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商》2015,(37):173-174
构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是城镇化进程中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发展我国农村普惠金融提供了更为有效的路径。本文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及问题入手,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优势,认为互联网金融能够拓宽金融市场边界,打破地域限制,降低交易成本,解决信息不对称,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将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与发展互联网金融有机结合,能够减缓人民贫困,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金融普惠。  相似文献   

2.
肖昂 《江苏商论》2020,(3):84-87
金融排斥是民族地区金融发展的桎梏,影响着国家普惠金融事业在民族地区的实施效果。青海省作为我国西部民族贫困地区之一,其金融排斥状况较为突出。本文借鉴“六维度”金融排斥理论分析青海省金融排斥形成机理和影响效应,并提出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鼓励金融创新以推进普惠金融事业发展和加快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等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商》2016,(1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改革与创新,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和重视国家普惠金融的发展。普惠金融作为一种全方位有效的服务性金融,具备了良好的包容性以及科学性。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离不开普惠金融工作的良好开展,普惠金融作为经济市场体系的重中之重,是一个必不可缺的关键部分,国家通过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能够有效实现金融市场的公平化,保证每一个金融需求用户得到满意的金融服务。本文将进一步对我国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展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建立为全社会所有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是普惠金融的宗旨,但是农村的金融排斥是对普惠金融发展的挑战,所以农村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的重点。传统金融在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交易成本高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正好可以弥补传统金融的这些不足。但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必须注重风险的防范,更要依托传统金融的发展。本文基于苏北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调研,强调传统金融与传统金融在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用及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二者的互补与融合,最后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与农村普惠金融的良性互动与发展共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政策引领下,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迅速.但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要着重解决"惠而不普、普而不惠"的现实问题.普惠金融在各个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创新模式有待进一步评估研究.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靠其农村网点多、分布广的优势,能够有效覆盖大型银行的业务盲区,早已成为...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农村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极其薄弱,征信体系与城市相比也不健全,互联网普及率也较低,存在明显的异常严重的金融排斥现象,因此,农村普惠金融应运而生。我国高度重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积极探索农村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实施方案,但当前的政策措施仍局限于推动传统金融机构向农村地区提供服务,面临着较多的现实困难。具有创造力的互联网金融的诞生不仅改善了农村金融领域的困境,解决金融供需问题,还引发市场竞争,促进金融服务专业化与国际化。互利网金融和农村普惠金融业务深度融合成为了大势所趋,使之成了最适合农村发展的金融模式,创造了农村金融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7.
杨伟健  杨涵 《商展经济》2023,(8):124-126
普惠金融是能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BJ是一家解决“中小型企业”对资金需求“短、平、快”为目标的民营商业银行。针对普惠金融市场需求,开发了一套普惠的“融资协同链”的资金融通产品。该产品基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资金需求,可以实现产业链条上企业间期货权质押、仓储货物质押等资金融通业务。本文以BJ为例,对BJ普惠金融的供应链创新项目进行了实证分析,旨在通过对BJ普惠金融的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系统化的金融管理制度,提升BJ普惠供应链融资方案的收益及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互联网行业与金融产业的结合为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普惠金融以实现公平地获得金融服务为目标,而互联网金融基础性作用突出,因此研究发现普惠金融与互联网金融众多的契合点。文章指出在"互联网+"背景下发展普惠金融需要处理好三组关系,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保障我国普惠金融的有序推进,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普惠金融的实质是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金融体系。但是中国农村金融排斥对普惠金融发展提出了挑战,所以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是普惠金融实现的重点。如何让组织机构愿意为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又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是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关键。本文从普惠金融的内涵上论述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阐述金融排斥下条件约束造成的中国农村实现普惠金融的现实困境,针对现实困境,提出发展中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俊颖 《现代商业》2023,(11):129-132
普惠金融早在2005年在我国首次被提出,旨在为更多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可负担成本的综合金融服务。2012年以来国家提出要进行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战略,并于2016年明确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意义,即为更多低收入人群、中小微企业以及偏远地区的弱势群体提供更公平、多元、低成本的金融服务,促使我国区域经济结构优化,促进共同富裕。但在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发现,普惠的“政策性”与金融的“商业性”矛盾依然存在,发展中的区域异质性等问题凸显。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商业银行数据及2011—2020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分析,发现数字科技的应用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地区之间差异,而金融科技的应用可以有效促进普惠金融的均衡发展、弱化内在矛盾,在助力数字化转型的同时,降低普惠金融服务成本,提高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降低金融风险,丰富金融产品。作为核心技术支撑,金融科技是普惠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冯静 《商业研究》2004,(18):121-122
财务杠杆是企业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利用。运用财务杠杆可以获得一定的财务杠杆利益,同时也承受相应的财务风险。企业的决策要能够识别和衡量财务风险,并且要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合理运用财务杠杆,在获得相应的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把财务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2.
Seeking professional financial advice to assist with financial decision making is an important option for consumers faced with increased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own financial circumstances. We explore the role of two potential barriers/enablers to accessing financial advice. First, we explore the role of a variety of financial literacy measures to explain observed financial advice consultation. Second, we introduce a newly developed measure of financial adviser anxiety. We define adviser anxiety as (an existing or prospective clients') concerns involving the prospect of meeting with a financial adviser. The notion of adviser anxiety is inspired by evidence from medical settings that suggest individuals may refrain from seeking advice when objectively, it is in their best interests to do so. This anxiety may be due to embarrassment, worry, or other forms of apprehension associated with the consultation process. A new scale is presented which has strong validity and a demonstrated ability to explain reported future levels of professional advice seeking.  相似文献   

