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宫真真 《商》2015,(1):37
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民工群体日益受到社会关注,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894万人,其中一半以上是中年农民工群体,可见中年农民工群体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本文以邯郸市为例,通过实际调查分析了邯郸中年农民工就业质量的现状,并提出了改善中年农民工就业质量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陈滔 《现代商业》2011,(11):271
农民市民化本质上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地为本的城镇化。而农民工市民化则是农民市民化的核心进程。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城镇化的必然要求,而这一进程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农村与城市的矛盾、户籍制度的制约、政策的缺失等等。为此,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平等就业,加强城乡居民的互动,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为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济南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留守经历的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人就业竞争力要明显低于没有留守经历的新生代农民工,且主要表现在受教育水平低、技能水平低以及心理健康状况差等方面。留守时期的成长经历不利于新生代农民工个人就业竞争力的积累,因此政府应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守时期的社会关注度,提升留守时期的教育水平,建立以促进就业为主的职业技能学习体系,同时还应倡导改善留守时期良好的文化氛围,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为今后的就业储备良好的个人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城镇化本质上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镇化的制度设计应围绕“人”展开。农业转移人口是城镇化的主角,流动过程表现为农民“出村”和“入城”,“出村”的关键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入城”的核心是农民工市民化。农民工市民化,涉及流向、居住、就业、公共服务等四大环节。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必须抓住关键点,否则事倍功半。本文重点研究农民工市民化四大环节的关键点,以求推动新型城镇化任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是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有力后盾,其职业素养、技能水平影响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关政策、机制不完善,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长期受城乡二元制以及多种因素制约,该群体目前面临较多困难,职业培训前景令人担忧。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问题,不断深化、完善其职业技能培训是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品牌》2015,(12)
制约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力资本质量不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需要大力推进农民工职业化培训,提高农民工科学知识、技能水平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将农民工转型为合格的城市产业工人。职业教育是促进农民工成长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产业工人的关键力量。因此,分析当前针对农民工进行的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建立适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增加农民工收入,促进农民工就业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关系到社会、家庭以及城镇化建设等诸多放面。由于城市和农村二元户籍制度的影响,我国在发展城镇化的过程中形成身份是农民,工作是工人的特殊群体,即农民工。农民工对城镇化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是,由于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也出现了不可避免的问题,对我国城镇化发展存在阻碍作用。从城镇化对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机理作用,酒业中存在的问题,就业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农民工就业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我国城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成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加速期,对人力资源质量和结构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分析疫情影响下成都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基础上,总结出成都人力资源协同面临着劳动力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跨区域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不足、失业保险基金的作用未充分发挥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员流动性大等挑战.建议通过聚力平安成都建设、加快公园城...  相似文献   

10.
《商》2015,(44):70-71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重要战略选择,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实现"内生增长模式"的关健,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和核心是在人本思想和视角下更加关注农民工城镇化,即农民工市民化,中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不仅仅要探讨农民工以及城郊失地农民的身份与权利等问题,更需要关注农民工市民化的能力、意愿和意识,使其更好地从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真正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1.
90后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在1990年以后,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村户籍劳动力。他们是新时代下成长起来的一个特殊农民工群体,拥有着老一代农民工问题的传承,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文章通过对成都市温江县永宁镇90后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就业情况的调查,运用隐性收益视角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回乡就业倾向、就业状况、就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影响90后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就业的隐性收益因素,对于当前吸引技术型劳动力投入西部开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就业问题是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的首要问题。通过对河南省农民工就业现状及适应性进行调查,了解农民工就业环境、就业种类、职业技能、工资待遇、就业心理、就业稳定等方面的适应性,结合农民工就业实际状况,对农民工就业的倾向性、以及就业适应的强度进行等级测量,找到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影响力度,有助于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规范就业环境,制定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在河南省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市民化进程滞后,大量农村转移人口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平等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等突出矛盾和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本课题通过对部分省辖市和直管县的调研,构建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模型,度量分地区、分类型的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并在分析农民工市民化与相应制度改革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黄荔梅 《现代商业》2014,(26):270-271
就业是民生之本,农民工进城后,由于缺乏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再加上观念问题、制度及就业服务滞后等制约因素,往往面临就业难问题。要把促进农民就业作为根本之策,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和就业质量,积极鼓励农民工以创业带动就业。  相似文献   

15.
《商》2015,(19)
与传统提法比较,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其实质上就是让更多居民在市民化的过程中能够享受幸福生活。在"人的城镇化"的过程中又会出现很多障碍,本文在总结和思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对技工培训财政拨款的数额变化和参加技工学校培训的工人数量变化的分析,提出了在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对农民工职业技能的培训的状况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刘首亚 《商》2013,(12):47-47
农民工是城镇化建设中一股重要力量,在社会各行各业发挥着最基础的作用。但是目前,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就业服务和就业保障都不能乐观,存在不小的不稳定因素。本文从重庆市的农民工就业现状出发,结合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职能,提出如何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与管理。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农民工总量问题的判断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以亿计的农民工进城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有效地支撑了我国工业化发展,加快了城镇化步伐。准确地判断农民工总量变动趋势,是制定我国城镇化、经济发展政策的重要基础。最近我们利用人口普查数据和统计局有关农民工监测数据对本世纪以来农民工总量变动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发现到2020年我国农民工总量最大可达2.7—2.8亿,但增长动力不足、空间有限,必须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延长农民工非农就业年限,提高40岁以上农民工  相似文献   

18.
要想建设好新型城镇化,首先要将以人为本的思想摆在第一位,其建设核心就是农民工的逐渐市民化。由于在过去建设新型城镇时,我们对农民工的市民化工作做得还不够透彻,因此导致新型城镇化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从农民工当下的生活现状入手,通过分析农民工的生活困境,对如何解决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困境提出基本解决想法。  相似文献   

19.
刘颖 《商》2014,(33):75-75
成都新型城镇化发展在经过多年的探索之后,形成了以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发展模式,对全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探索做出了系统性贡献,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但是成都新型城镇化发展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发展仍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本文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相关研究、理论基础出发,定位成都城市发展的现状,为成都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下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部需求萎缩,部分外向型企业被迫倒闭,引发大量农民工失业.农民工直接影响农民增收、增加农村土地纠纷、阻碍城市化进程、危及社会稳定,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巨大冲击.千方百计拓展农民工就业空间,是全社会的重要任务和责任.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必须确立就业优先原则,增加农民工就业岗位;坚持公平正义政策,完善农民工就业保障;建立市场经济机制,扩大农业就业容量;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素质;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拓展农民工就业空间.落实好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