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透过异化劳动的现象揭露批判了资本家无情剥削无产者的本质,进而分析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基础,主要阐述什么是异化及异化劳动的具体内容,通过对具体内容分析,结合新时代的特征,分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对当下发展的启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有利于增强人的主体意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大力发展生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奋进。  相似文献   

2.
劳动为物质世界创造了巨大财富,人类通过劳动,使整个物质世界不停地积累与发展。但是,人类在利用劳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却也产生了种种困惑。本文将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表现形式出发,发掘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从而进一步探讨异化劳动对我国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变得更加深刻且具有了更加复杂的形式.人的解放是马克思思想中的逻辑归宿和价值诉求.在当代中国,宏观层面上人的异化加深,微观层面上许多资本主义社会也存在同样的异化现象.以马克思本人早期对于人的异化和劳动异化的论述为主,通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有助于我们在现代性的困...  相似文献   

4.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一手稿中,马克思根据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理论和观点,从批判国民经济的前提出发,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并对异化劳动问题做出了全面的研究,指出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表现形式、产生的根源及其异化劳动的超越,最后得出无产阶级必须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发展重塑了劳动资源配置方式。本文基于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劳动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提升企业的劳动资源配置效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劳动密集型企业、国有企业和劳动配置不足企业的劳动资源配置效率。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企业人力资本水平和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等途径,提升企业劳动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劳动力的跨地市流动。  相似文献   

6.
于淼 《中国科技财富》2010,(12):384-384
高科技异化是一种现象,与其说是科技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如说是其延伸和发展。本文分别阐述异化、劳动异化、科技异化与高科技异化的概念,来更好的认识和理解高科技异化。  相似文献   

