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局里的一把手,我这个人很要强,十分注重创造政绩我想,只有创造了辉煌的政绩,才能对群起上级领导对我的关怀,对得起单位上上下下的员工对我的帮助,对得起家人对我的配合,对得起单位给我发的这份工资,政绩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靠智慧和劳动创造出来的一从担任局长那天起,我就把主要心思用于创造政绩上,坚忍不拔,矢志不移,百折不挠我的观点是政绩第一,政绩就是一切谁要是反对我创造政绩,我就与他势不两立我每天挖空心思地研究如何创造政绩,如醉如痴,半癫半狂。  相似文献   

2.
燕子 《中国西部》2011,(13):100-105
不久前,朋友带我拜访了一位剪纸民间艺术家,但看到她的作品,我一下被这种质朴的艺术形式所吸引并感动,引起了我对剪纸艺术的浓厚兴趣。通过她使我对剪纸艺术有了一些了解。  相似文献   

3.
心系浦东     
1996年初,由中央组织部派遣,我从北京国家审计署交流到上海浦东新区工作,任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1998年9月,我从浦东调回北京。虽然我只在浦东工作了不到三年的时间,但是,浦东开发的伟大事业,浦东新区的干部和人民,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里。 到浦东工作之前,我主要从事财经类业务工作,对地方党委、政府的全面工作,对如何进行经济开发,对城市建设与管理以及发展社会事业等,知之甚少。浦东的实践使我补上了这一课。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确定我分管社会事业及劳动、审计工作。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极好的学习、锻…  相似文献   

4.
《民营视界》2009,(5):1-1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心牵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根连着你……”当年这首“绿叶对根的情意”唱出了许多人内心深处对祖国母亲的依恋,激发了无数人回报社会的激情和热望。  相似文献   

5.
《西部论丛》2007,(8):70-71
“虽然我是建行的一名短期合同工,但建行对我情深似海,在我最艰难的时候拯救了我,我想把一生献给建行!”  相似文献   

6.
薛莲 《开放潮》2008,(4):39-39
当年是因为北京师范大学不收学费,高考时我才填报了师范志愿,因为我想高中毕业后就能自食其力。在学校读了三年多,其实我还一直没有坚定自己的职业选择,我不想当教师。之所以后来选择做一名教师,完全是因为毕业实习时,一个学生对我说的一句话。那样的纯洁的眼神和追问,让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让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相似文献   

7.
湘西,穷、落后.这对一个小时候在那里受尽饥饿的人来说太刻骨铭心了。当有人告诉我,那里现有一家乡镇企业年产值逾八千万元并拿到了自营出口权时,你想我会轻易相信吗?然而在无数次无数人不停地告诉我,你该到那里去看看的时候,我开始动摇了。一探究竟的好奇心驱使我乘上西去的汽车,赶到了湘西自治州保靖县毛沟冶炼厂。当那位厂长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被他朴实的装束惊呆了,从头到脚,农民味十足,没有真皮高档公文包,没有豪华气派小轿车,仅有一台因业务需要而配的一部全球通移动电话。一见面他就对我说:“记者来了我欢迎,但不…  相似文献   

8.
上一篇,我们谈了欢喜心。这一篇,我们再来谈谈生死。 最近,我有位弟子生了很重的病。他平时是个陕乐的人,我担心他承受不住这样的考验,便去探望了他。病床上的他,依然乐观。他问我,师父,佛教里讲因缘和合,因缘离散了,这个事物就消失了。人是不是也一样?要是一样的话,我对生死就毫无恐惧了。我对他说,每一样东西都是有相同的缘分聚集...  相似文献   

9.
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对乡村有一种复杂的感受。一方面,乡村以其原始、野性和纯朴的印象让我崇尚;另一方面,我意识到自己再也无法真正回到乡村,因而有一种莫名的、深深的忧郁。这种忧郁并非来自对城市的抱怨,恰恰相反,如同对乡村的留恋一样,我对城市的留恋也一样强烈。也许只是因为我出生在乡村,有一个与乡村息息相关的童年记忆,才让我有了如此复杂的感受。我常为此生出一番感慨来,认为我的一生就是只能走在从乡村通往城市的途中,既不能停留在乡村,也无法到达城市。对此,我总是既感到欣喜又感到悲哀。我不知道在我的思绪中,乡…  相似文献   

10.
被时间裹藏     
老虎 《今日重庆》2008,(5):66-67
因为喜欢,所以想留下。迷上了摄影,永恒不变的一刻。对我来说,这是对逝去时光的记忆。 以上是我的摄影空间里,我对自己开始摄影所写出的理由。  相似文献   

