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传统的国际经济理论认为,汇率的波动等比例地反映在价格水平的变动之上,然而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汇率对一国的价格传递往往是不完全的。随着2005午7月我国开始新一轮的汇率体制改革,人民币兑美元的双边汇率波动较之前更加频繁,研究汇牢波动对进出口商品价格的不完全传递效成,对于我国制定产业政策和国内货币政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文章综合近年来对不完全传递效应的研究观点,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分析了不完全传递效应存在的原因。并结合我国现实分析了不完全传递效应对我国制定汇率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后金融危机时期,变革中的国际货币体系趋势是区域内的货币协作和汇率合作,东亚区域内汇率合作的研究,尤其是中日韩三国之间的汇率制度合作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动态最小二乘法(DOLS)估计中日韩三国汇率对国内物价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发现汇率对日本国内价格水平的影响要显著小于中国和韩国,而随着各国宏观经济环境的好转,三个国家的汇率传递效应都有减弱的趋势,这是各国实行不同汇率制度的结果。因此,在东盟10+3的大框架下实现东亚经济一体化,将有助于区域内各个国家提高共同防范风险的能力,推动世界贸易和金融自由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文章综合近年来对不完全传递效应的研究观点,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分析了不完全传递效应存在的原因.并结合我国现实分析了不完全传递效应对我国制定汇率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文章辩证地考察了汇率波动与汇率传递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汇率波动有不同的来源,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在波动中传递,在传递中波动。两者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货币的动态稳定,特别是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汇率制度改革前后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研究——以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为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汇率传递效应不仅影响国内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而且还会影响国内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本文以2005年7月为界,对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的传递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传递效应均较低,而且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传递效应明显变小,而对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传递效应略有增大。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传递效应明显变小的原因在于传递路径中成本机制的效应被弱化,对消费者价格指数传递效应略有增大的原因是传递路径中预期机制的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8.
9.
对外贸易中贸易款项的支付大多数都在远期,因此对未来汇率变化幅度的预期,会影响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从而导致汇率传递出现非线性特点。本文对此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显示,预期未来汇率变化幅度较大时,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程度会下降甚至可能出现负向传递。实证部分本文使用STR模型分析了1999年1月—2016年7月在汇率预期的作用下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发现当人民币汇率预期变动幅度较小时,汇率传递系数为正,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导致出口价格上涨,贬值导致出口价格的下降。但是当人民币预期汇率的变化幅度达到一定的阈值后,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导致出口价格下降,而贬值会导致出口价格上涨。因此货币当局有必要关注汇率预期尤其是大幅度汇率变化预期的存在对进出口价格和需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不完全汇率传递是指汇率变动不完全反映到进出口商品的价格上,前期的研究发现,汇率传递程度受出口商在目的国市场份额的大小的影响很大。近年来中美两国各自在对方国家的市场份额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份额的变化引起汇率传递程度的不同,进而造成不同时期汇率变动对调节中美两国贸易收支效应的不同。文章将市场份额因素引入进出口贸易方程,通过协整检验、方差分解等实证计量方法,发现市场份额的变动能够解释中美贸易顺差的大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11.
郑平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6)
本文在两分法的框架下对人民币的汇率传递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人民币的宏观传递效应较微弱,且货币与财政因素对物价和汇率变动的解释力要大于真实因素,人民币内外价值之间的信息反馈和相互作用的力度不对称. 相似文献
12.
毕玉江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3):100-103
汇率是开放经济环境下的核心工具变量,在维持一国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时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汇率传递问题的关注开始于世界由固定汇率体系向浮动汇率体系转变的时期,目前它仍然是关于外部调整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汇率传递与一价定律、依市场定价之间的关系,使用一个汇率传递模型阐明了汇率变动对价格体系的传导机制。汇率变动对商品出口价格和进口价格传递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当获知汇率发生变动时,出口商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出于经营目的会调整其对价格的加成,这反应到进口国的进口价格上已经是一种“不完全”的传递;而进口商品由于存在分销过程,在最终销售价格上包含了相当程度的国内不可贸易的服务成本,这部分成本由于不受汇率变动的影响,因此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传递会进一步被削弱。 相似文献
13.
