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扩招"大跃进"、教育机会与大学毕业生就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2000年和2005年的大样本数据,考察了始于1999年的大学扩招对不同人群的高等教育机会和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通过比较扩招之前和之后参加高考的两个年龄组的特征发现,扩招使东部地区、城镇家庭受益更多,而少数民族的女性、农村地区、西部地区受益较少。本文进一步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扩招使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显著提高9个百分点左右,其中有50%左右是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能力下降所致。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校扩招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庆华 《经济师》2006,(4):111-112
进入21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从传统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面对目前新的形势,机遇并挑战并存。文章从高等教育扩招以后对我国成人教育的影响以及对其发展过程中的目标和对策进行阐述,以更好地促进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健康、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90后新生代员工的职业期望与就业满意度调查,对样本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90后新生代员工的职业期望总体水平、就业满意度都较高;不同中间变量下新生代员工的就业满意度存在差异;职业期望的地位声望维度、内在价值维度与就业满意度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1999年起,我国高等教育急剧扩大了招生规模;2001年又放宽了高考的报名条件,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要求和必由之路。改革对现行高等教育体制,尤其是学生工作形成冲击和挑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日益严峻的竞争形势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前所未有。高校扩招政策的制定正是响应这一需求的应时之举,在施行之初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但是在30年后的今天,高校扩招却引发大学毕业生诸如“就业难”、“收入低”、“收入差距大”等问题,使高校扩招政策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针对这一现状,运用人力资本的相关理论对之进行分析解释,并由此得出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1999年以来的高校扩招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前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目标,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大学生就业就是一个难题.本文剖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校扩招政策的冲击远超出了劳动力市场,我们应以更广阔的视角来综合评估其对大学毕业生福祉的影响.文章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基于"局部干预效应"概念框架,识别出教育成就受扩招政策差异化影响的不同群体,然后运用双重差分法定量评估了扩招政策对他们幸福感的异质性干预效应.研究表明:(1)招生规模激增削弱了那些即使没有发生扩招也能继续深造者在劳动力、婚姻等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从而降低了他们的幸福感.(2)那些受益于扩招政策而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的人,由于大学生活和毕业前景与他们之前所想象的落差较大,其幸福感并未因此而提高.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从数量扩张阶段向质量提升阶段转型之时,文章从主观福利视角为家庭如何进行教育投资提供了参考,也为政府部门如何应对扩招政策的负面影响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淑红 《技术经济》2012,31(2):113-116,129
采用跨层次的研究设计,利用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探讨了领导者的情绪智力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作用以及员工的情绪智力对两者间关系的调节作用。针对多层线型模型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领导者认知自我情绪的能力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作用显著;员工的情绪智力对其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作用显著;员工的情绪智力对领导者的情绪调节能力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雄 《发展研究》2010,(11):92-94
本文通过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届应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在工作搜寻过程中的期望收入、工作搜寻成本和时间等,指出大学生在工作搜寻过程中存在着期望收入较高、经济和精神压力等问题,最后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徐舒 《经济学》2010,9(3):1519-1538
本文建立了一个信号博弈模型,在该模型框架下实证研究了大学教育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对大学生收入溢价的贡献以及高校扩招对大学生-非大学生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模型的结构估计(structural estimation)证明该模型能很好地拟合大学生和非大学生的工资分布。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1)大学教育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约能解释大学生工资溢价的72%;(2)与基于劳动力供给角度的分析不同,高校扩招可能通过劳动力市场歧视加剧大学生一非大学生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1.
徐舒 《经济学(季刊)》2010,(4):1519-1538
本文建立了一个信号博弈模型,在该模型框架下实证研究了大学教育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对大学生收入溢价的贡献以及高校扩招对大学生非大学生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模型的结构估计(structural estimation)证明该模型能很好地拟合大学生和非大学生的工资分布.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1)大学教育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约能解释大学生工资溢价的72%;(2)与基于劳动力供给角度的分析不同,高校扩招可能通过劳动力市场歧视加剧大学生非大学生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2.
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宏 《经济管理》2007,(7):51-55
在借鉴国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248份调查问卷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的不同维度对工作满意度的内部维度具有不同的影响。本文扩展和深化了对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与工作满意度之问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勤工助学对毕业生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忠 《经济学》2003,2(3):731-756
本使用1979年美国全国青年纵向面调查(NLSY79)数据集来研究联邦勤工助学项目对毕业生收入的影响,在Bjorklund和Moffitt(1987)框架下对选择性偏差及该项目在不同学生中的不同效果进行分析。本模型可以估计不同类型的项目效果。研究发现,该项目的全体学生平均效果为负,但黑人学生可以从项目中受益;全体学生和黑人学生的边际效果为负,因此该项目的覆盖面过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广州、深圳和东莞三个珠三角城市的实地调查数据,从工作环境、收入、人际关系三个维度出发衡量农民工的整体工作满意度,根据农民工的就业特征区分两种就业流动形式——主动流动和被动流动,分析就业流动对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就业流动是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主动流动和被动流动都对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要推进人的城镇化,提高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满意度,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流动。  相似文献   

15.
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分割的劳动力市场模型,对我国高等院校扩招给大学毕业生、非大学毕业求业者、企业和社会在就业和工资等方面所造成的福利效应作一纯理论的分析.通过对模型中扩招前后均衡点的分析,我们发现,尽管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大学毕业生大量增加,从长期看为我国经济增长积聚了大量的人力资本,但就个人福利而言,投资于高等教育者其境况变坏,而没有上大学的人却境况变好.我们认为,要想方设法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使全社会潜在福利的增加变成现实的福利增长,需要进一步深化市场改革以拓宽市场规模,由此改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并增加其收入.  相似文献   

16.
就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的矛盾进行了剖析,论述了其矛盾的性质与相互关系,从而说明它是制约高校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数量的增加与质量的提高是高等教育发展中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此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探讨解决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员工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张平  崔永胜 《经济师》2005,(2):160-161
员工工作满意度作为考核企业管理绩效的一项重要指标 ,目前日益受到企业界与学术界的关注。由于研究的角度、目的等的不同 ,研究者对员工工作满意度提出了不同的结论。对于工作满意度的定义 ,按研究的不同角度和目的可分为 :综合型定义、期望型定义、参考型定义和层面型定义。关于工作满意度的理论 ,主要有 :工作特征理论、公平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对于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基于不同的激励理论 ,得出的研究结论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好这项工作。关系到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教育的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笔者分析了高校扩招后在教学、管理、学生工作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结合笔者从事学生工作实际,从十个方面阐述了扩招后如何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并列举了一些案例和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对管理人员离职倾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管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及离职倾向问卷调查,实证研究发现,对管理人员离职倾向有影响的主要是情感承诺、与上司关系、组织制度及工作内容等因素,且都与离职倾向呈负相关。另外,单位的性质对管理人员的情感承诺、与上司关系及离职倾向的影响,所在单位工作年数对管理人员离职倾向的影响,婚姻状况对情感承诺的影响,也得到了实证数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