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     
《对外经贸财会》2012,(2):94-95
主要经济体增长继续放缓100.1点 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公布综合经济先行指数报告说.经合组织地区2011年11月先行指数为100.1点.环比下降0.1点,已连续9个月环比下滑.说明经济增长持续放缓。  相似文献   

2.
2007年前四个月,综合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一致合成指数,继续保持较强劲的上升势头,当前经济运行继续处于上行通道(见图1)。与此不同的是,描述未来经济走势的先行指数开始掉头向下,小幅回落,这表明未来几个月经济增长上升的势头可能会有所减缓。先行指数与一致指数的分歧,预示着未来经济运行存在着两种可能:一种是呈现过热态势,另一种是继续处于较高的增长平台,但增速放缓。这是因为4月份先行指数的小幅回落是今年以来的第一次,这种整理是否是趋势性的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经合组织发布的OECD综合领先指数显示,经合组织成员国经济整体趋稳,全球主要经济体运行分化明显。2012年世界经济仍维持结构调整中不稳定、不均衡的复苏格局,受地缘政治、自然灾害以及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多数机构下调了早先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2012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2年世界经济增速为3.3%,比2011年下降0.5个百分点,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都较上年有所下降,表明全球经济彻底摆脱金融危机影响仍有待时日,2013年全球经济较2012年难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中国活力指数升势放缓,近期,高盛对通过供求指标反映中国经济增长实力的“中国活力指数”(GSCA)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指数成份包括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出口、零售、电力生产、交通运输以及家庭平均收入。10月GSCA指数同比增长12%,而9月增长了11.9%,显示随着宏观调控措施的放松,中国经济增长已趋于稳定。展望未来,GSCA指数的升势将放缓,  相似文献   

5.
2014年三季度全球经济延续疲软且不均衡的复苏态势。第三季度欧元区三大经济体德国、法国、意大利经济增长动能疲弱,继续拖累欧元区经济复苏,加之上半年维持较好增长的英国经济开始出现放缓迹象,第三季度欧洲经济整体依然低迷;在一季度严寒天气等负面因素消退后,美国经济在第二季度出现较为强劲的反弹,在此基础上,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在就业市场数据强劲、个人消费持续增长和出口数据改善的驱动下,仍取得不错的增长表现。就整体而言,全球宏观经济复苏形势不及第二季度,拖累ERI综合指数中的宏观指数环比(下同)小幅下降0.77点。  相似文献   

6.
<正>6月24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报告称,2007年,经合组织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为1.82万亿美元,呈现前所未有的增长,增幅为50%,创历史最高记录。但据经合组织预测,2008年外国直接投资额将大幅下降。并购交易自2007年入夏以来放缓,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美国经济状况感到忧虑、次贷危机和股市下跌。如今年上半年并购交易速度放缓持续下去,经合组织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将减少37%下降到1.14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7.
<正>亚洲开发银行9月6日发布的《2006年亚洲发展展望更新版》指出,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强劲增长的势头,预计2006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7.7%,2007年将放缓至7.1%。这比今年4月发布的7.0%预测值略有上调。2007年,由于工业化国家需求放缓和石油价格的持续高企,预计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将有所放缓。  相似文献   

8.
2013年11月《中国经济雷达月报》数据显示,当月中国经济指数与中国经济增长率之间弹性系数为9.4337(见图1)。其中,中国经济指数为0.7177,环比下降0.0004个指数点,下降0.0557%。同期,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6078%,环比下降0.0065个百分点,下降0.0854%。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指数与中国经济增长同步下降。  相似文献   

9.
国际上,受石油平均价格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5年世界经济增速将放慢0.5个百分点以上,增长幅度从2004年的5%降至4.3%左右。在世界三大经济体中,美国经济增长将比2004年下降0.9个百分点、日本经济增长将比2004年下降1.9个百分点、欧元区经济增长与2004年持平,非经合组织将从2004年的5.9%下降到2005年的4.6%。世界银行预测,2005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将从2004年的6.1%下降到5.4%。  相似文献   

