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阐述中国工程机械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有研究进行了综述。构建了工程机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模型,对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进而提出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一个测算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潜力的指标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建立综合指标评价模型,计算了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潜力综合评价值;然后考察了1998~2007年间高技术产业的技术贸易对技术创新能力所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1998~2007年间,技术贸易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结构性特征,以2003年为转折点;1998~2002年间,高技术产业的技术贸易对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直接效应为负,间接效应为正;而2003~2007年间,高技术产业的技术贸易对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直接效应为正,间接效应为负。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文章在分析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综合评价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利用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关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法对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定量分析,在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探索性地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期能对促进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进行研究,有利于发现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中的不足并提升其技术创新能力。文章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原则、指标体系构建以及评价方法三个方面,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评论,以探讨仓业抟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中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分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出发,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等适当的评价方法,对山西省不同地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客观评价,为及时调整山西省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提供了依据,从而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财务评价指标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可以量化反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小的技术创新能力综合得分函数。利用此函数研究个别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小和潜力,以及比较不同企业间的技术创新能力大小,可以解决目前我国较难量化反映企业创新能力的困难。  相似文献   

7.
油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测度,建立起我国油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群组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实现了群决策的统一性和高效性;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油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有效实现了油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排序,为企业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区域高耗能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高耗能行业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技术创新保障能力、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转化吸收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技术创新环境5个方面构建了高耗能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高耗能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自熊彼特提出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以来,技术创新能力如何评价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文章梳理了技术创新能力定义、评价指标及求解方法三方面的国内外文献,结果发现:无论是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定义,还是对评价指标的构建及求解方法的研究,国内外学者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文章指出了这三方面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对国内学者研究技术创新问题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要素有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内外要素及其主要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权重进行评价。实证研究表明,层次分析法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估中的应用,有助于企业进行创新决策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在梳理绿色创新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指标体系、研究方法、绩效水平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绿色创新绩效综合评价和效率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通过文献回顾发现:绿色创新绩效的研究对象多为制造业、重工业等与能源消耗密切相关的行业,学界对高技术产业的研究正在不断增加,但是缺乏对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主体的研究;学者们倾向于分析区域之间的绩效差距,对企业、行业和国际差距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在评价指标选取方面,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尤其是针对特定行业企业、分区域的绿色创新评价标准研究匮乏;此外,现有研究对整体创新绩效和外部环境因素关注较多,而分阶段创新绩效和企业内部影响因素的研究偏少。最后,在绿色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绿色创新激励机制可作为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了解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本文从投入能力、产出能力和支撑能力3个维度入手,选取22个指标构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对2013—2018年四川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表明:2013—2018年,四川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支撑能力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关联性最强,投入能力、产出能力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相关性偏弱。在此基础上,文章从投入、产出和支撑等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技术创新政策对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发挥着重要的催化和润滑效应,它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技术创新环境的改善和技术创新绩效的实现。在深入剖析河北省企业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1个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的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效果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从时间序列上对河北省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效果的纵向发展演变态势进行了评价研究。并以全国30个省区的评价结果为基础,开展了河北省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效果的横向对比分析,依据河北省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效果与先进省区存在的差距,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董事会运作在公司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公司利用研发投入提升绩效的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本文针对2004~2007年634家中国制造业样本上市公司,考察了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对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的调节效应,研究董事会运作和研发投入的交互作用是怎样影响公司绩效的。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对本期的公司价值有正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对研发投入与公司价值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研发投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随董事会会议次数的增加反而减弱;研发投入比公司规模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大,即"质"比"量"对公司价值贡献大;从制造业上市公司行业看,研发投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程度存在行业性差异,技术创新水平较高的制造行业,其公司价值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推动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加快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是江苏省南通市传统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赶超苏南,基本实现现代化和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文章结合南通市传统产业典型企业的实际,分析了南通市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的四种模式。一是以模仿创新为基础的二次技术创新模式,二是以优势互补实现双赢为目标的合作技术创新模式,三是自主创新的科技创新模式,四是非核心技术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福建工业结构竞争力及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业结构竞争力是从工业结构维度考察国家或区域的工业竞争力。资源优化配置、扩张市场份额和谋求永续发展等三种能力是影响并决定着国家或区域工业结构的竞争力。从可操作角度看.对行业增长率、行业占有率、行业贡献率和行业关联度等四个指标的综合评价,基本能够反映以上三种“能力”的强弱关系。据此构建了福建工业结构竞争力立体评价模型,提出构建福建新型工业化社会必须实施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发展创新型经济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驱动力。江苏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型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努力发展新兴产业,在利用创新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江苏创新型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基于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文章从理论和现实出发,对江苏发展创新型经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1998—2012年中国高技术产业5大行业15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构建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将技术创新过程分解为技术研发与技术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实证分析了自主创新、国内技术购买、国外技术引进与外资研发四种技术创新路径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四种技术创新路径与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并不完全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自主创新、国内技术购买、外资研发与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存在U型或倒U型关系;自主研发有利于提高技术创新效率,而且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采用多种技术途径相结合的方式比单纯依赖一种技术方式的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9.
首先建立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2010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总体和分项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各地区优劣势。评价结果表明中国省级区域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地域差异化明显,就总体排名来看,呈现东强西弱特征,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逐渐递减。东部地区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最强,其次是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