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建立最优金融结构,实现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相适应才能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发展。本文基于金融结构的视角探讨实现金融普惠化的市场化配置机制,研究指出放宽市场准入、政府谨慎介入零售市场和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实现金融普惠化的市场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县域经济增长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有力支持,农村普惠金融对破解县域经济发展困局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15—2020年我国县域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县域经济增长。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协同效应促进县域经济增长,传统金融效率低,会弱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东部地区和城镇化水平低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为有效推动县域经济增长,应进一步加强县域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区域间数字普惠金融和经济平衡发展;着力提升传统金融效率、发展水平与便捷程度,更好地发挥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协同效应;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提高区域创新水平和投入产出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助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3.
张洪霞  赵砚 《商业会计》2023,(5):108-112
商业保险具有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的双重作用,但目前我国的商业保险参保率依然很低。文章选择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CHFS)2019年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探究金融知识对家庭购买商业保险的影响作用,并从风险态度的视角检验其在金融知识影响商业保险购买中的中介作用机制。结果证实,居民金融知识水平越高,家庭购买商业保险的可能性越大,该结果在城镇和农村数据之间无显著差异。同时还发现,金融知识可以通过改变家庭户主的风险态度促进家庭购买商业保险。研究成果为提升商业保险参保率提供了新方向,为国家的政策完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居民风险意识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资产选择的增多,我国商业保险发展加快,未来商业保险发展潜力巨大。文章选取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项目(CHFS)2017年的数据,使用logit和tobit模型研究商业保险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并使用psm模型来处理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持有商业保险家庭更有可能配置风险金融资产,家庭的商业保险参与程度越高,家庭风险金融资产的配置比例也越高。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匹配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家庭资产配置效率的影响效应和机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一是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升家庭资产配置效率。二是从异质性分析来看,相对于低资产组家庭,中、高资产组家庭能够更好地利用数字金融手段提升家庭资产配置效率;相较于低学历组家庭,高学历组家庭利用数字金融提升家庭资产配置效率更少。三是从机制分析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主要通过提升金融素养和金融关注度来实现家庭资产配置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十八届三中全会我国正式提出普惠金融的概念,成为国家全面实现改革开放的重点战略,普惠金融至此进入实质性发展的阶段。普惠金融体系的建立背景下,我国银行业开始新一轮的改革,大力发展以社区银行,以满足社区居民、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从普惠金融的背景入手,研究社区银行的发展与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关系,分析当前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探究了普惠金融体系下我国社区银行如何进一步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有效途径,为实现社会公平与共同繁荣提供了重要参考。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本文使用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居民幸福感,这一影响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中高学历居民和低年龄段居民中尤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在宏观层面上改善地区经济环境、提升地区GDP水平;在微观层面上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从而提升居民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李佳丽 《现代商业》2023,(4):102-105
数字普惠金融的深入发展为居民创业带来新的驱动力。本文基于2018年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CFPS数据库,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创业绩效的积极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及其三个子维度指数均与创业绩效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是影响创业绩效最关键的因素。另外,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绩效的正向作用在高收入、中西部地区的家庭中更显著。鉴于此,我国应抓紧推进农村信用体系的数字化建设,同时平衡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协调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五家大型商业银行全部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之后,我国普惠金融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普惠金融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路上的关键战略途径。本文运用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从经济增长规模和经济增长质量两方面,对普惠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普惠金融对于经济发展规模产生的影响呈现倒U形,而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仍不显著。因此,应全面改善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式,完善普惠金融体系,促进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进一步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普惠金融需要建立有效的、能够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能使弱势群体平等的享受现代金融服务的权利。尽管普惠金融在理念上是完美的,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由于存在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等现实困难,发展普惠金融往往面临诸多挑战。从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方面指明了普惠金融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其建设过程中,普惠金融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从新型城镇化出发,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通过对居民收入、居民储蓄、GDP水平的分析,阐述了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及发展水平,为建立适合我国民族地区普惠金融体系下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吕厚丽 《商展经济》2024,(4):101-104
