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 一、传统体制下的区域行为与区际经济关系在传统集中计划体制下的纵向传导、纵向控制中,区域经济仅被作为国民经济总体布局中的一个要素来考虑和设置;中央对各区域采取集人、财、物为一体的统一调控;区域性利益集团缺乏独立的表现方式,和争取独立利益的冲动;区域内部产业结构配置以及区域间的利益协调、产业分工格局,一般均在计划内解决,由中央政府一手包办。区域政府只是国民经济计划执行中的一个环节和机构,它根据指令性计划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认,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过程将由以指令性计划为中心转向以市场自动调节为中心。新的经济运行方式将使西部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脱离国家传统计划体制的襁褓,在市场关系中考虑区域发展和实现区域利益。然而,在新的经济运行方式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资源配置并实现的区域利益可能形成何种状态呢? 一、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过程,西部不发达地区资源配置关系的变化我国14年来的经济改革在引入市场调节的过程中,逐渐打破了经济生活中大一统的指令  相似文献   

3.
产业区域配置方式的转变与西北区域经济的发展王荣鸽张倩肖西北区域经济发展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民经济空间结构的协调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影响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在产业区域配置方式由传统的计划配置逐步向市场...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区域经济、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从调整地区经济结构以至实现国民经济全局调整的战略高度出发,我国在世纪之交拉开了西部大开发的序幕。我们在构架西部大开发的新模式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研究转变资源的配置方式及宏观政策的取向。因为,在依靠高科技、大规模的实力获取竞争优势的21世纪中,任何国家、地区的经济增长都必须依靠发展高劳动生产率和高收益的下游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产业升级之路而获得。尽管目前西部蕴藏有丰富的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但天赋资源是有限的;对西部品牌、商标、  相似文献   

5.
(一)资源配置方式是发展生产力的途径和手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自始至终都是围绕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进行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当代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实现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把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贡献,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已经破题但尚未完全解决好的重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以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经济运行以市场为主体的经济形式。在已经开始的资源配置方式上的以市场配置为主取代计划配置为主的机制转换中,如何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节约社会劳动时间,成为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拟对资源配置优化理论及其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应用,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社会全面进步。”如何围绕这两大转变,进一步优化我省土地资源配置,切实加强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和管理,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建设新辽宁,迎接新世纪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摆在全省土地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实行集约化经营和导理是两个转变对土地管理和经营提出的必然要求 土地作为一种国家的重要资源和资产,随着经济体制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管理和经营方式必须随之改变。土地资源的配置方式必须逐步减少计划配置比  相似文献   

8.
马洪同志关于扩大企业自主权的研究与探索,具有重要政策效应和学术价值.他较早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取代传统的、以行政命令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要通过改革建立的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一种用有宏观管理的市场来配置资源的经济,这种经济也可叫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洪同志创建了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实际上最早开始了中国咨询研究机构社会化、市场化的改革试点;他对如何开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新局面,付出了辛勤劳作.  相似文献   

9.
<正> 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要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来不是孤立进行的,在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它与经济体制转换、就业等密切相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质上是用何种机制提高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效率问题其实,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就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这个问题迄  相似文献   

10.
周宝砚 《发展》2008,(9):51-51
西部大开发是中央政府于世纪之交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发展战略。虽然中央政府是区域发展战略的倡导者,但地方政府却是地区利益的实际代表,是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具体管理者,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更了解当地的经济状况、资源分布和社会需求,因而地方政府在西部大开发中可谓大有作为。但地方政府能否承担历史赋予的重任,能否以一个形象佳、能力强、效率高的状态担负起西部发展的问题。则首先需要从自身的改革入手。  相似文献   

11.
<正> 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区域经济政策模式的转变.在推动区域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发展到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程度。为了今后进一步推进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有必要对十年来区域经济政策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作一番认真的思考。一、由均衡到倾斜:区域经济政策模式的转变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中,中国的区域发展基本上是由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来组织和推进的,区域经济仅仅被作为国民经济总体布局中的一个要素来加以考虑和设置,区域经济政策已被中央政府包罗万象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是振兴国民经济的一项伟大的战略决策。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区域经济极不平衡,碍于国民经济的呆持续发展。实施西部在开发战略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资金、人才、技术、制度创新是影响制约西部大开发的决定因素。要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财政金融政策协调配合至关重要。本就西部大开发的目标模式、财政金融政策的配合功能、配合模式、运行机制以及配合运用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是动态的,体现着有重点、有层次、有前瞻性的深化过程。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给西部稀缺的、未来一定时期依然有限的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带来契机。它主要通过调整财税政策、引领产业结构转换升级、进行政策性与市场化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补偿,以及改善区域布局与调控等作用机理,优化西部金融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 ,要在政策上创新。中央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只是实现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条件 ,而不是充要条件。西部经济奋力追赶、实现跨越的根基、源泉在于西部各省市能否贯彻已有的政策、措施 ,保持经济的连续、稳定增长。在落实政策上创新 ,去实现政策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 ,政府自身的改革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阿岩 《开发研究》1989,(4):6-10
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关系的讨论,在国家放弃经济平衡发展原则,采取有倾向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之后,成为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一个热门话题。因为,这不仅是国家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而且是地区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这一客观事实要求人们依据转变中的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来研究问题,寻求现阶段我国体制转轨时期新的地区协调和制衡机制。本文拟将资源配置和利益配置从认识上分开,来研究变革中两者之间的协调与相互影响,更好地把握地区改革与发展的现实过程。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战略对陕西新世纪的发展提供了空前的历史性机遇。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西部各省、区在资源配置中的竞争日趋激烈。区域间的经济竞争说到底是资源和要素配置能力的竞争。这要求陕西把培育优势产业与加快城市化进程紧密结合起来,以大策划、  相似文献   

17.
王瀛涛 《特区经济》2009,(5):200-202
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经济一体化是中央政府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而选择的重点开发区域,它是自上而下推进的,是一个强制性制度变迁。这与西部的市场化进程现状、国有企业数量众多和西部各地人们的观念普遍落后均有着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经济体制和企业组织治理结构等制度决定了区域的资源配置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因是经济主体期望获得最大的“潜在利润”,考虑到制度转换的成本,制度变迁可能获得的潜在利润必须大于为获取利润而支付的成本。东部企业作为经济主体“西进”打破了西部地区原有的制度均衡,通过影响西部地区的非正式制度、市场制度、企业治理机制等,使一些在现有的结构安排下无法实现的“潜在利润”变成现实利润。  相似文献   

19.
颜双波  张连城 《改革与战略》2007,23(11):85-88,93
非均衡发展战略促成我国取得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但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已影响我国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央政府提出效率优先、保证公平原则,屡次调整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而后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战略等.可以说这既是个制度创新过程,也是一个利益博弈过程.文章首先分析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的差距,而后建立博弈模型来分析中央政府的区域政策的动态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内生增长动力与西部发展方式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生增长动力不足是困扰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根源,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发展对资源、投资、国有经济、地方政府及国家援助的高度依赖.培育西部地区内生增长动力将为发挥西部后发优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社会稳定与民族团结提供坚实的基础.目前,西部大开发已进入重要的转折点,"十二五"时期将是西部地区培育内生增长动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