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轨道交通对城市住房发展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轨道交通对城市住房价格和空间分布、居住用地开发强度的影响及影响的时效性等各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得出以下结论:除个别区域和时段外,轨道交通将引起沿线住房价格上涨,位于郊区、开发成熟度低的地区和中等价值的住房价格上涨最为明显;轨道交通将引起沿线居住用地开发强度的提高,提高的幅度与站点的功能关系密切;轨道交通吸引住房需求向轨道线路和站点附近集聚,并使市中心的居住需求向郊区转移,加快郊区化进程,同时改变中心区住房的类型结构,最终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轨道交通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具有时效性,影响程度随规划、施工、运营等不同时期而不同。  相似文献   

2.
侯爱敏  翟青 《数据》2009,(9):58-60
从轨道交通对城市住房价格和空间分布、居住用地开发强度的影响及影响的时效性等各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得出以下结论:1.除个别区域和时段外,轨道交通将引起沿线住房价格增长,位于郊区、开发成熟度低的地区和中等价值的住房价格增长最为明显;2.轨道交通将引起沿线居住用地开发强度的提高,提高的幅度与站点的功能关系密切;3.轨道交通吸引住房需求向轨道线路和站点附近聚集,并使市中心的居住需求向郊区转移,加快“郊区化”进程,同时改变中心区住房的类型结构,最终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4.轨道交通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具有时效性,影响程度随规划、施工、运营等不同时期而不同。  相似文献   

3.
轨道交通站点根据其所处区位、周边土地利用情况、现状开发分异的不同,往往与城市开发活动具有不同的结合方式,并对城市空间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一般可分为适应及引导两种类型。以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站点为例,在对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及开发活动分异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归纳适应及引导型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布局的特征,为指导周边土地利用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铁跨越式的发展并非特例。近年来,在我国的一二线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空前发展的新时期。轨道交通的崛起,势必对城市格局产生巨大影响。港澳台地区及国外轨道交通站点的物业开发经营经验,可以为内地迅速发展的轨道交通枢纽型物业开发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轨道交通场站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对于促进城市开发水平提升和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上海轨道交通场站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现状,对上海轨道交通场站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类型进行分类研究,深入分析开发机制、开发时序、开发强度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为轨道交通建设和综合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杨琳  王慧晶 《企业技术开发》2013,(16):99-100,106
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轨道沿线尤其是站点附近的住宅房地产的价值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沿线房地产开发亦成为城市交通领域研究的热点。文章阐述了轨道交通建设对沿线房地产的影响规律,结合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建设,重点提出了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的对策,从而达到土地开发与经济效益双赢。  相似文献   

7.
北京轨道交通典型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轨道交通典型站点东直门站、回龙观站和人民大学站为对象,分析各站点周边2000m范围内以及不同环带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率、信息熵、均衡度等指标,揭示不同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位于城市中心和城市外围的轨道交通站点,其周边的土地利用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差异性。东直门站周边的土地利用强度大,复杂程度高,土地利用较为成熟;回龙观站周边土地利用率较低,以住宅用地为主,其他功能用地有待开发;人民大学站周边土地开发程度较高,但利用类型相对单一,集中于科教、商业、居住等功能。东直门站和回龙观站2000m范围内均以住宅用地为主,但两者的内外圈层界限存在差异;人民大学站与东直门站的多种功能均高度集中于0~500m的内圈层,但东直门站周边以住宅用地为主,人民大学站周边是办公用地和住宅用地共同占优势。  相似文献   

8.
赵芳兰 《价值工程》2015,(13):189-190
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由于建设开发强度大,建筑密度高,其建筑群体空间往往对周边城市环境带来压迫感。本文以香港成熟轨道站点地区已经建成的城市现状作为实证研究对象,从建筑群体高度控制和开放开放空间设计两个方面,分析总结其城市空间设计经验,给昆明轨道站点周边地区的城市设计以启发。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促进了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同时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延伸,轨道交通沿线站点的价值也日益突显。为助力实现“十四五”时期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进入运营转换期的高质量发展,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空间功能的总结,对站点功能及特点进行分析。同时提炼轨道交通站点的三种空间布局模式:TOD模式、毛细血管模式、哑铃型模式,探析3种模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以重庆轻轨三号线为例,研究了39个轨道交通站点对沿线房价的影响范围,同时实证分析了轻轨三号线对沿线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轨道交通对沿线房价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范围;离市中心越远,轨道交通对沿线房价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1.
王帆  周健勇 《物流科技》2021,(2):126-130
城市轨道站点周边的土地开发利用一直备受关注,实现站点周边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节点—场所模型对杭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部分站点地区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同发展状态进行实证研究,建立站点地区交通与土地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分析得出结果,结果显示案例站点地区交通与土地利用协同状态存在差别,最后根据发展现状分析原因并给出促进站点周边协调发展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复合利用研究--以南京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背景和特点的基础上,利用GIS方法提取南京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2000m效应场内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特别是商业金融业用地信息,并基于廊道效应理论对2002年上述用地进行了综合比较,进而探讨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异的潜在影响,旨在从空间角度研究轨道交通线路与沿线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轨道交通建设对沿线房地产价格产生的影响越发明显,为了分析这种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以北京市轻轨13号线为例,分析了沿线房地产价格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轻轨站点在城市中心区对房价的影响较小,越远离城区对房价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越大;在城市中心区和外围区对地价的影响一直集中在1公里范围内.因此,在轨道交通规划的影响下,房地产价格分布格局将发生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灰色用地”选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融资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研究了城市"灰色用地"规划对轨道交通建设的适应性,指出这种动态用地规划模式可以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和利用效率,解决轨道建设投融资的部分问题,并结合苏州轨道2号线建设对轨道站点周边"灰色用地"选区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轨道交通换乘枢纽项目开发模式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薛东 《物流技术》2010,29(7):137-139
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轨道交通换乘枢纽项目的建设经验,提出轨道交通换乘枢纽与配套商业综合开发,并创新思路,对建设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规划、土地、建设模式等问题进行分析,以创新的方式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北京城区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布局及其便捷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轨道交通换乘站点的便捷程度直接影响着整个轨道交通线网的效率,它不仅是决定人们选择出行方式的关键因素,也是轨道交通规划设计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以北京城区除4号线以外的现有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的换乘车站为研究对象,通过主、客观对比研究的方式,分析和评价北京城区轨道交通换乘便捷度水平,研究各换乘站点便捷度的强弱及其空间分布的合理性,对目前北京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分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和平 《价值工程》2011,30(17):70-70
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蓬勃发展,对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车站建筑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针对车站建筑设计的研究较少,严重制约了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研究视角基于面向运营方的轨道交通换乘效率评价。基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换乘水平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了面向运营方的换乘站换乘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上海两线换乘站采用DEA评价模型进行换乘效率评价,提出相关运营方的运营管理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