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俊 《经济研究导刊》2009,(18):191-192
当代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社会变革,在社会转型中,阶级和阶层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最突出最鲜明的就是崛起了新的中间阶层。科学研究表明,拥有橄榄型阶层结构的社会更趋向于稳定,更有利于一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间大,两头小”的结构要求在社会研究结构中,中间阶层要占到大的比例。充分认识并依据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结合当代国外中间阶层的相关理论,对于审视中国当前阶级阶层的变化特别是中间阶层的状况、促进中间阶层的健康发展、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转型期我国社会阶层分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阶层分化是社会转型期重要的社会现象之一。阶层分化冲破了原有的阶层模式,使社会阶层结构变得多元化、复杂化。由于经济地位不同,不同社会阶层间的差距不断拉大,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阶层之间的对立,甚至会激发阶层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转型期的社会阶层分化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满足社会各阶层利益需求的方法和措施,这对于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华 《开放时代》2012,(3):71-87
资本与劳动双密集型的小规模家庭农场远比大农场适合中国实际,这是黄宗智先生为“中国隐性农业革命”提出的农业经济学的命题。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小规模家庭农场及其经营者的存在,还具有深刻的社会学意义。安徽芜湖农村的调研显示,根据农村土地耕种规模及收入状况,可蒋当前农民划分为精英阶层、中上阶层、中农阶层、中下阶层、贫弱阶层等五大阶层。其中,作为经营小规模家庭农场、获取中等水平收入的中农阶层,因其独特的社会禀赋和在农村阶层结构中的特殊位置,在乡村治理和农村政治社会事务中扮演着中间阶层、释放中农价值的角色,并造成乡村治理中特有的“中农现象”。新兴中农阶层的发现,将“中国隐性农业革命”带进了社会学阶层研究的经典命题之中,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试论新时期中国的社会阶层分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文 《发展研究》2011,(1):103-104
社会阶层分化是绝大多数类型的社会都必然会出现的现象,但不同社会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其社会阶层分化也呈现出一些各自的特点。在当代中国,导致阶层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其一大突出特点在于这种分化越来越多的是被先赋地位所限定的,中国社会各夥滔已逐渐被先赋地位所确定的鸿沟越隔越远。本文将在对阶层、分化等概念进行解释和列举当前研究中国阶层分化问题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围绕本文的核心概念一一先赋差距对中国阶层问题加以浅析,最后则得出自己对于中国阶层划分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阶层构成的新变化,经理阶层日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认真研究马克思关于“经理阶层”的思想,探讨经理阶层的形成,经理的劳动及其报酬问题,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浅议中国经济主流阶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非  华军 《经济问题探索》2006,103(12):47-51
本文从当代中国社会分层入手,分析了当代中国主要经济阶层———精英阶层、草根阶层和中间阶层的特点,从而论述了中间阶层的特点和它对中国经济的主流作用,即推动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加速现代化进程等,最后提出通过教育的提升和制度的保障来扩大中国的中间阶层进而培养中国的中产阶层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什么样的身家财富才算得上是中国富人?“知本家”也好,“暴发户”也好,中国实际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个富人的圈子,这些富人有的很风光,有的很低调。但是专家指出,中国有七类最危险的富人,这些富人都属于短命鬼,财富与荣誉转瞬即逝。一位曾经采访过无数“中国富人”的资深财经记者,在谈到一些中国富人的可耻下场时,他说话该!中国富人是指什么人?一份见诸媒体的报告把富人阶层定位为“高收入阶层”,也就是年薪在3万元左右的人群。按照这个标准,这些高收入阶层只能勉强住在北京四环路以外的经济适用房。而北京如此多的豪宅公寓,五星级酒店都住着什么人呢?从互联网热闹起来开始算,知识就和英雄联系在了一起。实际上,是金钱和英雄联系在了一起。高收入阶层算得上是富人吗?算不上,他们只是高级打工仔。  相似文献   

8.
开放与封闭: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展趋势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苗兴状 《开放时代》2001,(5):93-100
本文通过时间上的动态分析和不同地区的比较,探索中国特殊社会背景下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发展趋势,即探索在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对权力缺乏有效制约机制的背景下,经济的市场转型过程中社会阶层的分化规律,包括阶层开放程度的变化、权力地位与经济地位的重叠程度和阶层意识状况,这三个因素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2年、2013年和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采用中介效应与因果中介效应分析方法,研究中国教育代际传递与阶层流动之间的关系。然后,采用Heckman两步法、工具变量法和变量替换法验证估计结果的稳健性。结果表明,中国教育代际传递效应显著,高学历的父母倾向于培养出高学历的孩子;子女教育获得是决定其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父代教育成就会通过子代教育成就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子代的阶层流动,也即教育代际传递在父代教育不平等与子代社会地位不平等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要针对弱势家庭建立教育资源补偿机制,促进阶层流动。  相似文献   