Eckart Jäger 《Journal of Economics》1999,70(3):281-307
The impact of exchange-rate changes on industrial prices seems ambiguous. Incomplete and even perverse pass-through has been observed: the import prices in the depreciating country decrease while those in the appreciating country increase. To explain these counterintuitive price reactions we consider a 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Bertrand competition: two firms, based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re selling in both countries simultaneously. The profit-maximizing duopolists set the prices for their products in each of the two markets which are segmented on the demand side. We then study the qualitative effect of an exogenous exchange-rate change on the Bertrand-Nash equilibrium. Under the strong assumption of linear demand and cost functions we have normal exchange-rate pass-through. However, allowing for more general cost structures in this simple static model enables us to show that the import prices in both countries might move in counterintuitive directions. 相似文献
14.
通货膨胀环境视角下的人民币汇率传递——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汇率传递模型(Shintani等,2009),文章分析了通货膨胀环境因素对汇率传递的影响机制;同时,对上述理论模型加以拓展,证明了在通货膨胀环境影响下,汇率变动对消费者价格传递效应具有非线性平滑变化特征。文章接下来运用非线性平滑转换STR模型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1)在较低且稳定的通货膨胀环境下,汇率传递效应较低,在较高且不稳定的通货膨胀环境下,汇率传递效应较高;(2)随着通货膨胀环境的变化,汇率传递弹性在-0.136~-0.049之间非线性平滑变化,汇率传递变化幅度较大,因此需重视通货膨胀环境因素对汇率传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汇率传递、宏观经济冲击对我国物价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中国的汇率传递及宏观经济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相关因素对物价水平的影响.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改进了一个包括所有这些相关变量的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我们发现,供给和需求冲击是物价水平波动的最主要原因,汇率和货币政策冲击在物价波动过程的作用并不明显,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有很大的不同,这表明仅仅依靠货币政策并不能降低当前的高物价水平. 相似文献
16.
Thorsten Hens 《Journal of Economics》1997,65(2):151-161
The purpose of this note is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commonly held belief that incomplete and perverse pass-through are incompatible with perfect competition is wrong! To this end, we consider two types of firms both operating in two countries. The demand sides of the markets of the two countries are separated and each type of firm produces its good in one of these countries. We study the effect of an exchange-rate change on the competitive equilibrium prices in each country. When producing for the foreign market causes the same costs as producing for the home market then the law of one price holds and an exchange-rate change is completely offset by price changes. Furthermore, when cost functions neither exhibit economies nor diseconomies of scope between producing for the home and producing for the foreign market then prices move in the right directions in response to an exchange-rate change. However, with general cost structures, even in this simple perfectly competitive model, perverse directions of price changes can result from an exchange-rate change.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国际结算的迅猛发展,汇率成为经济中一个主要变量,影响着一国的经济,被企业社会所广泛关注。均衡汇率模型的核心是分析基本经济因素变化对均衡汇率的影响,并利用它们之间存在着的系统联系来估计均衡汇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随机贴现因子定价理论,采用无套利定价法,推导出人民币与新台币的即期汇率与随机贴现因子、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人民币和新台币的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作为远期汇率,对人民币与新台币的即期汇率进行定价。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与新台币的汇率主要受中国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波动的影响。用本文模型定价模拟的即期汇率与真实汇率的变动趋势较为一致,这表明本文模型可为人民币与新台币之间的双向直接兑换提供依据,进而有助于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大背景下,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合理性及临界点的探讨已成为热门话题。人民币汇率的合理性问题归根到底是实际汇率是否偏离均衡汇率的问题。在考虑中国转型经济特点和对基本经济因素进行分析后,建立了人民币均衡汇率模型,将估计出的均衡汇率与实际有效汇率进行比较分析,确认人民币确实存在一定的低估,但失调程度不大。因此对于人民币升值我们应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而不应屈从于外在压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20.
Yuhai Su 《中国经济评论(英文版)》2004,3(8):25-30
This paper analyses four effects of pegging exchange rate regime: effects on government policymaking, nominal anchor, domestic currency appreciation expectation, and currericy speculative attacks.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China should give up RMB pegging exchange rate regime at present, carry out RMB floating exchange rate regime in the long term and RMB exchange rate target zone regime in the mid and short ter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