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胡骞 《商》2012,(9):154+153
印度是对外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是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而且印度是对我国进行反倾销指控最多的国家。本文从两个层次来研究印度对我国的反倾销:首先从印度对我国的反倾销次数不断增多、涉案金额不断增大、主要涉案行业、印度反倾销案件的处理速度加快等五个方面来认识印度对我国反倾销的现状;其次从印度保护国内产业、中印贸易具有竞争性、中印贸易严重失衡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印度对我国反倾销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近当前西方国家对我国反倾销问题探析□缑毛生年来,随着我国出口贸易的迅猛发展,我国出口商品在西方国家遭受反倾销的案件不断增多,并已成为欧盟、美国等国家反倾销的主要对象。据统计,从1979年欧盟首次对我国糖精发起的反倾销调查至1997年底,对我国出口产品...  相似文献   

3.
蒋丽娜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2):111-113
我国出口商品长年成为国际上一些国家反倾销的主要目标,我国也成为了国际市场遭受反倾销指控和被征收反倾销税最多的国家,使我国大量企业出口受阻、损失严重。通过分析国外对华反倾销现状和原因,提出我国应对国外反倾销指控的建议,保障我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合理利益。  相似文献   

4.
反倾销作为世界贸易组织许可使用的贸易保护措施 ,为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保护本国产业利益所频繁使用的一种手段。我国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和实施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 ,其中不乏反倾销权的滥用。我国应对反倾销权的滥用进行法学界定 ,并建立滥用反倾销调查权和反倾销措施的损害赔偿制度 ,以利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5.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外对我国的企业反倾销调查层出不穷,截至2006年,我国已经连续12年成为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应对反倾销调查成为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反倾销应诉的环境约束出发,分析了我国反倾销应诉所处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管理环境、文化科技环境的特征及对我国反倾销应诉的影响,提出了优化我国反倾销应诉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反倾销调查中的“非市场经济国家”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大多数西方国家在反倾销调查中将我国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导致我国出口产品遭到诸多反倾销指控,并且多数最终被裁定成立倾销和被征收较高倾销税,目前我国已成为受到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本文介绍了西方国家法律就此问题的有关规定,分析了我国市场经济的现状以及西方国家在此问题上态度的变化,提出今后我国在对付外国反倾销时应当争取取消“非市场经济国家”待遇,在“入世”后更应及时利用世贸组织及其反倾销规则以获得缔约国公正、平等的待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面对世界经济低迷,为了保护本国产业,一些国家频繁使用贸易保护措施,其中反倾销已成为贸易保护的首选方案。而随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一些国家将中国作为反倾销的主要目标。从立案数量、产品分布、国别分布等方面分析中国反倾销现状,提出我国要加快制定与完善反倾销立法,创新应对反倾销战略体系,培养相关人才,积极应诉以提高我国企业反倾销的主动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加入 WTO十年来中国对外反倾销实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01年加入WTO十年来,中国成为了目前世界上对外实施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之一,本文将对十年来我国对外反倾销的实践做出总结分析。我国的反倾销实践在调查时间、调查的结果、反倾销税率、反倾销的国别与产品方面,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既有共通之处,也有自己的特点。而在政策效果方面,我国的反倾销措施对于国内产业的救济和涉案产品的进口限制收效显著;同时,反倾销带来的进口转移、直接投资规避现象等也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国外对华反倾销的扩散效应及其对我国经贸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赵瑾 《财贸经济》2003,(12):11-15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国外对华反倾销不仅表现出国际反倾销的一般特点,而且在数量、国家和产品上表现出特殊的扩散效应.目前对华反倾销扩散效应的集群性、盲目性、集中性、示范性等特点,已经对我国相关产业发展和出口造成不利影响,并成为我国市场多元化战略实施的严重障碍.为此,我国应高度重视反倾销扩散效应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危害性,尽快完善出口制度,防止反倾销扩散效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如何直面反倾销狂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军 《大经贸》2001,(8):54-57
