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克服DEA方法的弊端———指标集增大导致决策单元的有效性系数增大,采用主成分分析与DEA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对201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析了产生不同评价结果的原因以及需要调整的方向。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整体的技术创新效率不高,各地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普遍存在创新投入不足的问题;各地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提出提高技术创新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对中国1992 ~ 2014年各省区的物流业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对物流业技术效率进行收敛性检验.实证分析显示:我国各省区物流业平均技术效率有下降的趋势,呈现出一定区域性差异;沿海地区的物流业技术效率最高,东北地区次之,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沿海与东北地区存在收敛趋势,除此之外的其他地区则不存在收敛趋势.地区经济基础、市场化程度与技术创新能力等对物流业技术效率的收敛性趋势有显著影响,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扩散壁垒也是造成各地区物流业技术效率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知识资本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知识资本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效率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运用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和1997—2010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对不同区域知识资本的创新效应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中型工业企业知识资本投入结构已经发生明显变化,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投入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国内外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减弱。结果还发现:东中西三大区域工业企业知识资本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技术水平的企业知识资本的创新产出效应也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建议应根据区域和企业技术水平差异,实施差别化的创新驱动战略和政策,以更好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4.
我国省际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产出效率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度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统计资料,构建因子分析评价模型,分别对全国不同省份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产出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比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产出综合评价指数、排序位次的变更情况,从而获得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创新效率的基本评价,并构建出不同省份企业创新效率的四维矩阵。实证结果显示,在技术创新投入要素和效率提升的基础上,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将是省际企业自主创新应该共同实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构建了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找出影响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将其归为内部创新因子和外部创新因子,建立了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利用2009年国内大中型工业企业R&D及相关活动的主要指标数据,对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办科技机构数量和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对内部创新因子的贡献最大;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得分上的排名在各类型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居前三位。  相似文献   

6.
段梅 《生产力研究》2013,(12):36-37,71
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文章测度了2004—2010年海西18个市金融发展支持技术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M指数)、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研究发现:海西金融体系支持科技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逐年提高,但是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贡献要大于技术效率改善做出的贡献,技术创新仍需要回归到技术进步的本质;科技创新的技术效率变化呈现"周期性"特征。同时,海西各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各地区技术效率程度的不一致是造成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例,采用超效率DEA-Tobit两阶段模型就其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对外开放程度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企业规模和地区竞争程度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呈显著负向关系;政府支持力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不显著。最后,就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晓丽  仇武超 《经济论坛》2013,(10):69-70,86
本文利用我国高技术产业大中型企业1996~2011年创新投入产出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计算出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配置效率,并创新性地运用“创新动态能力模型”分析企业创新动态能力对外部环境冲击的弱化作用,认为企业不断优化创新动态能力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外部环境波动对自身综合效益的不利冲击.  相似文献   

9.
按照OECD的标准,将我国28个制造业划分为高技术、中高技术、中低技术和低技术制造业四类。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系统比较了四类制造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四类制造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人均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对其创新效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相关系数随着制造业技术含量的提升而增大;人均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和人均固定资产对低技术制造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将环境效应纳入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框架,构建了共享投入关联型两阶段DEA模型,测算了2009—2012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整体效率和分阶段(科技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效率,探索了安徽全省、皖江示范区和非皖江示范区的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差异,并利用Tobit模型检验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考察期内安徽省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整体效率偏低,其中科技研发效率不高是主要原因;皖江示范区工业企业的科技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均明显高于非皖江示范区的工业企业;FDI对科技研发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创新氛围、产学研合作和政府支持则起阻滞作用;创新氛围、人才支持有利于成果转化效率的提升,而应用研究、FDI和环保投入对成果转化效率起负向作用,税收优惠对两者的影响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