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发展和永葆生机的灵魂,任何一个在艺术上有非凡成就的艺术家都是具有强烈的创新愿望和重大贡献的.我国国画发展至今,呈现出了多元化格局的发展.今天的传统是前人的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传统.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要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们对艺术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而即使对于中国画的优秀传统也不能生搬硬套.我国的在中国传统的绘画技艺与西方绘画的交融和传承中,让中国传统山水画得以创新和发展,逐渐形成今天独具风格的现代山水画.这些都要得益于独具风格的山水画大师,他们用他们的作品证明了中国画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笑雷 《活力》2006,(3):170-171
中国画之所以成为“中国画”,取决于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观,而这种艺术观和表现语言所构成的写意性特质,是形成中西绘画差异的关键。 谈及中国画的写意性,便使人想到自宋朝以后迅速发展并成为中国画主流的“文人画”,的确。文人画丰富的美学内涵就是凝结在。“写意”二字之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索性把文人画称之为写意画,而与工笔画对称。但在中国画发展史上“写意”作为一种独特的表现理念与方法早就存在于艺术创作与批评之中,并非文人画所特有。不能因为文人画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画的写意性,就忽视了其他中国画式样写意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枕戈 《审计月刊》2005,(9):55-55
有人问一位艺术大师,如何领略中国传统艺术?大师道:安静地看几张画吧!诚哉斯言!中国画传统源远流长,中国画长廊气象万千。《画的故事》为你展示精彩纷呈的画的故事宝卷。文化环境的不同,观照世界的视角也不同,中国绘画自开始就走上了一条与西方不同的发展路径,西方画重透视,中国画讲散点,西方画直面现实,追求真之又真,直至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中国画讲意境和韵味,也因此,中国画历来是山水和花鸟的天下。大小李将军,山水南北宗,笔下的山水寄托画家的豪情逸兴,苏米是牢骚,王蒙是胸臆,石涛是伤时痛世的无限情怀。花卉林鸟,岂只是寻常的花花鸟鸟?…  相似文献   

4.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国画以传统为基点,充分吸收借鉴西方美术因素,这也是当前时代中国画以创新求发展的重要途径.徐悲鸿、林风眠、李可染、吴冠中等国画大师的成就都证实了这一点.他们都不同程度的借鉴了西方素描,在中国画中进行改造,走出了自己独特的中国画之路.  相似文献   

5.
国画是我国艺术的精粹,它以笔墨为工具,以写意为灵魂。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中国绘画形成自己固有的根基,那就是博大精深的笔墨精神和写神精神。本文通过对齐白石画《虾》"三变"过程的剖析,引出各个历史时期对"形神"关系的态度,反映在历史进程中形与神之间的相互对立和相互统一。魏晋时期顾恺之的"形神论"为中国形神观的形成作了极为重要的准备,五代两宋时期,随着文化经济等的发展,"形神兼备"形成了此期最重要的表现形态,画工画的精工谨严受到士大夫文人观念的批判。到了元代以赵孟頫为首的士大夫文人在"复古"的旗帜下,以"写心"为表现标志走向了以"神似"为主体的观念。到明清时期,强调笔墨的表现作为创作主体,主观精神的表现重点,忽视"形"的表现,最终导致绘画主体精神的衰微;西方文化的冲击令许多有识之士痛感国事萎顿,绘画形式的陈陈相因,创新精神萎靡,提倡绘画表现现实及人生,以西方写实绘画改良中国画。在这种形势下,一批对民族文化有着深切感受的知识份子,以吴昌硕、陈师曾、齐白石、黄宾虹等为代表主张在拓宽文化视野的前提下,发掘传统文化中积极有益的因素,特别是具有民族艺术精神的形神观,与改良派形成了一大对比,走出了一条民族文化精神和性格和谐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是我国乃至亚洲诸多国家的传统绘画艺术形式,花鸟画则是绘画千百年来表现自然的一种传统绘画手段。其独立画种早在唐代就形成了,并为历朝皇室及民间服务,现  相似文献   

7.
当下,国内美术院校以西画的观念和技法导入中国画教学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针对于此,本文重提以"传统出新"为核心的"潘天寿体系",试图在当下中国画教学中深入地理解传统并对其进行现代阐释,从而提出适合于现代中国画教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重在写意,结构多变,并且用色单一,妙在"似是而非"的情景上,多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感;而西方的油画重于色彩和真实情景的表达,画面的构造讲求黄金比例和透视,大多用色丰富多样,色彩艳丽。本文主要从构图和绘画方式方法上对中国画和西方油画作一个简单对比,从对比中了了解到如何用不同的方式对中国画和优化进行鉴赏。  相似文献   

