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家电下乡":重要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电下乡"是新时期国家财政政策的一项重大创新,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宏观调控重大决策,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也是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宏观调控思路在家电行业的具体体现.它既有利于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有利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引导企业主体建立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生产和流通体系,扩大内需并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是一项重要惠农措施.同时,对于缓解家电及相关产业的实际困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引导企业战略转型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今年国家把扩大内需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如何扩大内需?加快建设小城镇,启动民间投资、刺激消费需求、扩大农村市场、启动经济增长是一个现实而又具有战略意义的选择。 小城镇建设:经济增长结合部,城市化发展大趋势 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流,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目前城  相似文献   

3.
关于绿色消费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绿色消费反映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反映“人的复归”,“它是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发展绿色消费,不仅有利于提高消费质量,提高人的素质,而且有利于发展绿色经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发扬生态文明,促进社会文明和社会全面进步,倡导绿色消费,发展绿色消费,将是新世纪带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大事。  相似文献   

4.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3):F0002-F0002
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对我国外需带来的冲击,立足扩内需尤其是消费性需求以达到“以内补外”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内容。在一系列刺激消费增长政策的推动下,消费“短板”继续得以补足。  相似文献   

5.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23):F0002-F0002
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对我国外需带来的冲击,立足扩内需尤其是消费性需求以达到“以内补外”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内容。在一系列刺激消费增长政策的推动下,消费“短板”继续得以补足。  相似文献   

6.
周力  王培华 《当代财经》2006,(2):103-108
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本轮调控,经济运行中凸显出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有效消费需求不足”等种种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暴露出了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效益低下、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其实质反映出了投资与消费结构失衡的矛盾日益严重。“十一五”期间要努力根除这一痼疾,在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方式的同时,还必须从改革入手,尽快从根本上消除体制性、机制性弊端,加快构建投资与消费协调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扩内需政策是在充分考虑经济、社会乃至政治因素的前提下才出台的,但不容忽视的是扩内需政策以"欲求消费"为立足点,从根本上改变了消费的发生学逻辑,将欲望和需求导入现代人的消费心理结构中,这使得扩内需政策始终存在着偏离人的需要的风险,从而导致人的发展、生存环境和经济系统面临更多的潜在风险。构建"需要"和"欲求"之间的平衡机制,是一项事关几代人命运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是国民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主动力,如何扩大提升消费,增强消费动力,目前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近10余年来,在国家宏观调控和消费政策作用下,伴随国民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江苏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总体实现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目前全省消费正进入全面小康型阶段。但是,另一方面,省内城乡之间、不同行业和不同群体之间居民收入消费情况复杂,一些差距有所拉大,与投资增长相比较,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倾向下降,相应地消费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作用趋于减低,消费动力弱化,并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入转变和整体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也不利于经济增长质量和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江苏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扩大消费,提升消费,增强消费动力。对此,本文作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概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提高认识、把握方向是做好“试点”工作的前提将我省做为扩大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第二批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对龙江社保经办系统工作人员的重大信任。这次“试点”工作的意义在于: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稳定社会大局;有利于促进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  相似文献   

10.
江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江苏宏观经济运行中显现五大比较优势:经济增速领先,消费需求领先,投资环境领先,自主创新势头领先,投资增长进入合理区间。但江苏宏观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出口增速回落幅度较大,房价反弹压力与房地产市场风险增大等。2007年江苏经济工作的主题是“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采取“一稳一扩”的需求管理政策和“一调一长”的产业管理政策,保持投资适度规模与平稳增长,投资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优先发展服务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强刺激消费的政策设计,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时代经贸》2009,(12):48-50
一、岁末年初启动网络促销活动 “2009北京购物季”刚刚落下帷幕,2010年北京新年商业促销活动又在金源燕莎隆重启动了。这是由北京市商务委支持,北京电子商务协会主办的又一项大型商业促销活动,本活动至此岁末年初之际,为了落实市政府“扩内需、保增长”的要求,通过互联网,以点击消费,放心购物“惊喜+实惠”的消费模式回馈广大首都市民。  相似文献   

