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2015,(14)
刑事和解制度在2012年《刑事诉讼法》颁布后作为独立的程序规定其中,侦查阶段刑事和解的主体、案件适用范围、和解协议的效力等问题也在相关的司法解释中有了具体的规定。本文通过案例来探讨2012年《刑事诉讼法》颁布后,对于侦查阶段适用刑事和解制度进行价值分析。  相似文献   

2.
雷杨兰 《中国市场》2014,(30):158-159
新《刑事诉讼法》将于2013年1月1日实施,公诉案件的刑事和解问题首次写入《刑事诉讼法》,刑事和解日益受到学界和实务界的重视,刑事和解制度作为一项新的刑事司法和犯罪预防模式,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可以成功化解民间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维护社会稳定。本文就刑事和解法律规定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得到正确实施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张涛 《商》2013,(18):216-216
刑事诉讼对证据进行审查的三大环节为:批准逮捕、审查起诉、刑事审判。这三个环节是刑事诉讼的三大关键环节,对刑事诉讼活动有实质性的影响,因此在这三个环节对证据进行的审查也就尤为重要。2013年1月1日新实行的刑事诉讼法虽然对证据方面进行了较的大改动,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国刑事证据制度。但是对于批准逮捕、审查起诉、刑事审判这三个阶段的证据证明标准的规定不够明确,应当细化,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商》2016,(9)
<正>随着人权保障观念的不断传播与发展,刑事诉讼中的暂缓制度也在各国不断受到重视。而2013年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的通过,暂缓起诉制度在我国犯罪领域也得到了确立。该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运用不仅符合刑事理论的发展趋势,同时也符合实践中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具有合理性。本文在介绍暂缓起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暂缓起诉质度的规定,在肯定其存在的作用基础上分析该制度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商》2015,(14)
根据2012年颁布的新《刑事诉讼法》第56条,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于自诉案件中的控辩双方,也就是说自诉案件中的辩方是受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规制的。那么公诉案件中的辩方采用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是否受到该排除规则的规制呢?根据2010年两高三部出台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3条,公诉案件中辩方的证据同样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是这一规定在新刑诉法有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相关条文中"蒸发"。基于此,人们不禁要问,到底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否及于公诉案件中的辩方。  相似文献   

6.
《致富天地》2013,(1):24-25
改进辩护制度扩大法律援助辩护制度是刑事诉讼程序中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行使辩护权的重要制度。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重点完善了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和作用的规定,扩大了法律援助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商》2015,(43)
众所周知,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目标和价值是追求公正和保证效率,刑事简易程序的适用就是为了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的利用司法资源,保障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维护被害人的权益,同时也保护了被告人的诉讼权利不被忽视。顾名思义刑事简易程序是刑事普通程序的简化程序,它相对于普通程序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程序。在世界大范围的司法环境中,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都对简易程序做了相应的规定,我国在2012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也对简易程序做出了新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新刑诉法以专章确立了刑事和解制度,但该制度仅适用范围只限于轻微刑事案件.本文从刑事和解制度的现有规定、立法本旨、社会价值等方面入手,分析刑事和解是制度适用于重罪刑事案件的利弊,从司法实务的角度,给予建设性的评价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霍永泉  李鸿飞 《商》2013,(7):157-157
新刑诉的颁布与实施,对于进一步保护保障人权,实现形式正义和实质公正的统一有着重要的意义。新刑诉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而一个法条的出现都不是随机的,都是要以一定的理论、一定的理念为基础的。而刑事和解的基础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契约精神,本文通过对契约的产生、发展来引出契约精神的实质内容,为我国进一步实施以契约精神为基础的各种司法制度提供一个理论的支撑、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0.
邢晓欢 《商》2013,(7Z):187-188
强制医疗是针对实施严重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所依法适用的特别刑事诉讼程序.新《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强制医疗程序的规定是我国强制医疗程序正当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对于公共安全与公民自由之间的平衡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从立法价值方面考量,目前的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着种种问题,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1.
陈坚 《商》2014,(26):184-185
在刑事一审程序中,检察机关承担的是公诉职能,兼有法律监督职能。但在刑事二审程序中,检察机关承担的是何种职能?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理论和实务界形成了公诉职能说、法律监督职能说、兼具公诉和法律监督职能说等各种不同的理论观点。2012年3月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第二审程序"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但亦没有以明确的条文来规定检察机关在刑事二审程序中的职能。本文试从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定位入题,结合刑事二审的主要职能是对一审判决的评价以及《刑事诉讼法》已明确检察机关在刑事二审中具有补充侦查职权的规定,提出笔者的中心观点,即检察机关在刑事二审程序中的职能应以法律监督职能为主,以公诉职能为辅。  相似文献   

