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孙小涵 《消费导刊》2009,(12):218-218
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出发点,形成了认识世界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史观;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劳动价值论;揭示了马克思一生始终关注的主题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营销管理哲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或经营观念。迄今为止,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哲学经历了从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到社会营销观念的演变.商品内在矛盾及其发展变化是营销管理哲学演变的经济学基础,马克思的商品理论对现代企业的营销管理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品牌》2014,(3)
康德哲学是德国古典哲理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德作为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哲学家,在其思想理论体系中,三大批判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康德对于法律与道德的思考,是打开其法哲学的一把钥匙。本文从康德法的定义、道德法则去浅析,从而深化理解法与道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的共同富裕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同富裕理论的伟大继承与创新,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唯物论、辩证法等哲学底蕴和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的渊源起把握其基本内涵,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眼光阐发其哲学底蕴,并探析新的历史时期下共同富裕思想对现实社会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对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产生的原因却鲜有人分析,此文主要分析马克思在《莱茵报》当主编时期,究竟是哪些原因迫使马克思研究经济学问题,进而形成了属于马克思自己的经济哲学。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哲学在中国社会具有极为特殊的理论地位和历史使命.与其他哲学不同,马克思哲学不仅仅是以一个现代德国的伟大哲学理论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学术研究视野中的,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始终与中国现代社会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由卡尔?马克思与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在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提出,通过一代又一代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和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加以实践和发展,通过其自身的革命性、广泛性、科学性,成为了当今社会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传统哲学之处,在于其思维模式中所蕴含的关于哲学主题及哲学功能间互相转化。处在当今这个时代之中,科技的日新月异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思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理论要想继续得以传承和发扬,就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紧紧贴合时代的脉搏,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在未来,继续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指导和贡献。  相似文献   

8.
苏锦婕 《商》2013,(17):331-33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以及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主要来源是辨证论以及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社会、自然以及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科,可以看作是结合了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自然观以及历史观的统一体。笔者根据多年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际经验,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价值展开论述,试图理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价值的深层次的意义,帮助人们更好的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厚思想底蕴,并以此为引导,更好的指导我国在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中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9.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通过对当时社会中流行的三种社会主义思想的批判分析,指出空想社会主义只强调扬弃私有财产的客体方面、物的形态,而没有认识到它的主体本质,因而不可能认识私有财产产生的真正原因,不可能真正扬弃私有财产。同时马克思提出了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许多观点,尽管还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足以与其他空想社会主义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0.
胜秀平  颜毓洁 《华商》2008,(10):65-66
本文是在认真、仔细研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基础上,分析青年马克思思想的初步转变及其现实意义。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阐述了自己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表明了自己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反思与清算(尽管这种清算还不是很彻底),同时折射出了青年马克思在哲学、经济、政治等方面的重新认识,从而开始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思想转变;开始由民主主义向社会义思想转变。这些转变不仅在当时起到了巨大的历史推动作用,而且对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具有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因此,研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极具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孙秀宝 《华商》2008,(15):65-65
一、国际关系批判理论产生的渊源国际关系批判理论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它的形成受到康德、马克思哲学等批判哲学的影响,并与反全球化浪潮、反实证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等思想运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它主张实证主义不能全盘应用到国际关系研究中,并指出国际关系理论既要解决问题,更要关心人类解放,技术统治是当前国际关系理论建设中的大敌,建设世界共同体有必要限制战略理性,提倡沟通理性。它对于国际关系认识论产生了  相似文献   

12.
《大众哲学》是由伟大的哲学家艾思奇编写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艾思奇是我国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一人,他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杰出贡献。《大众哲学》之所以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当代的现实启示。艾思奇的《大众哲学》适应了特定历史时期的需要,受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追捧。如今,这种通俗的内容并不能满足人们对知识的渴求,但它依然给后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继承其中的精神,加强在理论创新等方面的工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协调"硬实力"和"软实力"之间的关系,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好声音。  相似文献   

13.
统计学理论的本质在于统计思想,而统计思想的结晶与升华形成统计学理论。统计思想不是哲学,但其演化却遵循了辩证的哲学发展。正是统计思想演化中的辩证哲学发展,定性与定量、归纳与演绎、主观和客观、对立和统一、开放与保守的绝妙统一才形成了统计学今天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哲学思想对会计理论的影响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分析会计哲学与会计应用哲学的区别,探讨哲学思想在会计理论中的应用问题成为了时下会计领域的一大热点.哲学的思想、方法以及理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会计理论的发展,本课题将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社会哲学与会计的发展形势,以一个全新且独特的视角探讨哲学的应用及其对会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费尔巴哈哲学认识论将人类的哲学视野从宗教的天国下降到现实的人间,开启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路线。但其以感性直观的反映论理解对象世界,没有将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终而陷入唯心史观。马克思“新唯物主义”认识论则以人的感性实践活动为出发点,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来认识对象事物的表象和本质,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找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演进的规律,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费尔巴哈哲学对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从感性直观到理性认识、从直观反映论到实践认识论、从个体存在和类意识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基本问题往往是根本问题,根本问题往往是观念问题。观念的转变,往往带来现实生活的转变。而观念转变的往往是世界观的转变,世界观的转变又往往是哲学认识上的转向,认识上的转向往往取决于能力和理论修养的提高,能力和理论修养的提高需要像经济建设那样,采取一种对外开放、吸收先进成果的态度。因为一切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与其他文化的联系;只有不断吸收外来的新鲜东西,才能不断激发自己的生机。正如近亲结婚一代不如一代,优种杂交产生新的优良品种,世界各国的文化也应该互相引进,互相借鉴。哲学转向、观念转变往往需要外来文化的碰撞。  相似文献   

17.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哲学意蕴和时代意义."两山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来阐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统一性与斗争性关系,是对马克思生态文明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行动指南,对指导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宋启劼 《商》2013,(23):353-353
佛教作为舶来品在我国已经保存发展了几千年。佛教创造了一套相当精致的宗教思想体系。其哲学提出了“三世轮回”、“因果报应”等宗教思想,并宣扬极乐为最高目的。佛教哲学中有富含深刻的哲理,在历史上对我国的哲学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海英 《商场现代化》2005,(27):278-278
基本问题往往是根本问题,根本问题往往是观念问题.观念的转变,往往带来现实生活的转变.而观念转变的往往是世界观的转变,世界观的转变又往往是哲学认识上的转向,认识上的转向往往取决于能力和理论修养的提高,能力和理论修养的提高需要像经济建设那样,采取一种对外开放、吸收先进成果的态度.因为一切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与其他文化的联系;只有不断吸收外来的新鲜东西,才能不断激发自己的生机.正如近亲结婚一代不如一代,优种杂交产生新的优良品种,世界各国的文化也应该互相引进,互相借鉴.哲学转向、观念转变往往需要外来文化的碰撞.  相似文献   

20.
钱姬君 《商》2014,(43):99-99
近年来,学界越来越多的人认可马克思哲学是在一种存在论的基础之上来谈论主体概念的,与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概念有着本质性的区别。但马克思具体是在何种存在论的基础之上来谈论主体概念的讨论还较少,通过分析马克思的相关著作,认为马克思哲学是在一种生存论的存在论的基础之上谈论主体概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