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它一经公开出版就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兴趣。总体上看,国外学者对该手稿的性质判断主要有三种态度:一是认为是不成熟的著作;二是指认其过渡性质;三是断言是巅峰之作。我国学者对《手稿》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以翻译和介绍为主;第二阶段主要是围绕《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的地位展开思想阐发;第三阶段主要以文本解读和文献考究为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从主体,从劳动方面认识国民经济学的理论前提-私有财产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关系;从关注人类的最大部分-工人的境遇中发现了国民经济学隐含的内在矛盾;从对人的本质完整理解,看到国民经济学敌视人的性质,这种对经济学的人本主义理解,对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一词并未明确出现在马克思的著作当中,但是却不乏出现与之相关的重要论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是马克思论述“人的主体性”思想的重要文本,它依托于对异化劳动的批判对“人的主体性”进行了深度阐释,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人,人具有高度的实践特质,是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有机统一。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作为民族地区的广西,要汲取《手稿》的人的主体性思想营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通过挖掘主体受动性,构建以人为中心的主体协同新发展模式、发挥主体能动性,强化主体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夯实主体生态文明责任意识,构建城乡生态共同体、创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构建主体生态受益体系等举措,助推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分析异化劳动的4个规定,开启了生产的总体性研究视角。他对于生产应该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是手段和目的的统一,是活动和关系的统一的理解、关于在人的类本质意义上生产与需要的全面性的观点以及联系整个生产过程和生产环节来考察生产的研究倾向为后来历史维度和社会维度相统一的总体生产思想奠定了经验的、方法的和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最初经济学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在此文本中,马克思主要立足于人本主义哲学立场对古典经济学进行批判和否定,并论证未来共产主义即私有财产的扬弃是人向“人”的本质的复归。这种人本主义哲学立场还没有离开“哲学基地”。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的论著中,有三个最著名的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人的本质即劳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这三个论述紧密联系,构成了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  相似文献   

7.
从第一部分看到了青年黑格尔派的理论误区即深陷于批判对象的视域中,而第二部分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让马克思看到了解决问题的真正方法,第三部分马克思站在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批判地理解黑格尔的辩证法,但同时马克思又与费尔巴哈有所不同,在批判黑格尔的同时,对黑格尔的批判的革命的思想持肯定的态度,这也孕育了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8.
异化劳动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的核心概念,是马克思在<手稿>中其他理论论述的出发点.国内学者围绕<手稿>中异化劳动的主要理论来源、主要内容、其他方面如研究的方法论特点、异化概念的运用以及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另外,异化劳动理论的地位与作用也是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当今现实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吴敏 《嘉兴学院学报》2004,16(6):122-125
文章通过对《双城记》中狄更斯革命暴力的理解和人与人性的诠释等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重新界定了狄更斯有关革命、暴力革命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内涵.探讨了作家人道主义的“谴责”和“幻想”。  相似文献   

10.
"全球价值链"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今天称霸全球的跨国公司,它的快速生长是最近全球化进程中最突出的现象;由于它正在覆盖全球市场,正在改变经济生活中的支配关系和利益分配,由于"全球价值链"治理的目标是追求"经济租",而且"经济租"由于"全球价值链"的大扩展而超越了"要素回报"的经济学意义,改变了经济中的分配格局,因此"价值链"不再是一个商业战略和管理问题,而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市场"的概念也应当随经济的全球化而重新定义。目前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全球化挑战,就是在"全球价值链"的笼罩下谋求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草莓农药残留超标"事件导致消费者拒绝购买草莓而使草莓滞销,果农利益受损。对事件及其中的消费者行为进行经济学解读,从微观层面的消费者行为去探究我国宏观层面的食品安全治理制度缺陷,以便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为合理进行制度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为2013年的经济金融政策方略定了调。新的一年的经济金融工作,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依托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加快碳金融发展的“三大突破”。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政治晋升竞争框架下构建理论模型,对地方政府是否愿意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在逻辑进行研究。相对于以往着重于分析改善地方官员考核机制的文献,更强调合作收益分配对地方政府选择的重要影响。结论表明,市场整合收益分配越合理,晋升竞争激烈程度越低,地方官员越有可能选择合作以促进市场整合。为促进区域经济合作,采取措施确保市场整合收益分配的合理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人口流动改变了创新资源的空间配置,会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创新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创新能力的空间相关性则导致人口流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空间效应。采用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7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普通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表明:人口流入会促进本地创新,而人口流出会抑制本地创新;本地和邻近地区的人口净流入均有利于创新能力提升,人口流动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口流动促进人口净流入地的创新能力并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会抑制人口净流出地的创新能力并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劳动力人口流入正向影响创新能力并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老年人口流入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及空间效应不显著,但老年人口流入达到一定规模后有利于创新能力提升;人口流动对人口规模较大城市和距离中心城市较近城市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较强,不同的城市群也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因此,应采取差别化的人口流动引导政策,充分挖掘各年龄段流动人口的潜力,有效促进各地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如何搞好建设"和"怎样避免破坏"成为热议,"建设"与"破坏"的矛盾相互交织构成了"破坏性建设"与"建设性破坏"的悖论,使科学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文章通过对这—对矛盾的深层次辨析,进而揭示其危害,寻求对策,力求避免破坏性的决策失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同时,失业率也在迅速攀升。这一问题是有悖于国际上经济增长的通常经验的,也与传统经济学理论有所矛盾。在对形成这一矛盾现象的原因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其原因在于我国过去经济增长采用的是传统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造成了巨大的潜在效率损失。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技术进步和制度性的改革来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17.
"经济人"理念常被用于解释经济现象中的利己行为,但是无论对于政府还是农民,社会性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在"三农"政策执行过程中,"经济人"和"社会人"属性共同对政策执行结果造成了影响,通过保定市的调查结果,验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