9.
一、对中国画时间特征与运动特征的认识 中国画作品的时间特征与运动特征同书法作品是相似的:它们都依靠构成作品的形式(线、色)等组成一定的空间,诉诸人们的视觉.但是,中国画作品中线条的重叠、承接与墨色的自然变化,把绘画时线条推进的过程保留在作品中,使中国画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又具备时间艺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郭丽娟 《活力》2013,(4):38-3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传统绘画屡受冲击,很多人认为中国画应该“另辟新境”.创造出一种具有西方现代艺术意识的形式,导致了“传统笔墨”的严重流失,“笔墨传统”更是无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魏薇 《活力》2012,(5):39-39
山水画作为中国画的一种分类,近百年来,在整个中国画艺术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变革的转型时期,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和成就。中国山水醍以自然风景作为描写对象的绘画形式,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至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它孕育于秦汉,独立于隋代,成熟于唐代,于宋代开始发展扩大。宋代的山水画诠释了文人志士们自由追求的创作意境。画者将自己融入自然山水中,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最充分的解放和最深广的寄托,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有着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田夫 《活力》2014,(13):56-56
从技法上来说,中国画已经登峰造极,中西合璧、各种现代绘画艺术形式的掺杂运用,短时期内,难有大的变化和突破,也就是说,中国画技法层面的现代化早已经完成,甚至到了后现代阶段。中国画的现代化或者中国画的革命最大的可能和出路是传播方式,通过传播方式的革命和现代化.即使不能重现中国画昔日的繁荣与辉煌,也会给中国画找一条出路,让这个正宗的国粹不至于逐渐式微和没落。  相似文献   

13.
当代水彩画以期独有的透明清澈的特制,不以厚涂而却能追求空间、质量和绘画上幻化的语言和节奏,使其能问鼎深入当代画的领域中。同样以水调和颜色,用毛笔在纸上,中国水墨画近一千年的漫长历史,确定了与西方绘画走向两个极端不同的方向。中国水彩由于是外来画种,是其对西方水彩的一种继承与发展,同时也受到了中国本民族——国画(特别是水墨画)和中国水彩画一百余年传统的影响,水彩画在近现代中国的演变逐渐形成了风格面貌。  相似文献   

14.
杜翠 《成功之路》2012,(12):48-48
在中国画的题材创作中,花鸟画是以动植物为题材来描绘的传统画系,用以表达人对希望、感情的绘画形式。它集中体现了人们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它通过抒写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时代精神,间接反映社会生活,在绘画中反映出十分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经济与科技飞速进步的背景之下,我国的经典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地创新发展,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和追捧。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与传统的书法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具体的创作中有许多融合和促进作用,传统书法悠久的历史和不同的字体结构对于提升绘画的美感有很大影响,能够在二者的学习过程中形成有效互补作用,使情感意境能够更好地传递出来。因此,文章将系统性地介绍中国画与书法融合的前提和其影响,并详细讨论书法教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益林 《秘书》2012,(9):49
李可染众所周知,李可染是近现代中国画巨匠,他的作品和理论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其中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他与傅抱石、关山月、张仃等同辈画家身体力行地倡导中国画写生,彻底荡涤了元代以后八百年中国画陈陈相因的浊流,为中国画讴歌时代开启了大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莘莘学子,就是在李可染、  相似文献   

17.
宇轩 《活力》2009,(6):26-28
中国画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涌现出八大山人、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傅抱石等国画大师,引领着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一脉相承.从写实到写意.从工笔到泼墨.使得中国画这一国粹艺术代代相传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8.
秦树德 《活力》2010,(12):209-209
一、中国画市场结构性过剩已经出现 中国部分企业家认准了近两年中国画价格持续飙升的趋势,投入大量资金将中国优秀艺术家的作品纳入囊中,等待升值。他们是中国画市场上的逐利者,动辄投资几十亿元,出手频频。一些人在投资中国画时刻意进行炒作,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9.
宇轩 《活力》2009,(11)
中国画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涌现出八大山人、张大干、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傅抱石等国画大师,引领着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一脉相承,从写实到写意,从工笔到泼墨,使得中国画这一国粹艺术代代相传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20.
吴礼强 《活力》2006,(6):173-174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而用笔用墨是中国画的显著特点,在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以线造型是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它奠定了中国画的独特风格,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写意、没骨,无不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山水画的树和山石的外廓用线自不必说,就是皴法也都是各种长短、粗细、干湿的线条并用。工笔花鸟勾线离不开线,就是没骨花卉的枝干、花筋也少不了线。而墨的运用就更加讲究,纵观数千年的中国绘画史,从战国帛画到敦煌壁画,从唐代的鞍马人物到宋元的山水花鸟,从徐渭、石涛到现代的齐白石与张大千,众多作品无不显露了“笔墨”技法的熟练与高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