10.
一、当前世界经济贸易总体形势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道路坎坷。欧债危机恶化使本已脆弱的经济复苏态势再陷困境,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放缓。财政紧缩、金融动荡、市场脆弱令投资、就业、制造等很多经济指标无好转迹象,经合组织(OECD)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二季度,二十国集团成员经济体整体经济环比增速为0.7%和0.6%,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11.
《国际贸易论坛》2004,(6):16-16
亚太经合组织(APEC)经济委员会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发表2004年亚太经合组织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尽管世界经济增长可能放缓,但2004年增长率仍可达4.1%。今年世界经济增长是2000年以来最强劲的。今后几年增长率将稍低于今年。  相似文献   

12.
《浙商》2005,(8):18-18
国家统计局对全国19500家各种类型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二季度,全国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8.5,分别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下降7.4点和3.0点。同时,1至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917亿元,同比增长56.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465亿元,增长77.5%。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否已经进入一个周期性的拐点?  相似文献   

13.
何姝 《新财富》2014,(4):14-14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2014年2月的各项数据普遍低于市场预期,市场基准指数巨潮i000自2月15日至3月17日累计跌幅达到5.61%。两会期间,政府提出7.5%的经济增长目标,且表示将继续深化改革,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相较于巨潮1000,巨潮中小盘跌幅较为平缓,分别为5.05%以及3.46%,巨潮大盘则跌幅较大,达到6.70%。同期相比,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指数较其它指数波动偏大,跌幅也较为明显,达6.61%,略好于巨潮大盘。  相似文献   

14.
周子勋 《华商》2014,(13):62-63
今年上半年各项经济增长数据已经揭晓,经济增速符合市场的预期。 “克强指数”开始全面回升 与上年同期相比,我国2014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投资及消费增速均明显下滑,显示出国内需求的疲软,以及由产能过剩带来的生产停滞。加上进出口同比增速下滑,整体形势严峻,尽管6月开始回升(同比增长5.6%)。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齐齐告急,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将是长期趋势。  相似文献   

15.
<正>亚太经合组织(APEC)经济委员会11月18日在圣地亚哥发表2004年亚太经合组织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尽管世界经济增长可能放缓,但2004年增长率仍可达4.1%。根据这份报告,由于主要经济体国内需求强劲,今明两年世界贸易将明显增长,贸易额将分别增长8.6%和10.2%。报告认为,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将是2000年以来最强劲的。今后几年,强劲增长势头仍将保持,但增长率将稍低于今年。报告指出,美国和亚洲经济体将继续引领世界经济增长。亚太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贸导刊》2005,(16):54-54
经历了2004年的强劲增长后,受能源价格上涨和持续升息的影响,2005年上半年,国际经济总体增速有所放缓。美国经济在保持增长势头的基础上出现动力减弱迹象,日本经济增长有所加快但尚未完全摆脱疲弱态势,欧元区经济仍在低迷中徘徊,亚洲其他经济体增长速度也有所减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半年度《世界经济展望》预计,2005年全球总体经济增长率为4.3%,低于2004年的5.1%。  相似文献   

17.
《市场周刊》2013,(2):28-29
对当前形势的评估,可先从被喻为先行经济指标——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开始。尽管3月中国制造业PMI较2月回升了0.8个点,但回升幅度远远不及2008年以来同期近3个点的平均水平,这显示出中国经济的恢复境况仍非常疲弱。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前三个季度受出口和居民消费带动,日本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预计全年GDP增速在2.5%左右。但由于外需增长放缓和刺激消费政策结束,目前日本经济增长动能正在减弱。为了解决通货紧缩和经济停滞问题,  相似文献   

19.
哈继铭 《新财富》2006,(10):14-17
如果美国经济在未来真的经历幅度较大的放缓,中国的GDP增速也会放缓,两者之间的下降幅度之比大约是1:1,但中国经济依然能够保持较快增长。出口行业尤其是消费品出口行业在美国经济放缓当年将受较大负面影响,投资的反应较大但滞后一年,相比之下,国内消费行业所受影响较小。[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产经     
《船舶经济贸易》2010,(7):49-49
世界银行预计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世界银行6月18日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经济季报》指出,中国的经济近期略有放缓.但总体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预计2010年全年GDP增速为9.5%,2011年为8.5%。该《季报》认为,继去年的大规模刺激政策之后.今年以来政府主导的投资增长放缓.但在一定程度上被房地产投资的强劲增势所抵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