13.
论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晓琴  冯莉 《商业研究》2005,(2):136-138
金融创新已成为今后我国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金融创新一方面给金融业注入新的活力 ;另一方面又带来新的金融风险。从金融创新本身出发 ,分析其发生、发展 ,以及与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 ,并且提出了一些加强金融风险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系统的角度、以金融效率为落脚点、重新廓清金融结构、功能与效率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深入研究上述要素的可循之径。本文在超越“系统观”的基础上,基于系统科学的新视角,将金融结构、功能与效率整合在金融系统内(简称SFE框架)进行研究,最终提出了构建SFE框架的若干要义:金融结构与环境共同决定金融功能与效率、整体观是金融功能观的理论基础、金融适应效率是关键、系统综合是实现从微观到宏观金融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财务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英语已成为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语言工具。为了有助于读者朋友对会计英语的系统掌握,本刊开设了“会计英语导航”栏目。欢迎广大读者对本栏目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日本经济受到金融危机与日元升值的双重打击,许多知名跨国公司陷入收益剧减的深渊。然而,此时日本著名的休闲装专卖店“优衣库“却逆势而上,其老板柳井正日前被美国《福布斯》亚洲版列为“2009年日本富豪40人“首位。2008年,他的个人财富增加了14亿美元,这在当前确实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李波  游晓霞 《商业研究》2005,(22):178-180
混业经营是世界各国金融业发展的主流。短期内,我国金融业必须坚持分业经营;长期内,混业经营是必然趋势。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业向混业经营模式过渡的最佳选择。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都可以实现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18.
金融业薄弱是亚洲实现长期增长的主要障碍.资本市场的发展并非易事,亚洲的政策制定者面临的根本挑战是如何在政府主导型增长模式的环境下发展资本市场.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进行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创立有关金融市场的新原则.逐步实现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的多元化和扩大化,分散财政行业的风险.符合亚洲各国政府的利益,但同时必须对金融市场上的重大创新进行适当监管.亚洲决策者应鼓励和管理好金融市场的发展,避免阻碍创新,当务之急是"更好地"加强金融监管,而不必"更多地"监管.  相似文献   

19.
This research seeks to identify gaps in financial knowledge and behaviors between immigrants to Canada and individuals who are born in Canada. The research aims to evaluate to what extent immigrants involve themselves in financial planning and avoid harmful financial behaviors. Employing the Canadian Financial Capability Survey (2009),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suggest that immigrants are less likely to show high levels of financial knowledge compared to born citizens. The knowledge gap between immigrants and born citizens narrows as an individual resides longer in Canada. In addition, immigrants are less likely to prepare themselves financially for their retirement or to have long-term investments. The findings provide a basis for addressing the implications of weak financial knowledge.  相似文献   

20.
金融虚拟性与金融体系效率——来自中国的实证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虚拟性研究是虚拟经济与金融理论交叉研究的新领域。金融虚拟性以金融发展的客观现实为基础,其演进与提升带来金融发展吗?本文首先提出了测算中国金融虚拟性的指标,接着测算了中国金融体系效率,对开放条件下中国金融虚拟性与金融体系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基于中国2000—2007年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1)中国金融虚拟性已进入上升期,中国金融体系效率总体偏低;(2)中国金融虚拟性与金融体系效率不存在因果关系;(3)金融开放提升了中国金融虚拟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