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在《刑法》中规定,洗钱罪上游犯罪的范围包括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和恐怖活动犯罪四种犯罪形式。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1月5日发布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中规定,“洗钱是指将贩毒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或其他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这要比“洗钱罪”上游犯罪的定义范围宽泛得多。那么央行所指的其他犯罪包括哪些呢?从逻辑上说,应涵盖一切可以产生犯罪收益的犯罪,如贪污犯罪、挪用公款犯罪以及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如伪造银行票据、内幕交易、操纵证券市场价格等)等,在此不能一一例举。下面这个案例,就是由原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主任周秀德的贪污案所牵出的洗钱模式,也许这种模式本身并无多大“创意”,甚至让人似曾相识,但它走得之远、之逍遥,却需要我们再三思考。  相似文献   

2.
2006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本次修正案的内容涉及多项犯罪规定,其中对《刑法》第191条洗钱罪也做出相应修改,主要是扩大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种类,将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和收益纳入洗钱罪的范畴,以进一步加大我国对洗钱犯罪的刑事打击和惩罚力度。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刑法》,洗钱是指行为人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及恐怖活动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的行为。换句话说,就是犯罪分子以各种手段将上述违法所得进行“清洗”,使之披上合法外衣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偷税犯罪法律制度主要是由1992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第四十条和1997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二百零一条两部分构成。《税收征管法》初步建立起我国惩治偷税犯罪的法律制度,而《刑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我国的税收犯罪法律制度。但从总体上讲,我国目前的税收犯罪法律制度仍然是不完善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薛庆宏  薛阳 《中国金融》2007,(24):37-38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以下称《反洗钱法》)的立法宗旨是预防洗钱活动、遏制洗钱犯罪。预防和遏制是反洗钱工作的主要目的。《反洗钱法》中的洗钱犯罪预防是指为防止和减少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这七种犯罪而实施的  相似文献   

6.
王骏 《上海会计》2010,(1):52-53,58
一、偷税罪被逃税罪取代 逃税罪的前身是偷税罪。在我国,1979年刑法首次规定了偷税罪,但那时的规定法定刑较轻,不能满足打击偷税犯罪斗争的需要。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全国人大常委会1992年通过了《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罪的补充规定》,对1979年刑法第一百二十一条的内容作了修改和补充,提高了偷税罪法定刑,  相似文献   

7.
惠娟  纪敏 《金融会计》2008,(10):66-69
我国2006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六)》对洗钱犯罪和赃物犯罪相关条文都作了重大修改。其中对洗钱犯罪条文的修改,主要是体现在其上游犯罪有所扩大,即除了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和走私犯罪外,还新增了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  相似文献   

8.
《刑法修正案(六)》以及《反洗钱法》的出台对于完善我国洗钱罪的立法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洗钱罪的立法仍然有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本文通过解析我国反洗钱立法与国际公约的关系,重点论述了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范围、洗钱罪的犯罪主体的界定以及洗钱罪主观方面"明知"认定等三个方面的国内外法律规定及理论争议,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洗钱罪的立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疆金融》2005,(9):27-27
一、洗钱的含义 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对“洗钱”做出如下定义:洗钱是指将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或者其他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我国洗钱罪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洗钱犯罪活动日益猖獗,与国际及世界各国反洗钱犯罪的刑事立法规范相比,我国有关洗钱犯罪存在一些问题,如洗钱罪的主体范围、罪过形式有限,上游犯罪范围过窄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的实施将对我国反洗钱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的反洗钱刑事立法起步较晚,反洗钱方面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对我国的反洗钱活动从立法以及司法实践的层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一是《反洗钱法》的颁布实施,可以预防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等。  相似文献   

12.
刘小芳 《金卡工程》2009,13(2):51-51
本文拟针对06年《刑法修正案(六)》前后对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主体问题进行探讨,主要是责任主体的认定,是否为单位犯罪的问题进行分析,为使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更加完善提出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13.
何婉如 《金卡工程》2009,13(11):70-71
“着手”一词由贝卡利亚在其名作《犯罪与刑罚》中首次明确提出,并把它与犯罪未遂相联系。1810年的《法国刑法典》首次把“着手”一词法定化,后1871年的《德国刑法典》予以继用。此后,大陆法系各国的刑法典,在规定犯罪未遂时,也都采用了与《法国刑法典》相同或相近的表述,把着手实行犯罪规定为未遂犯必不可少的特征。我国刑法第23条第一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是犯罪未遂”。犯罪的着手作为未遂犯的特征,它不仅是区分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标志,还对衡量正当防卫是否“适时”的判断有重要意义。因此,从理论上对犯罪着手进行界定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陈祖德 《金卡工程》2009,13(11):137-137
犯罪主体是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转化犯在我国越来越受到刑法界的关注,然对转化犯的犯罪主体问题研究却没受到应有的重视。研究转化犯的犯罪主体既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又有深远的现实价值。本文从转化犯的主体范围和未成年犯两方面着手,对转化犯的主体进行浅议。  相似文献   

15.
文小梅 《金卡工程》2008,12(10):21-21
自1997年新刑法颁布以来,把单位犯罪列入到了刑法典,这也一直是刑法发展的趋势,比起自然人犯罪来说,单位犯罪出现发展都较自然人犯罪晚,这也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的要求.单位犯罪是社会发展客观形势现象,光从个人即自然人犯罪(其核心是刑事责任能力)理论来分析单位犯罪主体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了.研究单位犯罪主体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房征峰 《金卡工程》2010,14(9):88-88
《刑法》、《刑事诉讼法》修定以来,渎职侵权检察部门虽然在案件管辖范围有了较大的调整,罪名有所增加,但是犯罪主体限定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范围内,客观上使得渎职侵权检察工作面临着办案阻力加大、办案经验不足等困难,造成了查处难的局面。加之案件线索数量也明显下降,案源匮乏,线索难寻,致使渎职侵权检察工作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7.
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下称新刑法),已于去年10月1日施行。新刑法共10章,452条,比1979年制定的刑法增加了260条,是一部统一的比较完备的刑法典。新刑法在吸收《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的基础上补充规定了一系列新罪名,为打击金融犯罪、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8.
论文对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犯罪的特点的分析,深入探讨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犯罪的原因,从高职院校学生犯罪预防的预防策略和以高职院校为主体的犯罪预防措施讨论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犯罪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9.
《财经政法资讯》2004,20(1):59-60
肖中华(上海社会科学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我国的法人犯罪最近呈现出客体广域化、主体多样化、犯罪结构复杂化、犯罪案值巨额化四种趋势。关于是否运用刑罚手段加以规制,学界存在分歧:肯定论者主张对法人犯罪大批量犯罪化,运用刑罚手段控制法人犯罪恶住发展;否定论者认为以行政处罚手段同样可以收到控制法人犯罪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1997年修订后的新《刑法》规定,“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性质和来源而提供资金帐户、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者金融票据、通过转帐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或者以其他方式掩饰、隐瞒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和来源的行为。”2001年在《刑法修正案(三)》首次将恐怖主义犯罪增列为我国洗钱罪的上游犯罪。2006年4月份,全国人大部分委员建议将贪污受贿行为也增列为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范围。此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主体和自然人的非法集资、骗税行为、金融票据诈骗等活动也涉及洗钱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