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造业产业集群内的知识服务业从分散走向集成的过程也是服务供应链的发展过程.从供需角度研究了企业在制造业产业集群知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在探讨服务供应链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知识服务需求特征,构建了制造业产业集群知识服务供应链模型.对知识服务主体、服务流程、管理要素和供应链集成运作进行了分析,提出从市场角度进行知识要素的有效创新及应用,以提高制造业产业集群知识资源配置能力,促进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客户需求的个性化和服务产品的同质化矛盾日益凸显,使得服务企业纷纷寻求更科学的服务供应链运作模式去获取竞争优势.服务供应链中的服务资源在供应链上具有多重属性,不同运作主体在服务供应链上处于不同的运作级别,因而对供应链运作流程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导致服务供应链在知识管理过程中难以产生面向供应链整体的、紧密结合流程的服务运作知识.针对服务供应链资源管理的复杂性和共享知识的异构性,提出了基于网格管理的服务供应链资源与知识集成框架,旨在实现服务供应链中知识与资源要素的有机结合,并在此框架基础上提出了服务供应链知识共享模型,该模型从服务供应链的资源匹配和知识要素整合两方面提出并揭示服务供应链知识共享的关键流程和环节.  相似文献   

3.
基于集群供应链企业知识创新过程特征,从供应链企业横向合作、纵向本链合作、纵向跨链合作视角,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供应链知识创新过程与路径。在此基础上,基于SECI知识螺旋,建立了集群供应链知识创新双S模型。最后,以新材料产业集群为例,分析了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供应链知识创新过程和传导路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产业集群成员间知识关联强度和产业集群整体知识服务能力的测评,发现集群内部成员间的知识关联程度对员工、企业以及集群整体的知识服务能力有直接影响。通过问卷调查、模拟实验、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等进行研究后发现:企业间知识关联强度与集群知识服务能力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IBS)是当前服务创新、产业集群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以恒生公司为案例,从知识观的角度分析总结出3种典型的软件业服务创新模式:技术推动型服务创新模式、双向互动型服务创新模式、客户导向型服务创新模式,分析了不同模式下的客户、互动过程和知识传递的特点,验证了Strambach提出的KIBS生产和传递知识3阶段过程模型在软件服务业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在服务运作流程中,服务供应链内部组织在不断发生裂变和重组,演变为更复杂的组织结构,由此所产生的服务供应链知识也会向复杂方向演变.因此,掌握服务供应链中的各类知识在流程中的分布及来源情况,以及不同知识在服务流程中所体现出的属性特征,有助于从更全面、更理性的视角理解服务供应链组织在不断满足客户需求过程中的演变路径和演变规律,厘清不同的服务资源在流程运作中的相互关联,从而为服务供应链的流程再造和资源整合提供有效的知识指引.本文研究了服务供应链的流程管理模式和特点,对服务供应链的客户知识进行了分类,并提出服务供应链的服务流程管理模型.对服务供应链中的各类知识从产生途径、知识特性和作用给予属性描述,并提出基于服务供应链流程的知识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7.
基于知识市场的敏捷供应链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知识市场入手,利用博弈论对供应链中的知识市场进行了研究,认为供应链中的知识市场主要包括知识买方、知识卖方、知识市场管理者以及技术平台。在研究供应链知识市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知识市场的敏捷供应链知识服务模式,并对它的主体功能部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从生态学角度对集群供应链展开研究会有助于集群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优化其资源,提升其竞争力。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供应链的上下游多个企业种群对资源要素的需求具有一定的重叠与交叉,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类似于捕食与被捕食(寄主—寄生)的现象。拟从种群生态学的视角出发,借鉴捕食者-食饵理论,以汽车产业集群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为例,构建种群生态系统并进行模拟与仿真。  相似文献   

