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4年年初,审计署发布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指出:"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有的地方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6大任务,排名第三的就是地方政府性债务,而且地方政府债务专门列为一个任务是第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防控债务风险,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做好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各项工作。加强源头规范,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  相似文献   

2.
从2010年到2016年,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长较快。为了积极应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快速增长,政府推出了诸多措施。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预算法进一步通过预算途径加强了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控,对降低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起到积极的作用。预算质量是影响新预算法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研究了新预算法下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界定以及新预算法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影响,提出了加强预算质量机制,降低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3月至4月西昌市审计局对市级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该局按照“摸清情况、分清责任、提示风险、提出建议”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摸清了全市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结构、资金投向、管理现状等情况,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分布、构成和使用情况以及债务率、偿债率等,并针对债务管理使用中存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历史债务过大、融资渠道狭窄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和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维护财政安全的审计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世界性的金融危机让西方许多国家面临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成为世界不稳定的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逐渐增大,2013年IMF、穆迪、惠誉及高盛等外资金融机构均发布了对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警示报告,指出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失控风险。文章回顾了国内外政府债务风险评价研究现状,建立了地方政府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试图通过模糊综合判断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地方政府风险评价模型,最后就我国某市地方政府债务指标进行实证研究,以论证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国家审计在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参与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必要性,了解美国、日本和法国三国国家审计机构防范地方政府债务性风险的经验和做法,认为我国审计机关应从构建预警体系、实施全程监控、提出整改建议、加强协调配合四个方面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6.
文章立足于公共受托责任、善治政府的建立以及新公共管理理论,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现状及形成机理,并从政府性债务信息披露、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会计体系以及完善政府性债务法治状况等方面提出防控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性债务因关系到区域财政金融安全与经济安全而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新形势下,从国家治理角度来看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可以全面深入地认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本质问题。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性债务“免疫系统”功能,需要构建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治理基本路径,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治理机制,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维护国家财政金融安全与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将政府性债务管控上升到战略高度。准确把握政府性债务的新特征、新趋势,科学判断政府性债务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积极探索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新模式、新路径,具有重大意义。一、政府性债务的特征2013年,国家审计部门对从中央到乡镇的五级政府债务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结果表明,截至2012  相似文献   

9.
基于审计署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报告,利用动态不一致的博弈模型,分析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出现和膨胀原因,结果显示中央政府默许了地方政府的借债行为,而且当地方政府出现债务危机时中央政府的救助概率较大,加之惩罚约束机制的缺乏,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出现并持续扩张。调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监管和风险评估,将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扩张及其风险形成有效的约束。  相似文献   

10.
政府性债务是以政府的名义向社会以及外国政府等组织举借或者担保举借的债务,是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保证,也可以看做是地方政府为了履行职能的需要。地方政府性债务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集中承担社会公共风险的体现。政府性债务规模过大或管理不当,将对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地方财政的债务风险也随之扩大,所以应谨慎举债、科学管理。笔者通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就如何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做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审计署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报告,利用动态不一致的博弈模型,分析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出现和膨胀原因,结果显示中央政府默许了地方政府的借债行为,而且当地方政府出现债务危机时中央政府的救助概率较大,加之惩罚约束机制的缺乏,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出现并持续扩张。调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监管和风险评估,将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扩张及其风险形成有效的约束。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急速膨胀,债务风险凸显。本文从透析清理政府性债务所面临的障碍着手,以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为切入点,大致勾勒出一条以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构建地方债务危机预警系统、科学调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为核心。逐渐实现举债有序、用债有度、放债有制、收债有力、偿债有源的制度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审计署将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从审计结果看,我国省、市、县三级政府性债务规模很大.截至2010年底.除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债务外,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174.91亿元。债务风险不断加大,尤其是部分县(市)级,债务余额已远远超过自身财力承受能力。本文对2010年地方债务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范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地方性债务进入一个集中还款期,地方债务风险日益凸显,本文根据审计署2013年12月30日《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化解和防范债务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为了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更快地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政府性债务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带来了较大的债务风险。笔者通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针对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调整和完善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积极化解处理不良债务等方面提}n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和政治稳定的重大问题。文章分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监督的现状,阐述了国家审计机关的经济责任审计是监督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主要形式,并以信息理论和免疫系统理论作为地方政府债务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在理论基础,提出通过审计地方政府党政领导干部债务受托财务责任、绩效责任和偿还责任,维护国家财政安全,保证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免疫系统"功能,以"还离任者清白,给接任者明白",强化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监督,促进国家善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详细分析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的原因,从社会责任视角,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指标体系,包括债务责任风险、社会责任风险、债务管理风险共21项指标。同时以湖南省各市州政府债务数据为基础,选取HY市作为样本进行案例分析,测算HY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结果显示:新指标体系债务风险测算更全面、准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其潜在风险很高。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与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有效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可以采取"外敷内调"相结合的措施,其中前者包括完善国家法律法规体系、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后者包括完善项目投资可行性评估体系、打破地方政府利用土地"低进高出"的格局、引入风险预警机制与债务保障机制,以及规范地方政府债务内部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急剧累积和飞速增长,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识别与预警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在正确识别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类型和来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其成因,通过现代决策技术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根据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风险预警评估模型,为识别风险和作出正确预警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从今年8月份开始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截至2012年底和2013年6月底的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审计。此次审计按照“摸清底数。反映问题,揭示风险,提出建议”的总体思路,要实现如下工作目标:摸清全国政府性债务的规模、结构及增减变化情况;反映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要求,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发现政府性债务举借、管理和使用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揭示债务风险隐患:提出促进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