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越 《浙商》2011,(8):66-67
海洋将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战场,那么,海洋经济有哪些细分产业最值得投资?《浙商》杂志发布海洋经济最具投资前景六大产业榜单,结合了近年来海洋经济各大产业的布局、产业总值、发展增速以及未来发展空间等众多因素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2.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集群内部的产业种类日益丰富,内部细分产业之间的协同创新日益强化。本文基于雅格布斯外部性理论和我国的发展现状,阐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内部,细分产业之间协同创新效应的理论机制和现实路径,即通过技术融合和产业链融合产生协同创新效应;而后基于“珠三角”城市群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数据,对此协同创新效应的存在性进行检验,验证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细分产业间,存在协同创新效应。未来我国可以通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深度融合、加强集群内部的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协同创新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等,来进一步提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效应。  相似文献   

3.
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我国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关注。文章梳理了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产业特征、产业选择、产业发展规律等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等几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丁璐燕 《浙商》2013,(10):75-75
在中国经济下行的十字路口,哪些力量可以助推经济再增长?准能引领产业发展方向,成为未来浙商中的真正实力派?4月19日晚,第四刷科技新浙商颁奖晚会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召开,火视主持人芮成钢逐一介绍10位获奖科技新浙商,他们分别来自新材料、生物制药、节能环保、先进装备、信息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未来发展受到高度关注。
  在被纳入国家区域战略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未来将怎样进行一体化发展?如何破除行政区划障碍、创新协调区际利益关系的体制机制?产业、基础设施、生态文明、公共服务等方面有哪些重点任务?国家对城市群的发展设定了怎样的预期目标?围绕这些重要话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负责人进行了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6.
电动汽车是新兴产业,而且代表着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而电动汽车以及其相关产业链条的发展,都离不开电动汽车的普及。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充电汽车的巨大需求。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发展,又是这个链条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介绍了充电设施规划的基本内容、模式以及规划中采用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杨世明 《商》2013,(4):211-211
当今世界新技术、新产业迅猛发展,孕育着新一轮产业革命,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建立在重大前沿科技突破基础上,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体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潮流,中国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  相似文献   

8.
李飞  丁唯佳 《江苏商论》2024,(4):109-113
加快发展国家战略性重大新兴产业是不断优化中国产业结构、转变中国经济社会增长驱动方式、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举措。也是未来新一轮产业革命中世界各国主要的竞争领域,对未来全球产业格局和国际分工体系有着重大影响。当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经济发展势态良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资源不断集中,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如何进一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客户需求不断增加,我们面临着对移动通信的通信速度以及通信质量更进一步的提升。未来移动通信的趋势是什么?对于未来的移动通信我们又面临着那些挑战?我们如何去应对这些问题来让其为人类造福?本文通过分析移动通信的趋势引出未来移动通信的概念,并从技术上进行分析和探讨。使人们对未来移动通信的模式、优缺点、待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考有一个初步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曹晓刚 《商》2013,(17):285-285
新能源产业作为一项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它在促进科技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近年来,新能源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文章分析了该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奥巴马政府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做法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新兴产业,是指伴随信息、生物、医疗、新能源、环保、海洋和空间等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系列新兴的产业部门,它们代表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在一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中承担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所谓新兴产业,是指伴随信息、生物、医疗、新能源、环保、海洋和空间等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系列新兴的产业部门,它们代表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在一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中承担着重要作用.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政府就不断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新能源、生物、信息和航天等领域,希望能够刺激经济增长,借以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13.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要节点,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质量,是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不断升级的必然选择,而是否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决定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 从目前来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方面还存在创新能力较差、资金投入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完全不符合产业发展的相关要求,尽快打破这一困境可谓是势在必行。 文章就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的具体情况,阐述了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体系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前,广东已选出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电动汽车、太阳能光伏、核电装备、风电、生物制药等11个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日,广东正在进行现代产业500强项目的专家遴选工作,包括了100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遴选。这是我们发改委的头等大事。广东省发改委办公室人士表示,对遴选出来的这100个项目进行重点培育,以通过这些项目来带动整个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也是决定区域新质生产力和未来竞争力的“战略力量”。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对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文献综述,对安徽、河南等中部五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现状评估和竞争力预测,建议安徽、湖北和河南选择SO增长型战略,湖南和江西选择ST多元化战略。应优化高端要素市场配置,增强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加强产业政策动态调整,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提高产业协同融合水平,打造中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相似文献   

16.
李延罡  骆远婷 《商》2014,(24):233-233
本文研究辽宁省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问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和产业未来的发展目标,明确目前制约辽宁省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制约因素还很多,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新兴产业链中建立以企业为支撑点的新兴产业链企业协同技术创新平台,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间协同创新的壁垒问题。平台设立八个模块,形成“产业链+技术链+利益链”三链联动的体系,提升企业协同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规划中,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列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日前,《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也已正式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发的旺盛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谁抓住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先机,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阐述了辽宁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现状,以及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大力发展辽宁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物流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已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作为物流产业经济一环中不可或缺的报关行业,物流产业经营理念的创新和服务产品的创新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报关领域。具体来说,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将给报关服务市场带来整合、压价、挤压核心竞争力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产业发展状况逐步稳定,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产业的创新与科技进步,是我国目前所关注的问题。结合贵州省的特点,本文从产业全局性、产业先导性和产业动态性三个方面,筛选了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的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权重,评估了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状况,检验了评价体系的科学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技术革新速度加快、社会分工不断深化以及社会需求的共同拉动作用下,我国出现了一大批新兴产业,为建设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更为有利的产业支持。作为新时代新局面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新兴产业群对国家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也为我国产业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为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解释新兴产业群所决定的经济学科范式以及研究内容,本文就产业经济学及新兴产业群的发展流程进行论述,并针对相关主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