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养浩然正气孟子论人格修养严峰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所著《孟子》一书,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生动的处世之道,其中孟子关于人格修养的论述至今仍不失其启发意义,本文试阐释之。性善乃孟子修养论的出发点孟子认为人性善,在人性中有仁义礼智四端,“恻隐之心,...  相似文献   

2.
和为贵     
《现代班组》2008,(9):33-33
《论语·学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孔子学生有若说:"礼的运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  相似文献   

3.
《宋史·赵晋传》中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名言。以现代的眼光看,《论语》中有许多管理思想,古为今用,把儒家思想的精华融汇到现代企业管理中,也许半部《论语》可治企业也。《论语·颜渊》中记载:樊迟问孔子什么是智?孔子说:“善识人也”。樊迟没理解透。孔子说:“选用贤人,罢黜小人”。综观古今中外,无论政治竞争,还是军事之争,抑或经济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正是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而今,生产诸因素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现代的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4.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说:“不要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怕的是自己不知道别人。”2.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孔子说:“不要愁没有职位,要愁的是如何才能在位置上尽职尽责。不要愁人家不知道自己;只要努力,别人就会知道的。”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孔子说:“因约束自己而犯错误,这是少有的。”4.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孔子说:“唉,算了吧!我看不到能认识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我  相似文献   

5.
"以貌取人"语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的是孔子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弟子(字子羽),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却以其外表判断其资质低下而忽略了他。但子羽从师学习后,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事权贵。后来子羽游学到长江流域,跟随他的弟子竟有三百余人,声誉极高,各诸侯国都传诵着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后,感慨地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相似文献   

6.
"日勤三省,夜惕四知"这旬<贤文>出自我国历史上的两个典故.一个是孔子的学生曾子;一个是东汉时期的东莱太守杨震.曾子坚持"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就是"日勤三省"这旬<贤文>的出处."夜惕四知"出自杨震,杨震是东汉时的名士,人称"关西孔子".他做官后,十分清廉,从不接受别人的贿赂.他在任东莱太守时,有一次路过山东的昌邑,他的学生王密在昌邑做县令.夜里,王密带着十斤黄金来见杨震.杨震非常生气地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属下说:"暮夜无知者."他反驳道:"天知、神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也?"王密听后十分惭愧,只好带着黄金告退.从此,人们都知道杨震是一个清廉无私的人了.因此,"夜惕四知"也流传千古.  相似文献   

7.
战国时期任晋大理一职的李离在一次断案中,由于听信了不实之辞而错杀了人,便将自己拘禁了起来,并自己判了自己的死刑。这件事惊动了晋文公,晋文公有意为他开脱,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臣之罪也。"李离沉痛的自责道:"我居官为长,并没有让位给下属;我拿钱最多,也没有分给下属。现在我错杀了人,却推罪给下属,怎么行呢?"到后来,晋文公竟以"你如果自认为有罪,岂不是我也有罪"的话来劝他,他也还是没有接受赦令,用剑自杀身亡了。  相似文献   

8.
一位老领导到单位领工资,事后来到我所在的办公室。 他说:"'曾经沧海难为水'的下一句是什么?" "应该是'除却巫山不是云'。" "是哪个朝代诗人写的诗?" 我顿时语塞,掩饰着内心不能信手拈来的难为情,说:"无论出自哪个诗人之口,都源自一个出处,是从《孟子·尽心篇》中'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中变化而来。"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学生子贱有一次奉命担任某地方的官吏.他到任以后,却时常弹琴自娱,似乎不管政事,可是他所管辖的地方却治理得井井有条,民兴业旺. 这使那位卸任的官吏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每天即使起早摸黑,从早忙到晚,也没有把地方治理好. 于是他请教子贱:"为什么你能治理得这么好?" 子贱回答说:"你只靠自己的力量去进行,所以十分辛苦;而我却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完成任务." 无独有偶.  相似文献   

10.
敬忠以劝     
《现代班组》2008,(2):30-30
《论语·为政》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季康子问,如何可使民众敬其上,忠其上,并肯加倍努力?孔子说,你对他们庄重,他们自然会敬重你;你让他们都能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爱,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相似文献   

11.
<正>一、“本性”。认识人的本性是管理的开端。一部管理史,就是一部对人的本性的认识不断丰富、深化和完善的历史。无论从“经济人”、“社会人”和“复杂人”概念的提出,还是从麦戈雷格的“×理论”、“Y理论”,大内的“Z理论”等各种理论的提出,其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引导人们充分认识和把握人的本性,以更好地明确管理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对人的本性的看法虽然很多,但无非三种结论:即人性向善、人性向恶、人性亦善亦恶。以上结论并无高下、正误之分,只要因人、因地、因时  相似文献   

