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立达 《商》2014,(28):153-15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对农村土地制度的重大改革,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农业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业的现代化的进程亟需推进,农村土地制度要做出相应的变革。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产权制度,本文通过回顾建国65年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过程,旨在探索一条适合现阶段的农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而作为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土地制度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中国农村经济和乃至整体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进行考究,然后分析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内在规律,从而探寻过去几十年的土地制度变迁对当代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赵宁  张健 《商业时代》2012,(9):106-108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根据制度经济学理论,制度总是以特定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来做出安排,并通过其不断调整和转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本文梳理了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数次变迁,分析其经济影响,并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经济绩效做出评价,探讨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趋向。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农村改革从土地制度着手,由安徽小岗村农民发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推广和普及,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框架内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家庭经营,中国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由此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苏联时期,戈尔巴乔夫也曾经效仿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式,但苏联推行的家庭承包经营却没有取得成功。1991年,俄罗斯启动了农村土地私有化改革,至今已经整整20年,  相似文献   

5.
中国市场化改革虽走近尾声,但土地制度改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简述中国土地制度改革所经历的变迁,及这些变迁对中国政治、经济产生的影响,并就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土地制度定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建国后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对农村经济发展绩效的影响表明,当农村土地财产权清晰时,其制度绩效明显趋好,反之则趋差。当前新农村建设应借鉴历史,探求适合国情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7.
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制度而产生与变动来研究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并进而指出各地区经济绩效各异的根源。在回顾诺斯理关于制度本质、制度变迁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之处:其一,诺斯过于简化政府对制度变迁的推动过程,忽略政府在认知、决策决策方面的作用机制;其二,诺斯在以产业个案阐述制度变迁原理方面有所欠缺。  相似文献   

8.
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制度而产生与变动来研究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并进而指出各地区经济绩效各异的根源。在回顾诺斯理关于制度本质、制度变迁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之处:其一,诺斯过于简化政府对制度变迁的推动过程,忽略政府在认知、决策决策方面的作用机制;其二,诺斯在以产业个案阐述制度变迁原理方面有所欠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说明了农地制度变革对农民收入的重要性。介绍了自计划经济体制到现今的我国农地制度变迁,并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停滞的内在原因以及现阶段存在的几种农村土地政策改革的优劣。文章认为农村土地制度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进行市场化的自由流动,并在流动中实现土地资产的增值和效率化的配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了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制度的变迁过程,对房地产业制度变迁历程中产权和融资、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我国房地产业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土地使用制度是在一定土地所有制下,国家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手段、方式及土地使用权属关系的法律规定,是土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后,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国家通过控制土地控制国民经济的客观需要,土地制度历经变革,土地使用制度也经历了一系列变迁与调整。在政府主导下,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经历了从“耕者有其田”的私有经营、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时期的集体经营再到家庭承包制下的个体经营的演变,城市土地使用制度也从计划经济时代的无偿使用发展为改革开放后的有偿使用模式。  相似文献   

12.
13.
一、国外关于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关于制度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已有所讨论。西蒙·库兹涅茨在关于经济增长源泉的分析上,强调了制度的重要性。他在大量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数量和结构方面对经济增长的趋势作了说明。他发现了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不断扩大地供应它的人们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经济商品的生产能力有着长期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吴建  高峰 《北方经贸》2003,(5):21-22
农业经济发展最需要的是努力推动制度变迁。我国土地制度不断变迁 ,目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日益显现出局限性 ,需要加以改革。土地股份合作制是土地制度变革的最佳目标 ,也是让中国广大农民富裕起来的一个好方法。当然 ,变革的同时也需要各种外在因素的支持 ,共同促进土改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问题,既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也是经济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经济增长的制度决定论者认为制度变迁决定技术进步,同时决定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只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而经济增长的技术决定论者则更强调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认为制度变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由技术进步导致的。强调二者的互动共同促进经济增长是一种更接近现实的看法,但二者之间互动的动力源问题并未得到过说明。  相似文献   

16.
土地问题是任何一个国家革命和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和基本问题,1917年后的俄国也不例外。列宁在革命胜利后、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时期详细阐释了俄国土地制度的变迁路径,分析说明了研究土地所有权的法律意义不仅仅在于从法的角度去认识所有权问题的完整性,不仅仅在于从土地所有权的角度去剖析社会经济关系、所有权、法律之间的内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还在于要从这种种变化和发展过程中,找出法律同土地所有权之间的连接点,认清法律究竟在其中能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从而不仅能够更深刻地说明和分析现实中的法律,而且能推动和促进土地制度的合理变迁。  相似文献   

17.
由于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方式的特点及适用情况不同,适宜的制度变迁方式能实现较高的变迁效率和较好的变迁效果。制度变迁进程中须进行方式的转换,因而分析制度变迁的转换时机和条件是问题的关键。制度变迁方式的转换主要包括了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进入和退出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18.
农村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在权利上存在着不平等现象,以及农民的效益逐渐损失,使探索农村土地产权改革提上日程.目前,农村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着补偿标准不成熟以及农民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等不合理因素.依据目前的征地补偿、农村土地产权、相关法律完备程度存在的问题以合法权力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制度变迁理论为核心,从制度因激励机制引发入手,结合制度的产品属性,研究制度变迁的由来、过程以及影响因素。同时,以诺斯的制度变迁为中心,联系诺斯前后时期理论的发展水平,分析理论与激励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校学费制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20世纪90年代末,学费的增长压力已经远远超过了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一些学生因为支付不起高昂的学费而被迫放弃学业,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必须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推进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合理制定其收费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