9.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是实现我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改革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黑箱理论,从六个不同的角度对我国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内涵和基本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是指从用户需求出发,在一整套政策、标准与科学管理支撑下,将传统的分散、单向流动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成为分布式、多层次互动的信息流服务,并将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独立产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服务供应链逐渐成为供应链管理和服务运营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服务供应链的定义和模型尚未有统一的界定。通过对服务供应链相关理论的梳理,提出以往服务供应链模型未考虑服务供应链要素,如顾客双元性、内部服务供应和服务质量链等问题。在Ellram专业服务供应链模型和IUE-SSCM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服务供应链拓展模型,分析其构成主体以及服务集成与传递过程,并提出服务供应链拓展模型管理要素框架,为系统研究服务供应链基本理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园的发展仍停留在产业集群阶段,如何加快推进创新集群发展,利用创新集群优势来推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成为重要议题。从系统论视角对服务外包创新集群自身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由主体要素(企业)、服务与支持要素(政府、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大学与研发机构)组成的服务外包产业园创新集群系统结构模型,对其运行模式进行设计,认为服务外包产业园集群创新能力的提升除得益于集群内部各要素间的交互作用外,还得益于系统创新动力机制、创新自组织机制和合作竞争机制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2.
在专业分工精细化和服务创新知识化的服务供应链内,知识协作已成为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合作模式。在分析服务供应链知识协作内涵、核心节点以及决策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Stackelberg主从博弈模型,深入探讨了不同决策模式下的服务供应链知识协作机制。研究表明,服务供应链的知识协作机制随其组织形式不同而不同。在分散式服务供应链中,服务集成商进行知识协作存在必要条件,维持适当的边际收益比率对形成和维系双边知识协作关系至关重要;在集中式服务供应链中,服务集成商的知识协作参与度更高,调节成本与收益平衡是供应链知识协作博弈的实质。  相似文献   

13.
在探讨敏捷供应链知识服务主体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从主体间的知识交互行为出发,分析了敏捷供应链内部成员在进行知识交互时存在的问题及其行为特征。这些问题的提出和发现,对于改善敏捷供应链的管理水平,提高敏捷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市场导向的产业集群知识协同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群学习能力是产业集群最重要的核心能力之一,基于市场导向从创新的角度对集群知识协同过程模式进行了剖析,指出知识协同的过程不仅仅包括集群内的创新和技术扩散,还应该包括对集群外部的观察和发现过程。基于此构建了市场的知识协同的4阶段过程模型,并结合集群5个特征对模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从产业耦合的视角,通过对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的逐层分析,提出了装备制造业的耦合网络结构。在对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中经济要素归类后,将集群网络分为核心制造层、产业配套层和服务支持层。并对耦合网络各层内经济要素间以及各网络层间的耦合机理进行了着重分析,接着阐述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在耦合层内(间)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装备制造业战略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2010年我国三大城市群产业结构呈现出二、三产业协同拉动,第二产业主导的发展格局.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城市群二、三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城市群各产业的互补互融和经济结构转型.生产性服务的融合作用,交通运输业的虹吸效应,可以快速拓展城市群服务业的服务边界,有力推动城市群制造业沿供应链方向进行一体化融合.本文通过研究基于生产性服务的城市群纵向集成创新的点线面原理、集成对象、集成工具和集成路径,总结出基于生产性服务创新、交通运输业创新、城市群建设的区域发展趋势符合微观、中观、宏观创新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借助交通运输业创新平台可有力推动城市群整体创新能力和生产性服务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通过使用投入产出表计算中国制造业的外包率,并根据制造业要素密集度的不同,选取三个代表性产业分别分析服务外包对这些产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造业服务外包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较小,在不同要素密集度的产业中,服务外包对资本密集型产业生产率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影响效果最小。  相似文献   

18.
培育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主要表现形式,而企业是集群中最活跃的行为主体,单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知识溢出、集群企业吸收能力是产业集群创新的关键要素.首先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知识溢出、集群企业吸收能力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归纳本文的研究要素,明确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针对当前集群企业的现实,从吸收能力视角提出了知识溢出支撑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跨越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吸收能力与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跨越进行了分析,知识溢出对集群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而这种促进作用的大小受到集群企业本身吸收能力影响,即吸收能力增强了知识溢出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初步探讨了供应链企业间知识流动的影响要素及指标,运用结合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要素效用进行了测评,并分别选取了以制造业和IT业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来作为算例设计对象,比较不同链条的知识流动效用和侧重点。通过算例设计证明了知识流动过程中存在条件选择,对不同的供应链链条有不同的要求,以制造业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侧重企业间合作的效用,并在知识嵌入特性上对技术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而以IT企业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在同样重视供应链合作的基础上,强调人员的知识领域及水平特征。  相似文献   

20.
刘雅丽  刘萍 《经济师》2006,(5):131-132
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供应链的理念已延伸至行业之间、产业之间、制造业之间、市场采购与分销之间,并通过一系列的物流服务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体系。文章指出,物流服务优化产业结构链,物流服务提升制造加工链,物流服务提供的保障使得采购与分销过程顺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