11.
媒体的未来     
什么是媒体?我在这个行业干了20多年了,媒体对我来说,就像每天要呼吸的空气一样,所以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但是,这一次我还是犹豫了。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商业知识发展与传播中心的“复旦商业知识”上线启动仪式上,我说,在过去10年里,  相似文献   

12.
《西部论丛》2007,(2):70-71
2002年底,我怀着对银行业务的好奇心,参加了建设银行铁岭分行在社会上的公开招聘,经过几轮笔试、面试、答辩之后,我成为一名幸运者来到了建行铁岭市分行营业部工作。随着时间的变迁、年龄的增长,当初的那种好奇早已经转变成了对工作的热爱。从我踏入建行的那一刻起我就爱上这支年轻的团队,在蔚蓝色的行徽下,我幸福地成长,感受着工作中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我经常被领导叫去“开导”,“你不要忘恩负义,搞小功作嘛!”有时还来个“群众对你很有意见!”所谓的“伯乐”竟恨不能“阉割”了我这匹“千里马”我叫张明,80年代初西北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陕西的第二大城市宝鸡工作。我所供职的是一家文化企业,领导也是刚刚接任。刚开始,由于一些老员工不大服气他,因而他对我这个初出茅庐者还算信任,很快提拔我当了科长。并由此获得了“伯乐”的名声。士为知己者死嘛,我拼命地工作以报答“伯乐”的知遇之恩。然而随着“伯乐”地位的巩固,权威的确立,渐渐对我有了看法。究其原因,说来有点可笑。先…  相似文献   

14.
业内声音     
《发展》2006,(5):5-5
买房怎么变成了投资?对很多人来说,买房子就是消费,而且是最基本的消费。这个就是我第一大的消费,其他的我尽量不消费,你统计不算消费。我可是计入我的个人消费支出了。  相似文献   

15.
《沪港经济》记者:小时候的你是一个怎样的生活状态? 苏建诚:从小我就是一个纨绔子弟,18岁之前,不知道什么是对与错。7岁和高年级同学发生了冲突,就放火烧了人家的房子。第二天那家人向我父亲告知了这件事,后来我父亲给他们重盖了一座二层的小洋房,而他们原来住的是木质房子。我至今还记得那家人走出门时,还不忘回头对我父亲说,苏先生,你的小孩真有胆识。小时候的我和现在很多富孩子一样,是非不明,黑白不分。因为从来没有人告诉我真正的价值观在哪里。  相似文献   

16.
读编往来     
《广东大经贸》2007,(12):5-5
读大学的我特别喜欢经济.但讨厌枯燥乏味的理论,讨厌老师照本宣科的教法。就在我对经济认识迷惘不前的时候,我遇到了良师益友——《大经贸》杂志。是它,促我反思,催我成长;是它,令我一路痴迷,一路沉思,一路狂奔。  相似文献   

17.
一连几天,我如饥似渴、神情专注地读完了肖复华的新著《柴达木笔记》。书中的故事,有的让我掉泪,有的让我发笑,更让我勾起对柴达木的无尽思念。  相似文献   

18.
《西部论丛》2006,(11):74-75
如果把建行比作枝叶茂盛的大树,那我就是树上的小乌,愿意用生命为她的葱茏永远地歌唱。这是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决不是矫揉造作。因为,对我来说,是建行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没有理由不为她的繁荣昌盛贡献我所有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海外经济评论》2006,(13):19-20
上周四,我乘火车去上班,与对座的人聊了起来。闲聊中,我知道他在一家伦敦的制药公司搞药品开发,当听我谈起在中国采访时发现许多普通中国人看不起病、买不起药时,他大为惊讶:“我对中国医疗制度的惟一了解是,中国城市医药免费,农村也有赤脚医生。”我纠正他说:“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相似文献   

20.
贫困与感悟     
在我十八岁之前,我的确不知道贫困这两个字的含义。甚至由于不理解,以致对这两个汉字都感到陌生。新中国成立第二年后出生的我,到了十八岁时,对城市以外的认识还多亏有了那么一次大串联,见到了有限的真山真水,否则,我所见到的除了洋楼还是洋楼。天津市内原英租界的老楼里,有许多让你根本分不清东西南北的房子,生性好动的我在告别她的时候,包括告别生活在那里年迈的父母时,甚至没有伤心的眼泪。说老实话,我有些厌倦那里的生活。我一直想自己出去闯一闯,看看外面到底是什么样子。 当然,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不光我一个人,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