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首20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而每个阶段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都有力地促进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第一阶段:扩权让利,重点是调整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让企业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要扩大企业自主权。同年7月,国务院下达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五个文件。此后,在全国进行了企业扩权试点。到1980年,试点企业迅速发展到6600多家,1981年扩权改革在…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全面展开,工业企业缺乏生机和活力。时企业进行全面整顿,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实行经济责任制已经提到企业改革的重要议事日程。1982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国营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决定》。决定对企业进行全面整顿,一是整顿完善经济责任制,二是整顿加强劳动纪律,三是整顿财经纪律,四是整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国家审计在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负有重要的职能作用,加强企业审计和实行经济责任审计,是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策略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为全面贯彻《决定》精神,国家  相似文献   

4.
关于当前城市国企改革走出困境的思考王灵华从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以来,我国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历经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经济责任制、利改税、承包经营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几个重要阶段。经过近些年来的探索和实践,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时期:经济责任制的实施企业经营机制的完善(二)董敬怡经济责任制,是伴随着扩大企业管理自主权而发展起来的。因为扩大企业自主权着重解决的是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还没有全面的解决国家与企业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也没有解决企业与职工,以及职工...  相似文献   

6.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审计产生的影响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进一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79年在部分企业中开展了扩权让利的改革试点。1981年后,在工业企业中试行以利润包干为主的经济责任制。1983—1986年间,先后推行了第一步利改税和第二步利改税,同时进一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从1987年开始,国有企业普遍推行了经营承包责任制,与此同时还进行了公司制(股份制)、税利分流和小企业包、租、卖等方面的改革试点。特别是198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1992年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确立了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法律地位,用法律形式赋予了企业相应的经营权利,促进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就业》2012,(11):17
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第三个"一号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3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农牧渔业部和部党组《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文中首次使用"乡镇企业"这一名称。5月10日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提出企业有权根据生产需要,在劳动部门指导下公开招工,择优录用人员。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相似文献   

8.
二、近几年来苏联对外经贸体制的改革 1986年8月19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完善对外经济联系管理措施》和《关于完善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合作和科技合作管理措施》的两个决议,第一次触动了几十年来形成的国家高度集中垄断的对外经济体制,提出改革对外经济活动,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新观点、新措施,从1987年1月1日起允许苏联的一部分企业和联合公司同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开办合资企业。 1987年苏共中央6月全会肯定了这两个决议,认为它们是“对外经济政策及其实施机制方面重要的和有深远意义”的决议,要求贯彻所规定的措施,使苏联进一步参加国  相似文献   

9.
<正> 搞活企业是改革初始阶段就开始触及的问题。自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就是权力过于集中,要让企业有更多的经营自主权”的思想之后,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地方和各部门为搞活企业几乎每年都要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如1984年国务院颁布的《进一步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1985年,国务院批转了《关于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  相似文献   

10.
<正>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处在中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的位置上,自1978年以来,国企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一)1978年—1984年,实行生产责任制,调整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实行多种形式的利润留成或盈亏包干.(二)1984年—1986年主要是利改税,进一步确定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三)1987年—1991年,国家颁布《企业法》,以契约的形式进一步向企业放权.(四)1992年至今,国家颁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部分企业加快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始于八十年代中期,至今已近二十个年头.按照改革的侧重点不同,我们可以把国有企业改革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86年.主要围绕扩大企业自主权进行.扩大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这一阶段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试点为突破口,调整和明确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关系.改革的主要内容为  相似文献   

12.
最近结束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立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实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凡是由于违法违规等人为因素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其责任,并不得继续担任或易地担任领导职务"。在此之前,中央曾多次强调,要实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如1997年元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认真落实企业年度审计和厂长(经理)离任审计制度。1998年2月中纪委、中组部、监察部、人事  相似文献   

13.
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虞妙娟1980年以来,我国国有企业体制的改革,一直是按照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的思路进行的。先是实行国家与企业利润分成,扩大企业的财权;继而,实行利改税,规范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再次是,全面推行承包经营,实行自...  相似文献   

14.
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实行全民所有制厂长(经理)负责制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九八五年四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开始实行全民所有制企业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这一尝试对促进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和干部管理制度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九八六年九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根据此条例精神,审计署印发了《关于开展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1986]审  相似文献   

15.
坚持经理离任审计明确经济责任■陈悦珍我们集团公司是实行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企业。几年来,我们坚持在每个基层公司或驻外公司的经理离任的时候,结合任期目标责任的具体内容审查其经济责任的完成情况,对其作出评价。一、要明确离任审计的内容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将国家审计纳入法治国家建设总体框架的重大战略决定,明确提出了"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的总体要求。2015年12月8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和《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3个附件,对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作出了部署和安排。为了深入研究实行审计全覆盖后,国家审计监督制度改革与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问题,2016年4月16  相似文献   

17.
随着最高领导层换届及其开启新的改革格局,有关国企改革趋向与路径的讨论,又一次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大体经历了以下阶段:起初是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启发,并最早由四川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拉开了国企改革的序幕;后来又在商业流通企业实行"四放开",工业企业"砸三铁"等改革,并由"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责任制"到"党政分开",实行"以厂长为中心的经济责任制"改革;再由实施"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抓大放小战略到"政企分开、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  相似文献   

18.
一、责任会计的实质及医院实行责任会计的客观必然性   责任会计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分支,它是在分权管理的条件下,为适应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若干责任单位,并对它们分工负责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的一整套专门制度。它实质上是企业为强化内部经济责任实行分而治之的一种内部控制会计。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责任会计参与医院内部经济管理的职能越来越显得重要。医院以承包经营责任制,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为手段,引入责任会计是加强医院内部管理的专门制度。打破旧的管理和核算模式,把核算的重点由财务收支核算…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从1979年开始到1993年,先后进行了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两权分离为主要措施的改革,在传统国有企业制度下,由于政企不分,产权不明,市场机制不完善,竞争不平等等先天弊端的存在,企业经营机制难以发生根本性转变,从1993年开始,国家进行并扩大了以明晰产权,实行法人治理结构为主要内容的股份制试点。试点证明,实行股份制的企业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落实企业自主权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据(1993-1995年)ETO(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调查,在股份制试点企业中,78%的企业认为企业经营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和很大变化。14项企业自主权落实得比较好的占80.2%,比一般企业高出一倍。这足以证明,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解决产权问题,使企业成为真正的独立法实体,企业经营机制就不可能发生根本性转变。因此,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从1994年进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阶段,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造全面展开。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肯定股份制作用。并确定到本世纪末使大多数大中型国有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即放权让利阶段;二是经济责任制,即以承包为主要形式的经营责任制阶段;三是产权改革的突破,即股份制改造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