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城镇化效率的动态演进与成长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山 《江苏商论》2014,(10):80-84
采用非参数DEA-BCC模型和DEA-Malmquist方法,对2005—2012年的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城镇化效率进行静态测度和动态测度分析。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城镇化效率总体上未实现有效发展,处于恶性增长的阶段,静态城镇化效率和动态城镇化效率空间分布相反;城镇化效率成长模式呈弱无效增长型和高无效增长型的特征。因此,本文提出集约、协作和低碳化发展是提升城镇化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对金融支持和新型城镇化理论内涵了解的基础上,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从人口、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四个维度选取了16个指标构建了新型城镇化的综合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陕西省10个省辖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其次,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对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样本数据为陕西省2009—2014年十个省辖市的相关指标数据。实证结果表明: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对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是在传统城镇化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未来城镇发展由"速度增长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的必经途径。在充分理解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建立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测度新疆的城镇化进程。采用协调度模型测算新疆2003-2013年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情况。结果表明:2003-2013年新疆新型城镇化呈现波动增长状态,新型城镇化协调度呈现无序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四个方面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综合承载力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江苏省城市综合承载力空间差异较大,呈现由南向北梯次递减的特征,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差异化对策。  相似文献   

5.
选取江苏省1990—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使用VAR模型,研究了江苏省金融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江苏省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都可以促进城镇化进程,并为江苏省今后城镇化发展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有关低碳物流效率的研究已经趋近成熟,但是大多数都是有关发展比较好的各城市或地区,黄河流域低碳物流有关资料相对较少.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和Malmquist模型结果的分析,选出黄河流域37个城市,分别从静态方面和动态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对效率测度的结果有影响.基于静态角度和动态角度,提出建议,从而达...  相似文献   

7.
通过运用主成分综合评价法对2008年江苏省的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江苏城乡一体化整体水平不是很高,13个省辖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地域特征与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规律有较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DEA的方法对2019—2021年全国31个省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进行测度,主要进行BCC静态测算和Malmquist指数动态测算,结合区域产业结构和禀赋特征,探求效率水平及其分解项,同时构建Tobit回归模型从“金融—实体经济”结构匹配视角分析两者发展效率差异的影响因素,为后疫情时代背景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提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邱鹏宇 《商》2014,(2):255-256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江苏省的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评估指标体系,评估了其13个省辖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并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序。评估结论表明,江苏省各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并不均衡,本文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有关政策建议,为江苏省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作为发展中大国,外资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对我国包括城镇化发展在内的经济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根据外资大省江苏省特有的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发展水平悬殊的特征,以苏南苏中苏北的13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外资区域转移、集聚和城镇化的相互关系,通过对不同层次地区城镇化增长中水平贡献和迁移贡献的分解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探讨FDI与城镇化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地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内部存在外资区域转移的现象,FDI与江苏省城镇化发展存在良性互动关系,苏南、苏中、苏北外商投资与城镇化的相互关系存在差异,外资促进了江苏省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该文章用金融发展的规模、金融发展的结构和金融发展的效率三个指标,来构建江苏省金融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其中采用了因子分析方法以及树状图分析法,对江苏省13个地区金融发展进行较为科学的测度。研究结果显示:江苏金融发展主要依靠金融规模的扩张,能够在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方面同时均衡发展的城市除了有苏南的两个城市苏州和无锡外,其他大部分城市的金融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显示"数量型"这一特征,转换金融增长方式,优化金融发展结构是江苏省区域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担保业是政府、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用纽带和桥梁,担保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本文从江苏省近年13个省辖市的担保调查情况表入手,通过聚类分析比较各市之间的差异,分析成因,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产业在不断集聚过程中,使得社会资源重新配置,改变了各资源要素的使用效率,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也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的过程,因此,产业空间集聚有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对城镇化效率具有影响作用。以安徽省为例,测度安徽省三次产业的集中度,并利用DEA模型,测度了安徽省及16市的城镇化效率,最后,利用耦合度模型,研究了三次产业集中度与安徽省城镇化效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此,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推动江苏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了江苏统计年鉴2003-2007年电子版的数据,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江苏省13个省辖市进行区域经济划分并对划分后各个区域的经济作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江苏商论》2014,(12):23-24
由江苏省商业协会、江苏省商业经济学会主办,由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承办的江苏省平台经济与商贸发展研讨会于2014年11月15日在盐城师范学院召开。来自江苏省商务厅、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江苏13个省辖市商务局、有关高校和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商业经济研究杂志社、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江苏商论杂志社等单位的领导、学者集聚一堂,参与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由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院长蔡柏良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16.
缪琨 《对外经贸》2021,(12):41-45
在对江苏省产业集聚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等四个方面测量江苏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以区位熵测量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采集2015-2019年江苏省13城市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区域经济中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水平整体呈显著促进作用,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提高。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着力改善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选择合适的产业带动城镇化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储蓄动员率、储蓄投资转化率以及投资投向率为主要指标对江苏省2012年48个县域的金融效率进行了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2012年江苏省县域金融效率整体差异较大,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苏南、苏中与苏北地区县域金融效率依次降低。江苏省应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健全完善竞争性县域金融市场以及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即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苏北县域地区应该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在健全完善竞争性县域金融市场方面适当放宽某些县域金融市场准入门槛,适度放松对县域金融市场的监管;在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方面,主要可以从优化宏观经济环境、行政环境、司法环境以及信用环境等方面着手,为县域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18.
卢山 《江苏商论》2014,(4):77-79
采用因子分析和基于投入规模可变的DEA方法测度了2004-2010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科技资源存量配置能力和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结果表明:江苏省科技资源存量分布存在四个层次,与经济发展差距的层次性具有一致性;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具有相反的特征,科技资源欠缺的苏北和苏中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较高;江苏沿海地区的科技资源存量配置能力偏低,但是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提出优化江苏沿海地区科技资源配置的最佳路径是搭建"开放、共建、共享"的科技创新网络和江苏沿海科技中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2004年江苏社会与经济发展指标进行了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板块的比较分析以及13个省辖市之间的横向比较分析,对2002年至2004年江苏省人均GDP、城市化水平做了纵向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新型城镇化的理解,本文构建了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并利用熵值法对湖北省12个主要城市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了测度。测度结果表明,湖北省12个主要城市在新型城镇化质量发展上不均且大部分城市严重滞后,差异明显,呈现"一大十一小"的局面,应用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