12.
心是人之魂,心是人之神,心是人之形,心是人之性.古人说:"天下根本,人心而已"."心",从生理上讲,指的是心脏.从心理上讲指的是内心活动.从哲理上讲,指的是人的意识.通俗地讲,"心",就是人的思想活动.  相似文献   

13.
正"士为知己者死"是中国自古流传下来的一句名言,为许多人称道,以此为主题产生不少千古流传的故事,如"荆柯刺秦王"等。现在,有不少人仍在用这句话来向领导表忠心。这是否合适呢?"士为知己者死"在现实社会中发挥的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呢?我认为大有分析一番的必要。"士",词典解释的条义中,与我们话题有关的是两条:一是说,士旧指读书人;二是说,士指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在流传"士为知己者死"的故事中,  相似文献   

14.
正《论语》子路篇第二章记述了孔子的学生仲弓向孔子请教如何管理政事。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大致意思是:仲弓做了季氏家的总管,向孔子请教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自己先给工作人员带头,不计较他们小的过错,选拔贤才来任职。"仲弓说:"怎么知道哪些人是贤  相似文献   

15.
晏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名臣。他为齐相时,有个叫高纠的人在他手下办事,也算尽心尽力,不想晏子却把他辞掉了。当时有人劝阻晏子说:"高纠又没有犯过什么错误,为何辞退他呢?"晏子说:"我是个平庸的人,经常犯错误,高纠  相似文献   

16.
山里有个男孩长大了,他要到外面的世界去,山里到外面没有路,他也没有钱,有的只是茫茫的大山,茂密的树林。男孩想了又想,找来一把斧头放在石头上磨了又磨,妈妈问他磨斧头干什么?他说:"砍树,开路。"妈妈又问他砍树开路干什么?他满怀豪情地说:"我要到山外去!"  相似文献   

17.
《现代班组》2013,(5):56
"出尔反尔"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前后言行自相矛盾,反复无常,但它的本义却不是这个意思,而是你怎么对待别人,比人也会怎么对待你。此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下》。邹国和鲁国发生了一场战争,邹穆公向孟子请教:"我的官员战死了33个人,而老百姓却没有一个愿意为长官效死的。杀了这些百姓吧,他们人数太多又杀不完;不杀他  相似文献   

18.
武城是鲁国的一个小城,孔子的学生子游在那做官。子游运用礼乐教化民众,所以到处有弦歌之声。孔子前去,闻弦歌,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意思是说,治理这么小的城,还用礼乐教化?子游不服气,马上顶回:以前您说过,教化不分贵贱。孔子马上接受子游的批评,对学生们说,你们注意了,子游的话是对的,我前面说的话只是玩笑。 孔子曾经不喜欢两位学生。一是宰予(字子我),二是澹台灭明(字子羽)。宰予反对孔子为父母守孝三年的观点,认为影响学业和工作,一年就行了。孔子以为不孝,借他白天睡觉的事,说他“朽木不可雕也”…  相似文献   

19.
守护初心     
正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心者也。"但是,随着人的生长,路越走越远,又有几个会记着这份赤子之心呢?尽管初心或许会被忘记,但影响人生的一些小事不应该被忘记。我毕业之后的第一个工作单位是核工业情报研究所。1989年上半年,我参与了我的室主任黄钟同志领导的一个有关核燃料  相似文献   

20.
不示人以朴     
正《后汉书·马援列传》记载,马援"少有大志,诸兄奇之"。曾跟人学习《齐诗》,但其心不在章句上,学不下去。于是,他向长兄马况告辞,要到边郡去种田放牧。马况很开明,同意他的意向,嘱咐他说:"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后来,马援果然不负兄望,不以朴示人,在农牧业和军事方面做出了贡献。良工不示人以朴,是说一个德艺双馨的工匠,绝不会把没有雕琢好的工艺品拿到社会上去。比喻有贤德的人一定要把人培养成材或所做的事一定要完美。人,干什么都不要紧,得有要好之心。做人不示朴,不达高风亮节也要问心无愧,做事不示朴,不求惊天动地也要地地道道。是文学家就要出精品,是文艺家就要展精艺,是科学家就要拿精尖,即令普通人,也不浑噩糊涂,人求品位,事求极致。应该说,不示朴,是一种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