7.
董学智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3):322-323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承继以前成熟制度的基础上,对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进行了诸多改革和创新。与此前的劳动争议处理法律法规相比较,该法在制度创设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点。但这部法律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亟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8.
赵宏  贺德亮 《商业时代》2007,(16):6-6,9
西方马克思主义指出了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后工业社会工人劳动异化的特质。本文揭示了当代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劳动者因面临各种压力和负担使其劳动过程也产生了异化性现象。要消除异化必须建立公平、合理、高效、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劳动者的外在压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商》2015,(19)
本文将从两个层面分析马克思的劳动异化学说,并从其中一个方面入手来分析其对于商品拜物教背后秘密的揭示。马克思的劳动异化学说不仅仅对劳动异化作了物质层面上的规定,而且在意识层面对其进行了具体应用,而意识层面上的应用集中体现在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深刻分析,对于我们认清商品的神秘性,消除异化,解放思想,还原人的主体性,从而摆脱商品对人或物对人的绝对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异化劳动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核心概念,马克思在文中用通过异化劳动的分析,从本质上分析了人与劳动产品、人与人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开端。本文对"异化劳动"人学思想内容进行简要论述,希望能为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学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吸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异化"思想的基础上,结合19世纪欧洲工人阶级的现实状况,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提出了劳动异化的观点,并在《资本论》中对他的"异化"思想进行改良与发展。而《资本论》第一卷中所提到的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则同样是马克思对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下异常社会关系的批判。"劳动的异化"和"商品的拜物教性质"二者虽产生时间不同,马克思对于两者的论述的方式也有较大的差异,但二者都对以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底色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行了精准的概括。本文将聚焦商品拜物教与劳动异化的双向关联,第一部分从商品拜物教对劳动特质的影响与商品价值的实现对劳动异化呼唤的视角论述商品拜物教对异化劳动的刺激,指出商品拜物教作为一种经济意识形态在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中对劳动特质全面异化的影响,商品价值实现规律同样也在商品拜物教下加剧着劳动异化程度。第二部分将商品拜物教作为研究的因变量,在具体历史时空下,着重论述了商品拜物教在劳动异化程度加剧下向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的进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通过对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劳动关系的研究,提出异化劳动这一崭新概念,并通过这一视阈把握人的自我异化与阶级之间以及私有财产的关系。生活在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弗洛姆则在继承马克思理论的基础上,从心理异化、全面异化等视角进行探究。在研究方法和异化理论方面都进行了发展,提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异化在本质是人的自我异化,探寻使社会克服异化走向健全的有效路径,至今仍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数字技术与资本的耦合催生了数字消费,它打破了消费的时空限制、革新了人们的消费理念、提升了商品交易的透明度,但也带来了数字消费的异化问题。数字消费异化缩小了传统消费异化的限制,加深了人机捆绑关系,还使炫耀消费、冲动消费现象更为明显。据此,可以将数字消费异化界定为在数字资本逻辑下,商品消费通过数字技术的手段支配人与社会的现象,是传统消费异化的升级,因为它在传统消费异化基础上还具有科技的阶级性问题。在个人层面,数字消费异化重塑了个体的消费知觉与感觉,使消费行为数据化、档案化,进一步剥夺了消费者的主权;在社会层面,它更为隐秘地遮蔽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与矛盾,通过产业融合改变了社会分工体系与支配关系,同时在更深层次加深了抽象统治的地位。破解数字消费异化问题不仅需要进行人本层面的哲学反思,还需要为驾驭资本问题提供策略选择,以建立理性的数字消费观。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梳理异化理论的来源,阐述了黑格尔精神现象的异化理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的异化消费理论和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消费理论,以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西方的消费方式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了这种消费方式产生的异化的后果即导致经济方面的危机、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对外战争的问题以及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束缚,揭示了异化消费现象对人自身和自然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均称"《手稿》")集中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学界也从不同的视角对异化理论做出了各种不同的解读,这些解读在深化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同时,却忽视了异化劳动的两种维度。文章重点探讨异化劳动的两种维度,即存在论维度和批判性维度,两种维度具有不同的指向,也具有内在的互补性。对《手稿》异化理论的解读,大多是从存在论的维度来研究,即在强调异化劳动存在论维度时忽视了异化劳动的批判性维度。异化劳动的批判性维度存在保留性批判和彻底性批判两种,两种维度既有方法论上的抽象到具体,也有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法》中的劳动合同试用期制度较为完善。但由于实践的复杂性及立法者的疏漏,该法中的试用期制度还存在不足,如没有规定试用期的起算、试用期工资标准不明确、试用期劳动合同的解除存在漏洞,需要从多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劳动用工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资源,但是在当前企业发展中还存在劳动用工风险管理的问题,企业在发展中由于对员工价值认识上的不足,以及观念上的错误认识,从而导致对员工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也就不能很好地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文章先阐述了企业劳动用工风险的内涵,接着提出了劳动用工风险防范对策,以便更好地对员工进行管理,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劳动争议是兼有法律特征和社会特征的社会现象,从法社会学视角分析劳动争议就是劳动者阶层与企业主阶层围绕着资本利润的占有和分配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冲突关系。运用法社会学理论对劳动争议及其解决机制进行探析,单凭诉讼解决机制处理劳动争议存在弊端,必须强化非诉讼解决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商》2015,(7)
本文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的视角着手,结合当今现实,对我国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进行了浅析。笔者认为,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私营企业在获取了一定经济利润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异化劳动"现象,从而使得劳资双方间的冲突性日益凸显。依据《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者力图为缓解我国当代私营企业中的劳资冲突现象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之法律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关系是在雇佣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雇佣关系虽在我国现行法律中没有明确规定,但在司法实践、理论研究中却经常出现,两者混位的现象给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带来诸多困扰.劳动关系由个别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社会劳动安全关系等社会关系构成.虽然历史演进中的雇佣关系实质上是个别劳动关系,具有同一性,但在我国,雇佣关系有特定的概念和范畴,属于不同性质的两类社会关系.本文从两者历史演进、概念、特征等方面进行比较,提出个别劳动关系的构成要件,并对两者的法律适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