12.
王云川 《财经科学》2001,23(1):37-41
个人消费需求是宏观经济中的重要变量。由消费需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其运动特点所决定,消费需求既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也是经济波动中的稳定力量。为了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避免经济过于猛烈的波动,以及为了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必须加强对消费需求的宏观调控。同时,也必须注意一般宏观调控手段在运用于消费需求时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经济视角》2011,(2):4-6
2010年,是中国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这一年,中国面对的是全球经济发展模式、供需关系、治理结构的调整变化,外部环境更趋复杂的世界经济格局。防通胀,扩内需,调结构成为宏观政策和百姓生活的新命题。在此背景下,中央果断出手,宏观调控政策从容应对,“见招拆招”,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2010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0.6%,经济企稳向好局面进一步巩固。更主要的是,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磨砺。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积累了新经验.铸造了新优势.为保持经济全面快速增长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将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之一。加速转型期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其重点就是要通过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改变政府管理职能出现的“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规制改革,完善政府宏观和微观管理机制,建立高效、透明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提高政府宏观调控效率,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环境以及面临的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经济增长模式和发展战略的选择上,应把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变“增长优先”为“就业优先”,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向兼顾增长和就业的方向转变。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创新,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构建投资与消费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过本轮宏观调控,经济运行中凸显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有效消费需求不足”等种种矛盾和问题,暴露出我国投资与消费结构失衡的矛盾日益严重。要根除这一痼疾,须在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方式的同时,从改革入手,尽快从根本上消除体制性、机制性弊端,加快构建投资与消费协调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经济视角》2006,(12):3-4
经济摆脱大起伏猜想:2007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与此同时,宏观调控效果进一步显现,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货币信贷增幅都将继续得到有效控制,工业利润不断上扬,物价保持相对稳定,能源条件继续改善。解读:宏观调控并非“经济急刹车”。作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掌控和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宏观调控的目的是“熨平”经济运行的波动,实现经济稳定协调增长,这是政府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尤其是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市场发育不完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单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加强宏观调控显得尤为必要。中国经济已…  相似文献   

17.
经过最近几年的宏观调控,我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国民经济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发展态势。但目前拉动经济增长的三个基本因素,即出口、消费和投资增长乏力,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市场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力度加大。为了扩大国内市场的有效需求,确保国...  相似文献   

18.
在稳健型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2004年中国经济实现了稳定快速增长的目标,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9.1%,投资过快增长的趋势得到了较明显的遏制,通货膨胀明显上升但仍处于可调控、可承受的范围,消费增长稳中趋升,外贸出口大幅增长。总的看来,2004年宏观经济运行是“有惊无险”,经济避免了一次因投资过热及经济变量间存在严重的不均衡增长而可能引起的“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19.
张晓晶  张明  费兆奇  曹婧  王喆  张冲 《金融评论》2023,(1):1-22+122
2022年,国际方面,乌克兰危机叠加美联储加息,海外经济滞胀风险上升,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国内方面,经济增长从快速下降到缓慢回升,宏观杠杆率前高后稳,社融和信贷冲高回落,理财赎回潮增大年末债市波动,股市于深度调整中显较强韧性,中美经济、政策周期错位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总体上,面临国内外多重复杂因素冲击,2022年我国货币金融政策坚持“以我为主、稳字当头”总基调,助力稳住了经济基本盘。随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促进房地产、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以及金融业扩大开放,经济增长有望回归潜在增长水平。进入2023年,“稳增长,扩内需”成为宏观调控主基调,货币金融政策的首要目标是激发市场内生动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并着力稳物价、稳就业,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20.
试析“十一五”时期的宏观调控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时期中国宏观调控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将发生许多重大变化,“十一五”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突现期,”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对政府而言,只有充分认识“十一五”时期影响“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调控目标的国内外环境因素,才能未雨绸缪,趋利避害,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与政策,从而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最终实现预定的宏观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