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案件最多的国家。据 WTO 统计,从1979年8月欧共体对我国出口的糖精纳发起第一起反倾销案件以来,至2001年5月底欧美等29个国家对我国提起共计426起反倾销案件。2000年各国提起的反倾销案件总数为251起,其中我国遭到反倾销起诉的案件有33起,和前几年一样是被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各国对我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已经构成了对我国经济和贸易发展的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11.
为了应对反倾销这样一个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贸易的综合性问题,许多国家纷纷建立反倾销数据库来研究有关反倾销和产业损害等深层次的一系列问题。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更好地促进我国对反倾销以及产业损害的研究,我国也亟需建立自己的反倾销产业损害数据库。本文针对我国反倾销产业损害数据库的设计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国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与贸易制裁最多的国家,反倾销调查与贸易制裁,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给我国企业带来了严重损失。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面临反倾销制裁的严峻形势,探讨了我国企业遭遇反倾销的原因,提出了应对反倾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人都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不断针对中国制造出口的各类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征收惊人的高额反倾销税。目前的现状是:如果A国针对我国a种产品反倾销成功,那么A国进而会对我b,c,d…种产品提起反倾销诉讼,同时B、C、D…国家亦会对我国a、b、c、d、…种产品进行立案调查,就象在玩多米诺骨牌,让我国深陷反倾销的网中。据统计,截至2000年9月,已有28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4000多种商品提起378起反倾销案件。面对这张大网我国正确的选择就是有理有力地回击反倾销。一、我国商品遭遇反倾销的原因改革开放让中国经…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使我国面临了更多反倾销问题。我国不仅成为了许多国家主要的反倾销对象,还是反倾销状况最为严重的国家。尤其在最近几年里,时常出现中国的商品在海外市场遭到反倾销的现象。本文从反倾销会计所面临的问题出发,研究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找出解决的方法,帮助反倾销会计在工作过程中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使企业走出困境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反倾销背后的国家利益博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廷义 《商业时代》2006,(23):33-34
本文通过对引发反倾销原因的分析,揭示了反倾销背后的国家利益博弈,论证了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外出口迅速增长时期遭遇反倾销的客观必然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应对反倾销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反倾销作为一种贸易保护手段在国际上形成了一种浪潮。在西方国家对我国提起的反倾销案中,大多数国家都认为我国出口产品的正常价格与替代国产品价格不具有可比性,这种计算倾销幅度的方式致使我国一些没有倾销行为的产品或仅为轻微倾销幅度的产品被裁定为倾销或存在高幅度倾销,从而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这给我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反倾销应诉中,我国成本核算中的许多行为已成为成功应对反倾销的一个主要障碍,可以说要想赢得反倾销战的胜利,成本会计信息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因此必须构建反倾销成本会计信息系统,发挥国家、行业协会、企业在构建反倾销成本会计核算体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屡遭反倾销投诉,并呈现出案件数量明显增多、对我国出口商品投诉反倾销的国家和地区日益增多、反倾销所涉及的产品范围日益广泛、反倾销案件涉及的规模和金额日益增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印度对华反倾销加剧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94年印度对我国发起第一起反倾销之后,印度对我国的反倾销立案频繁,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印度已成为对我国反倾销调查和实施最多的国家,高于欧盟和美国。印度对华反倾销使得我国企业遭受的损失巨大,在印度的市场份额严重萎缩,有的企业甚至退出了印度市场。一、印度对华反倾销现状(一)印度对华反倾销数量庞大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不断,我国出口产品企业遭受国外反倾销调查事件此起彼伏。为规避反倾销调查事件发生,本文提出我国企业预防反倾销之对策,构建反倾销预警计算机防控体系,采用技术手段,防患未然。  相似文献   

20.
国外对我国反倾销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杰 《中国市场》2007,(22):6-7
21世纪以来,我国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国外对我国的反倾销不仅表现为一般性的国际特征,而且在参与国家、产品范围、税率比例等方面,都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至此,本文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和分析了国外对我国反倾销的特点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