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纯电力驱动汽车逐渐成为世界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近年来,我国电动汽车产业也受到了高度关注,本文从电动汽车发展机遇、面临挑战和技术路线三方面总结了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并阐述了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为我国汽车产业升级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2.
面对巨大的环境压力,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注意环境保护。在汽车领域,电动汽车发展迅猛,迅速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电池技术的提升,电动汽车的技术也不断提升,电动汽车的发展变得如火如荼。文章从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谈起,然后从电池方面阐述其发展。  相似文献   

3.
影响电动汽车推广的因素可以被归纳为八大方面,包括电池技术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购车价格的可比性、零部件的标准化、动力系统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个人收入水平、电池回收利用体系等。调查表明,电池技术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价格的可比性是决定电动汽车是否能广泛使用的最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电动汽车的种类、电动汽车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各国对发展电动汽车的规划和政策支持及中国电动汽车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等几方面进行论述,得出电动汽车是中国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一结论,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5.
一、提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的背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工业技术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为主要内容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取得了较大成绩,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看,很多地区经济已进入中期工业化阶段,并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展望未来五至十年国内和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我国工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将会在需求约束的条件下进行。需求约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和我国加入WTO对我国工业外向化的约束,迫使我国需要调整工业品出口的产品和市场结构。二是国内市…  相似文献   

6.
李明 《民营科技》2010,(3):23-23
电动汽车具有操作简单、维护方便、污染小和噪声低等特点,是名副其实的绿色环保交通工具,受到了各国政府、环保组织人士,特别是汽车制造商的高度重视。现就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前,电池管理技术是制约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根据电动汽车目前采用的电池特点和要求,在常见的管理方案前提下,针对单个电池的电压数据系统检测,在整合数据、故障诊断、信息分析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在一定的传输速率前提下,完成对电池参数的实时监控,并且通过主控制器的网络状态设定安全电压和安全电流,保持电池网络管理系统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当出现异常情况下可以立即断开异常回路,实现对整个电动汽车电池管理控制单元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9.
徐宇 《东方企业文化》2012,(17):240-241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汽车需求量仍将保持增长势头,由此带来的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将更加突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电动汽车,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电动汽车是指采用自身携带的供电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电力驱动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电动汽车是降低汽车燃料消耗量,缓解燃油供求矛盾,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促进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国情来看,纯电动汽车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因为电动车早期有比较好的基础,尤其是电机等领域,也在相关领域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电池、电机尤其是电池技术是制约纯电动汽车普及的重要问题。从电池生产行业情况来看,基本上可以满足目前的电动商用车、低速电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市场化思路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发展电动汽车的潜在效益 电动汽车是一种脱离了燃油发动机,以自载电池为电源,用大功率电动机提供动力的机械——叫电子一体化的新型交通工具。现代电动汽车是一种多学科高新技术的综合集成,它与普通燃油汽车最大区别是利用自身携带的电能来驱动车辆运行,同时又具有较好的动力性能以及节约能源和极少污染的突出优势。 发展电动汽车的效益主要包括: 1.降低交通污染,改善城市大气环境 环境污染目前已成为世界性公害,而汽车尾气排放则是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在一些大型城市中,汽车废气已占污染物总量的一半以上,并由…  相似文献   

12.
电动汽车的发展一直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因为关键车用电池技术的落后使得电动汽车在各项性能指标上无法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相媲美,从而制约着电动汽车的发展。文中结合市场细分方法,提出了在现有电池技术下设计为特定人群老年人和妇女在日常生活及社区休闲活动提供服务的微型电动汽车,结合设计定位,对微型电动车总体参数进行选定,能很好的促进电动汽车的技术累积与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敏 《经济界》2013,(3):55-61
发展电动汽车是世界多个国家的重要能源战略目标,我国当前电动汽车成熟度在国际排名逐渐下降,美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已有一定历史,具备世界一流的电动汽车研发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并且美国具有与我国相似的能源消耗及污染排放问题,将两国的电动汽车市场进行对比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该文从两国的电动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发展面临的问题、绿色能源优势及战略和政策进行了分析。认为美国电动汽车在技术成熟度、研发系统化,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化、管理制度可行性强方面具备优势,我国在规模化管理方面具备优势,并且是当前或未来电池所需原料的丰富产地,两国都具备未来电动汽车零排放的绿色能源资源。目前我国电动汽车不能普及的主要原因是价格高,技术相对落后,相关优惠政策及管理制度细化程度及落实不够,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形成规模,为了适应我国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我国还应该尽快完善低速电动汽车市场规范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电动汽车的产销量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同时也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电动汽车标准体系。本文对我国电动汽车标准体系进行了梳理、分类,分析了部分标准因技术进步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亟待制定的标准和标准子体系。希望本研究能为完善我国电动汽车标准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运用Agent理论及多主体系统理论,建立了电动汽车废旧电池CDDM(消费者-汽车分销商-电池分销商-电池制造商)的回收模式,通过在AnyLogic软件上的建模与仿真实验,得出该回收模式能够减少对新电池的需求,并减少大约60%的废弃电池产生量,使循环使用的电池量增加32.2%.  相似文献   

16.
刘晶  蔡国强  刘海波 《物流技术》2012,(23):287-290
运用Agent理论及多主体系统理论,建立了电动汽车废旧电池CDDM(消费者-汽车分销商-电池分销商-电池制造商)的回收模式,通过在AnyLogic软件上的建模与仿真实验,得出该回收模式能够减少对新电池的需求,并减少大约60%的废弃电池产生量,使循环使用的电池量增加32.2%。  相似文献   

17.
唐惠龙  牟宏均 《价值工程》2011,30(24):49-50
本文简要介绍电动汽车常用牵引电池的种类、特点和充电技术。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加速与世界竞争加剧致使国际社会日益关注产业政策对于刺激产业发展(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作用。中国作为全球电动汽车产销量第一的国家,充电基础设施产业的产业政策对于市场表现的影响更是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将2009—2017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产业政策归类为战略规划、法规标准和补贴奖励三大类政策进行剖析,其次对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产业的整体发展和十大代表城市市场表现状况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市场表现与产业政策的分析框架,并进一步运用专利数据、产业链利益相关者和商业模式特征等数据分别从技术创新、运营商类型和运营数量、商业模式三方面视角对市场表现和产业政策的关联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政策对市场表现有重要的影响,其中产业政策对技术专利研发和技术标准,充电基础设施产业链参与者以及商业模式完善和创新几个方面的影响更为明显。未来随着产业政策进一步的完善和落实,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将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从而支撑电动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付业 《中外企业家》2009,(16):55-55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电动汽车研发能力由弱变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布局。单个企业在进行电动汽车研发和生产时,不仅会存在诸如技术研发、扩散、管理等方面的风险,也难以单独实现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开发、市场营销以及整个产业创新的突破。加强集成创新无疑是我国电动汽车实现产业腾飞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互补资产在汽车发展史上两次主导设计竞争中的作用,指出制约电动汽车成为主流汽车产品的主要因素就是充电设施不足。如果解决了这一问题,电动汽车就会成为城市家庭乘用车市场的主流产品,这对于降低对石油的依赖性和减少城市汽车尾气污染是有积极意义的。本文探讨了我国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中存在企业规模小、研发力量分散,产品价格高、消费者购买意愿不足,政策不配套、充电设施缺乏投资等现实问题,提出了联合组建研发公司、开发共性技术、实施不对称管制措施、培育消费者、打破垄断、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充电网络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