12.
孙贵萍 《商》2014,(29):197-197
刑事和解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刑事纠纷解决机制,作为一种新生的制度成为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关注点。尤其是它能否在死刑中适用,怎么适用,争议颇多。死刑案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适用刑事和解。文章论述死刑案件中刑事和解适用的价值,进而确定适用的两个标准:一是感情条件,主要看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大小以及社会危险性大小,二是客体条件,衡量行为人侵犯的客体利益。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去思考,对死刑和解的适用设置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在2013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新刑事诉讼法中,我国首次规定了专家辅助人制度,主要功能是由专家辅助人对鉴定意见提出合理的异议,可以解决鉴定意见无法得到有效质证的难题。但是新刑事诉讼法中的法条规定过于笼统、不具体,并未详细规定专家辅助人在诉讼中的诉讼地位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如此会导致在具体司法实践中遇到许多操作难题。我国的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作为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本文拟以新刑事诉讼法规定中存在的问题及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完善为切入点,为进一步完善规范该制度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周啸帝 《消费导刊》2010,(3):149-150
在刑事庭审中,质证是控辩双方针对案件中所提出的证据进行质疑、辩驳,是认定证据的前提;认证活动则是关乎案件事实认定与案件质量评判。两者是刑事证据制度和审理程序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因此如何完善我国的刑事质证与认证制度,理顺诉讼程序的内部机制,使两者与刑事诉讼其他程序能够有机结合,更好地体现司法公正和和程序公正,进而维护当事人的诉讼利益,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但由于我国现行庭审制度存在着不完善的环节,使得庭审中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我国庭审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翔 《中国电子商务》2013,(16):268-268
在我国,刑事案件证人出庭率一直在低位徘徊,刑事诉讼证人安全保护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对证人保护制度高度重视,规定了系列证人保护措施。但这些措施还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本文通过国内证人保护制度进行研究,分析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在立法、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司法领域对于一般矛盾、冲突的解决,经常会运用刑事和解制度的相关准则。从实际效果来看,通过合理的使用刑事和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法律案件的处理效率,并且对于受害人的利益保护,也更加及时有效。在我国建设法制社会的今天,刑事和解制度的功能与价值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基于此,在研究过程中,重点对上述问题进行解析,并通过相关的实例进行论证,并对司法部门在刑事和解案件中所采取的有效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刘小芳 《商》2014,(3):155-155,150
刑事诉讼启动程序作为整个刑事诉讼的开端,其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刑事诉讼程序能否顺利进行,对实现刑事诉讼法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目的的实现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刑事诉讼启动程序在整个刑事诉讼中的重要地位,我国的以立案作为程序启动标志的立法和司法现状以及对现行刑事诉讼启动程序进行改革的必要性的角度进行论述,以期对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启动程序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工商行政管理》2012,(2):55-55
最高检日前出台《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程序规定》,对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的概念、基本原则、形式、适用范围、参加人员和工作程序等作了明确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程序,完善了刑事申诉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9.
《品牌》2014,(10)
近三十年来,世界各国掀起了刑事诉讼法改革的浪潮,中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也提出了"司法改革"的口号,至今我国虽然在刑事诉讼建制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然而公诉方式所呈现出的弊端也层出不穷,各种冤假错案也不断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的诉讼制度,以便我国诉讼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徐尉 《商》2012,(10):130-130
刑事和解制度起源、发展于民主法治较为完善的西方国家。我国自介绍、引进刑事和解理念之时起,学术界、司法界就从未中断过对这样一个新型刑事司法制度的探讨和争论,刑事和解制度到底是"严宽相济"还是"司法不公",学术观点存在这巨大分歧、司法实践亦存在截然异议,这样的分歧与异议在一定程度上既影响了我国刑事司法体系对于刑事和解制度的选择,也阻碍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的建议、完善。本文作者尝试以罗尔斯正义论为视角来分析和论证刑事和解制度的合理性,以求教大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