本文研究发现:农村发展需要国家经济和政策的扶持,同时需要金融体系的资金支持。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作为金融机构下沉农村市场、支持“三农”业务发展的重要工具,是互联网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金融机构打破市场边界、开发农村蓝海市场、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的有力途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是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和“三农”领域的实现形式,金融机构要以创新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提高农民金融素养、注重普惠金融风险防控为目标,深化普惠金融服务改革创新,提升“三农”服务质效。本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柴时军  齐昊 《财经论丛》2023,(10):58-68
利用2015、2017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从资不抵债和入不敷出两个维度构建家庭金融脆弱性指标,探讨普惠金融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同时降低了家庭资不抵债和入不敷出的发生概率,对家庭金融脆弱性具有显著抑制效应。分维度看,普惠金融使用度和满意度的提升都有助于降低家庭金融脆弱性,而便利度的影响则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普惠金融可以通过促进减贫增收和提升风险应对能力两种途径抑制家庭金融脆弱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对低收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更为深远。本文结论为我国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微观金融风险监管与防范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聚焦于数字普惠金融给经济带来的影响。数字普惠金融以其低成本、低门槛的特点,在服务小微企业、偏远地区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试图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在缩小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是否有积极作用,基于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与非线性门槛回归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与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四川省范围内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但并不能明显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而且在全省范围和较发达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非线性关系,当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超过门槛值后,其促进作用存在“加速”趋势。因此,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在加快四川省经济发展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虎 《中国商论》2022,(19):102-104
近年来,普惠金融在我国稳步开展,但出现了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金融体系排斥普惠金融重点惠及群体等不良现象。金融科技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及大数据为技术手段,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解决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金融排斥现象提供了技术路径。本文分析了金融排斥影响普惠金融的作用机理,并分析金融科技影响普惠金融发展的路径,据此进一步提出金融科技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对于拓宽金融排斥和普惠金融的研究范围与深度,丰富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口寿命延长和生育率下降,我国面临人口快速老龄化问题,这对我国养老金体系造成极大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年家庭的财产性收入逐步成为重要的养老补充方式,对老年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效率的要求随之提高。本文选取西南财经大学家庭金融调查(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CHFS)微观数据,研究金融素养对老年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效率的影响,以及风险偏好在其中起到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一方面,金融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我国老年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效率,且风险偏好在该过程中起着调节作用,即风险偏好越高的群体,金融素养提高对其资产配置效率提升的影响越明显;另一方面,该影响在低教育、低收入、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老年家庭中更加明显,这也意味着养老金融教育应该具有普惠性特征。基于上述结论,应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其金融素养水平;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刺激养老需求端的市场参与程度;加强对低收入、低教育和农村地区等相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程度,推动金融普惠理念的实现,提升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世界各国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中国普惠金融发展也取得较大成效。但与国外普惠金融发展相比,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通过从金融机构分布、征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科技化程度、人们对普惠金融了解程度等方面分析中国和国外普惠金融发展差距,结合国外主要做法和先进经验,提出促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经验借鉴及启示:政府制定扶持政策,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普惠金融机构进行理念、技术和产品创新,改善金融服务站模式。进而构建完善的普惠金融体系,大力发展普惠金融。  相似文献   

18.
在创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的关键时期,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的影响不容小觑。在分析我国创业面临的困境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影响居民创业活动。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增加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和提高融资效率直接影响居民创业;通过刺激经济增长和提高人力资本水平间接影响居民创业活动。因此,可以通过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来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19.
农村金融一直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制约着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构建和完善。通过分析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设置情况和农业贷款情况,揭示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发展普惠金融,建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能够为农村居民特别是农村低收入者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与支持,对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处理好社会财富增长与社会公平关系。普惠金融可以在保障社会财富增长的同时,促进财富公平,助力实现共同富裕。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从普惠金融消除绝对贫困和缩小相对贫困的两个角度,归纳了普惠金融推进共同富裕的路径;对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存在的金融制度,政府与市场关系做了阐述,推进共同富裕需要更高水平的普惠金融体系,健全的金融制度是普惠金融发挥正效应的前提,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普惠金融发挥作用的关键。提出研究建议:一是要构建共同富裕指标体系;二是要总结和优化普惠金融影响共同富裕的路径,并将金融体制、政府与市场关系等因素纳入有效性和显著性分析;三是要构建动态路径评价体系,不断更新路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