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饮食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对旅游业的发展日益重要。开封历史悠久,饮食文化丰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本文在对开封饮食文化的特色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旅游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近年来,随着旅游者消费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而是希望尽情地享受各地的佳肴美食,满足求新的心理和审美观念等多方面的需求。美食旅游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活动。本文探讨了我国饮食文化旅游的开发,分析其可行性,提出在饮食文化旅游开发中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对于促进旅游业和餐饮业的发展,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开发过程中,应当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开封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饮食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对一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日益重要。开封历史悠久,饮食文化丰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本文在对开封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饮食文化旅游开发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王多惠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1,(7X):178-179
中华饮食文化历史悠久,逐渐显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情调。把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毋庸置疑将会形成旅游业的又一个开发热潮。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饮食文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略的旅游吸引物,对旅游业的发展日益重要。黎族文化历史悠久,饮食种类丰富,极具地方特色。本文在对黎族传统饮食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提出要注重旅游者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为此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旅游开发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白族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拥有浓厚的传统特色,具备实用性和创造性、地方性和民族性。但白族饮食文化旅游开发中面临缺乏深度和广度;盲目跟风,忽视地方特色;以品尝佳肴为主,文化含量不足;宣传力度小等问题。提出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旅游开发中要突出民族饮食文化;科学定位、凸显白族饮食文化特色;加强品牌建设和文化旅游产品宣传等建议,以促进白族饮食文化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9.
张荣春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2,(4X):164-165
旅游本质上表现为文化的感受过程。旅游产业从产生自始就是文化发展的结果,旅游产业的前提和基础是文化的活跃。我国的饮食文化世界文明,旅游资源也是丰富多彩。在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饮食文化的发展不可或缺,对整个旅游产业的壮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饮食文化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对旅游质量的影响十分巨大。我国饮食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历史久远。在旅游产业发展饮食文化具有极大地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认为,应当从加强对民族饮食文化的扶持、强调地域特色、促进旅游和饮食相得益彰、深入挖掘饮食文化资源等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10.
王健 《商业经济(哈尔滨)》2014,(8):65-68
青岛的饮食资源非常丰富,开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把旅游与饮食相结合,可以达到旅游与饮食文化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当前,青岛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其主要表现是:饮食文化还未成为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开发中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文化特色不突出,整体开发层次还比较低;本地饮食文化资源逐渐弱化和同化,消费者忠诚度较低。青岛应把饮食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加以大力宣传;在资源开发过程中,既要保持青岛各种特色饮食,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力;又要积极借鉴其他地区餐饮产品的优点,提高和发掘饮食文化内涵,不断进取创新,进而形成具体的青岛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增强青岛的旅游竞争力和经济发展实力。 相似文献
11.
于洪雁 《商业经济(哈尔滨)》2013,(23):50-51,55
遗址文化旅游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遗址,将遗址资源的价值转化为旅游价值,其核心是通过遗址的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来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求。为更好地推进渤海国遗址文化旅游,应针对目前渤海国遗址现状,创新开发模式,按照核心层(遗址本体型)、过渡层(遗址文化延展型)、外围层(遗址自然生态延展型)三个层次开发,建设遗址公园、宗教寺观、历史文化产业园、主题公园等文化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是当前我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热点,旅游开发则是保护传承的重要途径。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丰富,种类多样,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深厚,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然而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着保护意识淡薄、人才基础薄弱、法律法规不健全、开发模式单一、原真性破坏严重等问题。对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必须坚持增强保护意识、重视人才培养、完善法律法规、丰富开发模式、分类适度发展等措施,实现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烟台市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芳芳 《商业经济(哈尔滨)》2011,(1):29-30,39
烟台市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发展势头较好。当前存在的主要品问题是项目开发缺乏科学规划,产品档次低;管理经营体制不健全,经营理念缺乏新意;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不到住等。合理开发利用烟台市旅游文化资源。应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和主题,增加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提升民俗旅游品牌,增强旅游产品可参与性,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正确处理旅游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加强旅游宣传,开发客源市场,使烟台旅游文化资源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旅游购物对一国旅游收入的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发展潜力最大的领域之一。发展旅游购物对于一个国家的旅游经济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了解旅游购物的发展规律,总结成功经验,对于希望通过发展旅游购物,带动旅游经济增长的地区和国家而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发展低碳旅游五大措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低碳旅游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通过阐述低碳旅游的概念,分析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区别,提出发展低碳旅游的五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红色旅游资源生态化开发路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色旅游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红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更强调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当前许多红色旅游景区存在生态恶化风险,没有明确的红色生态旅游开发标准,缺乏针对性的红色生态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红色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不足等等问题亟待解决。红色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要强调生态化开发理念,保障红色旅游地自然生态安全,维护红色旅游地文化生态和谐,增强红色旅游地生态审美体验,促进红色旅游地综合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17.
基于转型升级的广东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旅游活动产生的主要驱动力,发展文化旅游是旅游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回归分析实证表明,广东旅游业对一、二、三产业及广东整体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拉动效应。但广东旅游产品仍然以观光旅游为主,应当顺应消费者需求变化及需求特点,努力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以实现旅游转型升级和提高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从对三峡旅游文化的界定,明确了三峡旅游文化的内涵;分析旅游文化在库区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明库区旅游业与三峡旅游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基点———中心———目标的互动发展模式,及“进行两个分析、设计两个方面、构建一个系统”的实施路线图。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文化视角的淮安水利枢纽风景区旅游项目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利旅游项目只有充分体现地域文化内涵,才有地方性、特色性、新颖性。文章在梳理了淮安水利枢纽风景区的苏北灌溉总渠与淮河文化、淮安京杭大运河文化、淮扬美食文化等八大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文化为主题的水利旅游项目开发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水利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20.
选择昆明市最大的苗族村寨——小水井苗族村为案例,分析了其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和面临的问题,指出该村寨的旅游开发应定位在"实地旅游民族村"的模式上,这样,可以和现有的、较为成熟的模型化云南民族村进行互补定位,形成单一型民族村和多元化民族村对比,真实型和模型化共存互补的主题民族村格局。并从区域规划的角度,从村寨旅游开发模式、开发步骤、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系统性的构架及开发思路,包括村寨分区建设的构想、旅游接待设施硬件建设方案,以及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村规民约、社区参与等一系列系统化软件工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