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有关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董事会会议是一种企业的被动行为,高频率的董事会会议可能是对公司业绩下滑的一种反应.虽然提倡两职分离,但是两职分离能否提高公司绩效仍是个未知数.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有关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董事会会议是一种企业的被动行为,高频率的董事会会议可能是对公司业绩下滑的一种反应。虽然提倡两职分离,但是两职分离能否提高公司绩效仍是个未知数。  相似文献   

3.
公司董事会特征与绩效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有关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董事会特征主要包括董事会规模、董事会构成、董事会会议频率和董事会领导结构。迄今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小规模董事会的作用,却无法确定外部董事是否能提高公司的绩效。董事会会议是一种企业的被动行为,高频率的董事会会议可能是对公司业绩下滑的一种反应。虽然许多团体大力提倡两职分离,但是两职分离能否提高公司绩效仍是个未知数。  相似文献   

4.
公司领导权结构是反映董事会与经理层关系的重要制度安排。在现有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领导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经验分析表明:公司领导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或负相关关系,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公司绩效的标准差显著大于两职分离公司绩效的标准差。  相似文献   

5.
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是现代企业广泛存在的现象,公司治理确保在这种分离下企业经理人不会违背所有者的利益,公司治理的制度安排包括了激励性薪酬、大股东控制与董事会等。本文通过国美控制权之争,分析了这些制度安排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西方公司理论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典、新古典经济学家对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带来的委托代理问题、公司治理问题、激励问题等作了初步研究,奠定了现代公司理论的基础;制度经济学家对股份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问题作了深入、系统分析,其结论直到今天仍是最具影响力的观点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理论、合同理论、激励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的突破及其研究方法引入公司理论中,西方公司理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金字塔控股结构与公司透明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作为衡量公司透明度的指标,在对金字塔控股模式下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对公司透明度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总体来说,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越大,公司的透明度越低;相对于国有控股公司,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对于民营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影响更为明显。在控制了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果仍然成立。在经济后果方面,投资者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给予了较高的认可,而对于民营上市公司,可能是出于代理成本的考虑,投资者虽然对于透明度较高的公司给予了较高的定价,但这种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一、公司治理、会计信息披露及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含义 公司治理,又称为公司督导机制、公司管控体制等,其所要解决的是现代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狭义的公司治理,是以传统的理解为基础,主要研究的是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时,管理者为了自身的利益,损害股东利益,很狭义的股东观.会计信息披露,是指公司为了维护投资者权益、使资本市场有秩序的运行,按照规定,把财务报表给监督部门检查,并公布给外部财务报告使用者.具体而言,就是指从利益者权益和资本市场的角度出发,公司要按照规定将自身的经营相关的财务信息向证券监督部门报告,并且公示出来.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一样,目前,并没有比较明确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闫保强 《技术经济》2004,23(8):58-59
<正> 公司治理是在投资者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合理配置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权利和责任,保护所有股东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通过既分权又能相互制衡的制度安排来降低经营权的代理成本和代理风险。我国的股份公司大多由企业改制而来,“一股独大”现象严重,控股股东借助其特殊地位,控制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越权行事,以达到侵占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的目的。中小股东成为股份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股东中的弱势群体,改变中小股东的弱势地位成为公司治理的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通过制度安排,区别对待股东,约束控股股东的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权利行使,应成为完善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建立良好公司治理机制是国有银行改革的核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国有银行的实质性改革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形成多元化的产权制度,二是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关于国有银行的产权改革,人民银行已经明确,将分三步,即公司化改造一股份制改造—上市,来达到这一目标。目前,最大的难题是不良资产比率不符合上市要求。本文着重谈谈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问题。 一、公司治理在国内外普遍受到重视 公司治理根源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是为了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合约不完全问题。然而直到最近10多年方受到普遍的重视,其直接原因有两个:一是公司内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是有限责任,它包括股东的有限责任和公司的有限责任。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背景下,拥有信息优势方的公司高层管理者有可能在公司“面纱”的保护下从事损害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权利的道德风险。据此,有限责任的严格化将成为减低管理者道德风险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是有限责任,它包括股东的有限责任以及公司的有限责任.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背景下,拥有信息优势方的公司高层管理者就可能在公司“面纱”的保护下从事损害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权利的道德风险。认真研究公司“面纱”与公司高层管理者道德风险之间的内在关联,可以看出,有限责任的严格化将成为削弱或减低管理者道德风险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韩建中 《经济师》2005,(2):264-264
公司治理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而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文章主要论述了公司治理中的矛盾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应采取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源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这一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也正是财务会计产生的动因,可见,二者存在天然的渊源关系。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但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缺陷又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本文在分析二者关系的基础之上,从完善公司治理的角度提出一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董事会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的治理运作直接关系到公司利益和股东利益.本文以我国商业连锁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董事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与公习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董事会的规模、年度会议次数和成员变更与公司绩效具有负相关关系;独立董事的比例与公司绩效成正比,但效果不显著;两职分离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董事的学历与公司绩效的正相关关系微弱;董事的薪酬、持股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现代公司制度的重要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也正是这种分离,使得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成为必要,因为所有者必然要对经营者实行制约,但又必须给经营者足够的利益驱动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利益。国内学者更多的从股东,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三者关系来阐述这一机制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重要任务,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的监督机制是良好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要求。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角度,对受托责任的根源和内涵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公司治理、内部审计与受托责任的本质关系,并从受托责任角度探讨了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又译作法人治理结构或公司督导机制)是影响公司管理行为的各方面当事人与公司之间基于合约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制度安排。公司治理问题是与股份公司相伴相生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企业规模和范围的扩大以及经营决策专业性复杂性程度的增强,西方社会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经理革命”。——把自己的钱交给他人(即经理人员)去管理究竟得失如何.  相似文献   

19.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架构。现代企业制度区别于系统企业的根本点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从而需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机制,用以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现代企业中的公司治理结构正是这样一种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种机制,它涉及到激励与约束等多方面的内容。简单地说,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处理企业各种契约关系的一种制度。  相似文献   

20.
现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公司治理也因此变得日益重要起来。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从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相关概念分析入手,论述了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