10.
对社会阶层政治态度的分析,是判断阶层结构变化的主要指标,是评估地方政治体制外在环境的基本变量。对广州社会阶层政治态度的调查和分析表明,各社会阶层政治态度存在群体差异,参与地方政治生活态度积极,政治参与方式理性化突出,从而要求地方政府顺应民众需求,适时推动区域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1.
一、社会阶层构成变化的简要回顾 1.春秋至晚清,中国的社会阶层基本上是由“士、农、工、商”四个阶层组成的。中间曾出现过几次大变化,一些阶层分化了,一些名称的内涵变化了,如孔子前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末等时期,阶层、尤其是“士”阶层发生过较大的变化,但直到晚清,中国一直是一个以农为主的农业社会,社会阶层基本上还在士、农、工、商的范畴内。 2.晚清以后,情况日渐复杂。随着外部世界的渗透和交流,外来的军事、经济、文化的冲击,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的士、农、工、商发生了分化。社会关系和一些新…  相似文献   

12.
李建民 《新经济》2009,(1):62-62
曾几何时,“中产阶级”或“中产阶层”在中国还是一个敏感的字词,或半遮半掩地被称为“中间阶层”、“中等收入阶层”等。但是,无论我们在怎样的语境中赋其以怎样的称谓,中产阶层已经悄然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中间阶层”理论为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中间阶层”问题提供了基本的立场、研究途径和方法。本文认为,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中间阶层”概念体现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其社会作用存在根本差别。深入研究各中间阶层的统一性和差别性,可以为制定政策和促进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16个社会群体的收入水平与人口比重对应关系,研究中国阶层收入分配格局演变趋势与规律。在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经历的两次重大变迁过程中,第一次使得农民阶级分化出农民工、私营企业员工、乡镇企业职工、个体劳动者及私营企业主等阶层;工人阶级分化为白领工人、个体劳动者、国有企业职工、其他企业职工、离退休人员、民营企业职工、城镇集体职工和企业经营者等主要阶层;知识分子则发展为企业经营者、自由职业者、公务员和部分白领工人。第二次变革使得其他企业职工、国有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先后进入中产阶层范畴,公务员则进入上产阶层。现阶段,其他企业职工、国有企业职工、个体劳动者和白领工人四个阶层属于中产阶层;上产阶层由公务员、自由职业者、企业经营者和私营企业主四个阶层构成。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2015年和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使用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在不同收入阶层中受教育程度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在不同收入阶层中呈现差异性,在低收入阶层和中等收入阶层中,受教育程度的增加会降低生育意愿,对生育意愿具有抑制效应,但在高收入阶层中没有呈现显著影响,稳健性检验进一步支持上述结论。从“教育—成本”“教育—文化”和“教育—阶层”三方面考察教育对不同收入阶层作用机制的差异,结果显示,在不同收入阶层中,受教育程度对生育意愿产生影响的机制不同。对中等收入阶层而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生育意愿的抑制作用受到“教育—成本”“教育—文化”和“教育—阶层”三方面的共同影响;而在低收入阶层中,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生育意愿的抑制作用主要是“教育—文化”机制在发挥作用。因此在政策制定时,应重点关注中低收入阶层群体的生育意愿,防止陷入低生育率陷阱。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进程为社会分层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分配逻辑、个体化和阶级联盟的角度,分析了工业社会与风险社会中阶级阶层的重大改变,并结合凤险社会理论探讨了当代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迁,认为要缓解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出现的问题,关键要扩大中间阶层,协调利益分配,加强社会流动;要化解风险社会中出现的危机,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关键在于建立风险防范体系、公平保障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17.
郭继林 《生产力研究》2006,3(2):120-121
社会阶层分化是社会转型期最重要的社会现象之一,对社会稳定和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促进了社会重大变革,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导致了传统经济体制变化。经济制度的创新、科技革命的推动和收入政策的调整等因素导致了社会阶层分化。  相似文献   

18.
黄仰玲 《时代经贸》2011,(16):27-2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阶层结构出现了新的分化和重组。中等收入阶层由于其阶层的特征,决定了其是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只有大力培育和壮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才能切实改善我国社会结构,最终实现我国社会的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19.
影响个人金融投资行为的因素是什么?本文从历史发展和社会心理学的视角,通过社会保障机制、社会阶层结构、民俗文化对个人金融投资行为影响的分析,得出保障机制、阶层结构、民俗文化是制约我国个人金融投资行为的三个重要因素;同时指出特定的历史阶段里,保障机制、民俗文化、社会分配的货币化程度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因此,个人的社会阶层位置成为对个人投资行为约束影响最大的量,也成为行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童大焕 《经济》2007,(5):13-13
21世纪人类社会伟大的两件事给人印象深刻,一是以美国为首的技术革命,突出表现为互联网;二是中国的城市化运动,青壮年劳动力正突破一切有形和无形的枷锁迅速融进全国性的大市场,最底层的农民阶层和中上层的社会精英阶层一道,突破观念、单位和城乡分隔的重重障碍,把自己蜕变成为最具活力的市场资源,并由此支撑起中国的经济奇迹。然而,这样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流动资本却付出了高昂和危险的代价,那就是数以万计高考“黑户”和“留守儿童”,他们背后的危机正在进一步显现,而至今无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