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10年7月中国农业银行在上海和香港成功上市之后,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全部成为上市银行。这意味着,这些银行将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更多关注和更为严格的监管。内部审计作为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方面,其独特作用越来越受到投资者和外部监管当局的高度关注。但是,随着上市后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2.
德国全能银行的公司治理以内部严密的组织结构支持和外部强大的政府监管,既建立起了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机制,又兼顾了外部广泛的利益相关者,是银行得以健康发展的基石。基于此,文章参考并借鉴了其在公司治理方面比较成熟、成功的经验,并对我国银行如何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处于"新常态"下,在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金融行业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受到了严重影响。文章以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0~2013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探讨了商业银行董事会特征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对提升银行的绩效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这对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治理机制有较好的指导意义。研究结果显示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成员薪酬与银行盈利能力正相关;董事长变更与银行盈利能力负相关;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成员薪酬、董事平均学历与银行风险控制能力正相关;董事长变更与银行风险控制能力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36家上市银行2009~2022年的季度面板数据,利用DCC-SVR-GARCH-CoVaR模型测算系统性风险溢出率,实证分析ESG评级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ESG评级提高能够显著削弱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水平,且ESG评级提高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水平的削弱作用主要由公司治理(G维度)驱动;地方性银行的ESG评级提高对系统性风险水平的削弱作用更强;ESG评级提高会通过降低银行违约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小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两种渠道削弱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升会强化ESG评级提高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抑制作用。鉴于此,应充分完善ESG评级体系,将ESG评级纳入商业银行业务战略、内部治理与风险管理体系中,以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公司,其公司治理结构颇受各方关注,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对此尤为重视。特别是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国际金融监管机构进行了一系列案例研究后得出结论:商业银行薄弱的管理和治理结构会引发储蓄和信贷危机,从而给政府造成巨大的社会成本;而良好的管理和治理结构则会给银行的股东带来良好的回报(米建国、李扬、黄金老,2001)。因此,一些发达国家为了加强对银行的监管,推行了一系列完善银行治理结构的举措。如美联储要求加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监管,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发布了商业银行治理结构问题的具体指南,并出版发行了商业银行董事手册;英国金融服务局对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制定了任职要求(德勤会计师事务所,2001)。此外,作为国际金融监管的权威,巴塞尔委员会(BCBS)也将银行的治理结构纳入其对银行的监管中,并于1999年发布了《加强银行组织的公司治理》,从银行价值取向、战略目标、责权划分、管理者相互关系、内部控制系统、特别风险监控、激励机制和信息透明度等8个方面阐述了良好的银行治理机制所必备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6.
为在银行推行内部治理基础审计,巴塞尔银行业监督委员会从经营层面、治理层面和监管层面构建了保障机制。目前,我国银行内部治理基础审计的保障机制很不健全,还需要银行管理当局、治理当局、监管当局采取不同措施共同构建,以最终达到改善银行公司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上市银行业2012年年度报告作为主要调查对象,针对我国上市银行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展开研究,发现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在披露形式、内容以及监管制度上存在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法律约束,银行业作为信息披露的主体在信息披露方面动力缺失,内外监管不到位。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8.
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一环,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能够有效识别重要风险,取得审计成果,进而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揭示了国企改革进程中公司治理的特征及主要问题,总结M集团的改革和公司治理现状,根据不同公司治理可能呈现的特征识别重要风险,指导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取得显著的审计成果,同时加强审计成果的运用,进一步完善国企公司治理,保障国企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9.
探寻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理人员道德风险问题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完全仿效英美公司治理模式,发挥对经理人员的监控机制的条件还不具备。构建对国有商业银行经理层的监控机制,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现有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在内部监控方面,不应仅仅满足于构建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三会"构成的公司治理基本框架,而应结合我国国情建立更为全面有效的对经理人员的内部监控体系。在外部监控方面,除尽量发挥证券市场的外部治理功能外,更应强调发挥存款人对存款银行的选择机制以及加强政府有关监管机构对国有商业银行经理层的监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改制上市,它们面临着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各种类型的股东以及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的全面监督。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是当前首要任务,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离不开有效的内部审计机制。因此,国有银行必须改进和完善内部审计体制和模式,以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与绩效的灰色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我国股份制上市商业银行2006年度年报资料,对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与银行绩效的关系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风险补偿资产收益率是衡量银行绩效的次优指标;股权制衡度、董事会和监事会规模及高管激励与银行绩效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企业陷入财务困境,追究其深层原因,是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企业内部存在一系列代理问题,这些代理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文章以2004—201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在财务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治理结构因素,综合分析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原因,并比较分析了基于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和综合指标的预测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上市公司完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更早更准确地发现财务风险,对提高企业防范风险能力、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祝涛 《中外企业家》2005,(10):74-77
信息披露是否规范主要受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监管体系两方面的制约.完善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应在公司内部架构起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以及总会计师与内审部门等相互制衡的公司内部监管体系,它直接决定着上市公司对外信息披露的内容、质量和具体要求;而有效的外部监管体系则是确保上市公司规范信息披露行为的外部保障力量,它主要包括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监管.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规范的根源在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但是,在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发育尚不健全的客观条件下,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仍需假以时日,因而,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管体系也就成为了目前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关键一环.笔者认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外部监管体系应切实做好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外部监管机构制衡机制、明确信息披露外部监管机构的监管责任、建立高效的信息披露违规责任人责任追究机制这三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4.
以2006~2017年A股上市金融企业数据为样本,以ROA波动率、违约距离、边际预期损失和条件在险价值为风险测度指标,探讨公司治理对风险承担影响在金融细分行业间的差异.研究 发现:个体风险方面,与证券和多元金融行业相比,银行和保险业的股东友好型公司治理水平更能促进公司进行风险承担;系统性风险方面,与银行和多元金融业相比...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我国股份制上市商业银行2006年度年报资料,对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与银行绩效的关系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风险补偿资产收益率是衡量银行绩效的次优指标;股权制衡度、董事会和监事会规模及高管激励与银行绩效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我国资本市场、经理市场的发育程度和上市公司的股 权结构,影响了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有效地发挥作用。完善公司 治理结构,有赖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路径选择;监督约束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是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关键;开放式基 金,则可能是上市公 司产权改革和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一个可行突 破口。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3,(7):162-163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保持银行体系稳健运行的关键所在。近年来,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意识有所增强,相关制度不断完善,但一些经济案件表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仍然存在漏洞。本文针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出现的治理机构不完善,缺乏有效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构,构建良好风险评估系统,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3,(10):130-132
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在分析我国银行业的现状以及混业经营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混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银行内部风险控制机制的建设,完善外部监管体系有利于降低我国银行业混业经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董事会作为一种内部治理机制,在公司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基于代理理论,以2008—2015年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实证检验了董事会特征对上市银行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会特征与上市银行现金股利政策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董事会规模和女性董事规模越大、董事薪酬越高,银行越倾向于分配更多的现金股利;独立董事规模越大、董事会议越频繁,银行分配的现金股利则较少。进一步研究发现,代理理论适用于中国的上市银行,上市银行提高董事会的治理水平,有利于形成稳定合理的政策,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我国银行业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应从建立严密的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体系:贯彻银行会计制度的谨慎原则;完善金融会计核算体系;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构建防范银行风险的监管机制等几个方面入手,从而有效化解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