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阎铜 《中国外资》2014,(2):285-285
艺术设计课程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占有很大的一部分比重,是我国艺术设计进步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美术基础课程的训练是学生学习艺术设计的前提条件,在艺术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发展,一些艺术设计院校不重视对学生美术基础课程的教育和训练,认为新媒体艺术可以代替美术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美感,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本文根据美术基础课程的特点,简述美术基础课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关系密切.艺术理论作为艺术学科客观规律的系统总结,是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艺术理论对艺术创作具有巨大的推动力,影响着设计作品的艺术品位和文化精神的彰显.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深刻把握艺术理论,使艺术理论与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交融互渗,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彭飞 《中国外资》2014,(4):274-274
本文分析了当前形势下我省动漫专业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并大胆设想其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中心意义就在于如何将我省动漫人才与艺术设计教育相结合,与市场经济需求有机接轨,积极借鉴国内其他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就业环境与课程设置的宝贵经验。如何使我省高校动漫产业人才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综合培养,并适应本土市场经济需求,完善动漫与艺术设计专业多学科复合型的知识结构,精选核心课程,科学安排各课程,使学生在走出校门前接触市场,走出校门后直接服务于市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阎铜 《中国外资》2014,(4):306-306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提高中职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大力创新和改革,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面向市场,调整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本文简要介绍了中职装潢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等职业艺术设计专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不断推进,我国教育界开始研究中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各种因素,由于课程的设置与内容组合是完善一个教育体系很重要的环节。针对现阶段高等职业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本文就目前国内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简介和评析,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管理者及教育实施者们提供可供参考的优化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保守的内容、僵化的形式违背了艺术教育的目的,阻碍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这种艺术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无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所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要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式构建课程新体系,为培养创造型设计人才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段妍君 《时代金融》2013,(20):199+205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在这样一个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多媒体技术以其独特的方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满足了人们对艺术形式及艺术语言的功能要求和审美要求。在多媒体领域当中,艺术设计的形式不再单一,通过不同的方式为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例如多媒体作品中的欢迎界面、网站的页面,都可以看到艺术设计的身影,通过动态或静态的图片,背景音乐或音效,艺术感观等为多媒体领域带来新的元素,给人们带来更强大的视觉效果。本文通过对艺术设计在多媒体领域中的应用的阐述,结合艺术设计在该领域的设计原则、方法等以及艺术设计在多媒体领域的现状分析,对多媒体中的艺术设计带来的视觉冲击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鸣乐 《时代金融》2013,(20):204-20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这样一个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多媒体技术以其独特的方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满足了人们对艺术形式及艺术语言的功能要求和审美要求。在多媒体领域当中,艺术设计的形式不再单一,而是逐渐演变成多样化的美感效果,为人们带来感官上与视觉上的双重冲击和感受,这方面的诸多变化主要体现在网络方面网页上的设计。例如多媒体作品中的首界面以及其他链接相关页面等,每一张网络页面都可以看到艺术设计的身影,将动态图片与静态图片相结合,配合相关的背景音乐或音效,这些艺术感观都为多媒体领域带来全新的元素,为人们呈现出更加符合当代人们审美观念的冲击效果。本文通过对多媒体领域中设计到的艺术设计进行相关的分析和讨论,同时,从审美的角度研究艺术设计对多媒体相关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河北金融》2012,(12):33+51
中国现代金银币艺术设计原则金银币的铸造主要由成色及重量准确的贵金属、精良的铸造工艺技术、具有纪念意义的选题、精美的艺术设计及高超的雕刻艺术等几方面因素决定。其中,艺术设计是其中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一方面。中国现代金银币的艺术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0.
六、职业技能与活动范围有些学者认为,大多数自由职业者应属于"有创造力的阶层",因而被吸引到创新部门工作。他们活动的基础是个人的创造力、技术才能,包括天分和智慧。他们从事的自由职业能够帮助其发挥已有知识的作用,能激发工作潜能,进而创造出更多价值。电子自谋就业的基本活动范围包括:信息技术、工业品艺术设计、文书工作、摄影和电视、各种商业服务等。这都是自由职业者通过远程工作能够完成的创造性工  相似文献   

11.
何爽 《中国信用卡》2009,(19):46-48
自中国银行珠海分行1985年发行我国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以来,信用卡在我国的发展已有20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来,信用卡进入高速发展期,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除了功能、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外,卡面设计上也呈现出“追新求变”之势和“缤纷各异”之态。这既是信用卡艺术设计同质化后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消费受众追求多元文化、张扬个性的体现。可以说,一张小小的卡片,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对当今现代平面艺术设计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多样性进行了独特的诠释。本文从外形、颜色、题材、编排等方面,对目前我国信用卡卡面艺术设计的风格特点进行初步解析。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应该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介绍文化,语言教学的过程应该是语言知识和文化信息的输入过程.因此,应该通过各种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不同途径对学生进行文化输入的教学与引导,以培养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3.
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的水平考核是衡量专业建设好坏重中之重,为了达到要求,我们一方面应该从知识类别、知识内涵来考虑课程设置对学生进行横向考核,另一方面将学生的知识分为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基础知识、综合化专业技术知识进行纵向考核,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生.  相似文献   

14.
阳光五月,鲜花盛开,我陪孩子到上海世博会进行场馆艺术设计作业考察,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5.
创作风格简介 对玉石材料的鉴别、判断及各种玉石颜色的理解有独到之处。善于应用玉石质感颜色进行艺术设计,创作出主题鲜活突出的玉雕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6.
春节刚过,备受关注的2007年艺考拉开了大幕.据北京晚报消息:北京农学院艺术设计专业2007年计划招收60人,报名考生多达1971人,考取比例突破30:1.  相似文献   

17.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水平不能令人满意,进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改革已经迫在眉睫。高职高专外语专业的翻译课应该定位在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之间,应考虑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并将课程的重点放在通过翻译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上,同时,要让学生掌握常见、常用的翻译技巧,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翻译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其他技能和商务知识的兴趣是最为重要的任务。通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达到以译促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李妍 《金卡工程》2009,13(8):257-258
在高职高专院校建设中课程的建设与开发是不变的主题,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的展示设计课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方法都应该进行一系列的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人才的素质,要通过学校的各种教育,把对学生而言是外在的知识和感受内化为学生个人内在的、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因此,高职高专教学应该对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形成的教学过程进行彻底的改造,真正做到素质教育与教学过程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图形创意是设计师发挥设计思维,体现设计风格和理念,运用视觉表现达到传播信息目的的艺术创造。图形创意是图形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的感性与设计师设计习惯与创意思维的理性有机的结合。图形创意课程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方向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和其他方向的选修课程。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客观世界,在生活中积累知识,发现创意元素,在学习和创造中构建知识结构,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理解表现主题内容的设计能力,为他们的专业学习和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高职院校图形创意课程普遍存在教学内容与市场脱轨,教学方法与评价模式单一,课程时间和设置不合理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图形创意课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兴趣与思维方式,因材施教,拓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