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我们描绘的2005年经济工作的图景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坚持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以简要概括为“一个统领、两个着力”。“一个统领”,就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领2005年的经济工作。“两个着力”,就是着力抓好宏观调控,着力抓好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2.
王荣姣  雷承宝 《广西经济》2005,(12):15-15,29
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乃至“十五”的中国经济可谓大局已定。那么,如何正确看待“十五”经济、特别是2003年以来的中国工业经济,细数我们的得与失?又怎样展望“十一五”,特别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2006年的经济发展?纵观中国这几年的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热门话题,宏观调控是政策导向的主线,煤电油运、土地和金融成为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3.
宏观调控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运行不能没有宏观调控,这是我国改革以来的重要经验。当前宏观调控面临着新的情况,出现了“保经济增长”还是“遏制通贷膨胀”的争论。本文认为,两者是统一的。经济增长回到9%左右,不能说是“滑坡”;物价上涨控制在5%以下,却有难度。一定要运用计划、规划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力争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治理通胀,不损害中低收入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五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说明,中央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是完全正确、非常成功的。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经济工作,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且指出当前“流动性过剩矛盾尚未缓解”。要顺利完成“两防”任务,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5.
我们赋予2005年以除旧布新的希望。这不仅是因为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更因为最近闭幕的中央经济会议把2005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正确地规定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这一点从中国经济转轨的深刻背景下看,就更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信息》2004,(17):38-39
“首先是经济出现了波动,才需要宏观调控。如果没有宏观调控,我们就是大萧条,是经济危机。”经济学家樊纲是这么看待此次宏观调控对投资者的影响的。但是,他也提醒我们必须要反思,到底是哪些制度导致了经济的波动。  相似文献   

7.
煤炭市场是整个生产资料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1988年经济“过热”的影响,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又出现暂时性的生产滑坡、市场疲软的新矛盾新问题,煤炭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也出现了计划失调,价格失控,多头经营冲击了主渠道,产、供、需不相衔接,不够平衡等弊端。虽然这些是前进中的问题,但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煤炭市场的宏观调控,这对于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稳定经济大局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煤炭市场的特点 煤炭市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信息》2004,(17):37-37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日前在经济论坛上回答珠海市市委书记方旋的“目前宏观调控要持续多久”提问时回答说,这次宏观调控时间为两年,从目前的宏观调控效果看,预计到明年年底将结束。  相似文献   

9.
2005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张立昌强调,做好2005年经济工作,最根本的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切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要实现服务业的突破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经济》2008,(5):10-11
五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说明,中央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是完全正确、非常成功的。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经济工作,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且指出当前“流动性过剩矛盾尚未缓解”。我觉得,要顺利完成“双防”任务,有许多工作要做,而最核心的问题是必须从资金源头上实行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11.
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宏观调控体系何竹康在《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撰文指出:逐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基础的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和运行机制,是当前在宏观管理方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所在。为此,要积极地把握供求总量平衡、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公平竞争、优化社...  相似文献   

1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的经济工作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基本稳定。尽管今年物价上涨仍面临较大压力,但一年多来的宏观调控实践表明,中央对物价的调控是及时有效的。通过宏观调控种种政策措施逐步到位,今年消费价格涨势有可能趋缓,物价仍处在“温和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经济不可能永远上升,总有涨跌,关键是要反财“大涨大跌”。要辩证地看到,宏观调控也为经济加快转型、推进结构调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变增长方式提供了倒逼机制。  相似文献   

14.
经济总有涨跌,关键是要反对“大涨大跌”。对于当前民营经济相对收缩发展受挫的地方不能失去信心。要辩证地看,宏观调控也为民营经济加快转型、推进结构调整、深化体制改革、转变增长片式提供了倒逼机制,是经济转型期对民营企业的一次“洗牌”  相似文献   

15.
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的位置。各级领导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工作部署上来,继续密切跟踪分析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研究国内经济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既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要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和力度,努力完成今年经济发展的各项任务。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宏观调控是一种客观必然,是各种类型国家都具有的共同职能。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有效的自发性调节机制,其主要功能有经济利益的调节、信息传递、激励以及竞争,因此被亚当·斯密称为“看不见的手”。这只“看不见的手”无法克服经济周期性波动、社会总体运行失衡、垄断、环境污染以及社会分配不公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而市场机制的这种缺陷就成为国家公权力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宏观调控的主要动因,宏观调控职能也就成为现代国家管理经济的主要职能之一。市场机制自身具有良好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本项研究将1991~1999年划分为一个经济周期,但从宏观调控特点看,1998年以后的扩大内需,与1991~1997年间经济“软着陆”,具有明显区别。为此,特别将1991~1997年独立出来进行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剧烈变动已经结束,国民经济基本进入了由市场调节的较快发展。这一时期的宏观调控主要是消除经济过热和治理通货膨胀,实现经济“软着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国家粮库有无虚报?建议国家予以查实”。针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建议,日前东部某省农科院研究员以“调查粮食害虫”的名义来到位于长江之北、安徽当涂县境内的马鞍山市粮食有限责任公司第一粮库,打探国家粮库的虚实,结果,粮库的“空置”终于证明袁隆平的话是“实的”。  相似文献   

19.
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期间,来自港澳地区的全国政协委员非常关注全球金融危机问题。在会议上他们发表观点,看法,积极建言献策。3月10日在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多功能厅举行港澳委员集体采访活动。主题是“港澳委员谈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邀请六位全国政协委员出席,他们是: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友好协进会主席陈永棋,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政府策略委员会、金融管理局咨询委员李家祥,全国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2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07年12月3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2008年经济工作的八项主要任务,而位列第一项的任务是“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