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心接力赛     
魏贺  曹宇阳 《乡镇论坛》2011,(33):24-25
英雄少年遭遇车祸 “就算是倾家荡产,也要救回孩子的命啊……”10月12日晚上8点,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ICU病房外,陈浩的母亲吴蓉一边抽泣一边说。几天来,儿子在监护室里命悬一线,这位忧心忡忡的母亲已经心力交瘁,父亲陈强和姑姑陈颖也是一脸忧色。  相似文献   

2.
为了不使弃世多年的父亲孤单,哥哥将母亲的尸骸找回合葬;因为母亲的尸骸被盗,弟弟将同胞兄弟告上法庭。当法律遭遇风俗,当亲情面对法律,兄弟俩究竟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3.
母亲穷,所以,供他上学费了劲,像所有农村的家庭一样,母亲在万般无奈之下,向两个哥哥张了口,她说,你们供弟弟上大学吧。他那时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为了学费,他整个暑假都在煤矿上当小工,整个人累得脱了形,可是有什么用呢?昂贵的学费让他的大学梦就要破灭了。他听到过母亲哭,呜呜咽咽地压抑着,父亲则在旁边抽着烟。两个哥哥为他的学费吵了起来,他们只上到小学毕业,他们说,凭什么让小弟去上大学?凭什么要我们供他?他听得心如刀割,都说是亲情如水,在他这里,却感觉到刺骨的冰冷。母亲忽然做出了一个举动,她踉跄着扑过来,然后跪在了两个哥哥和嫂…  相似文献   

4.
一只翅膀柔弱的小鸟能飞多远?一株贫瘠土地上的小苗能长多高?一副稚嫩的肩膀能挑起多重的担子?小小年纪的甘肃省少年李勇以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些问题。李勇7岁时父亲中风瘫痪,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李勇割草喂猪、烧炕,给父亲接屎接尿。为了凑足学费,李勇养了十几只兔子。1995年3月,积劳成疾的母亲又去世了,李勇在悲痛中更加忙了,给家里挑水,给牛割草,给地里送粪,不仅如此,他还一边照顾父亲,一边坚持学习。两个月后,李勇在庆阳地区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中获得了三等奖,随后又在全国初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甘肃赛区一等奖。1995…  相似文献   

5.
天气预报     
父亲是山东人,爱听吕剧,一边听一边摇晃着头哼唱。因为我们吉林省的电台不怎么播,他就专门买了一台收录两用机。可他还没来得及买带子,我们就弄了盘邓丽君歌带放上,父亲听了,大叫:难听死了!关上!我们只好在他不在家的时候听。后来他终于买到一盘戏曲带,他一听,我们也叫:难听死了!叫归叫,却不敢给关上,谁也不想挨他一巴掌。因为哥哥、妹妹特不爱听,后来这盘带倒多了一项功能:每天早晨喊我们起床。小时候母亲千方百计哄我睡,父亲说我睡的时间还没哄的时间长,后来长大上学,我像换了一个人似  相似文献   

6.
母亲的心思     
崔立 《乡镇论坛》2014,(8):46-46
自我生了孩子后,母亲就住到我家,帮我照料。父亲则在另一个区的工厂上班。父亲爱花钱,于是母亲就一直管着父亲的工资卡,每个月给他500元生活费。母亲说,多给了他也会花掉。父亲总是讪讪笑着,也不反驳。  相似文献   

7.
回乡下看望父母,帮母亲烧地锅煮饭,我把锅底满满地塞了干柴,但是火却一点着很快就熄灭了。看到这个情形,母亲笑着说:"煤气灶用得时间久了,一下子烧地锅不适应吧!"说话间,母亲用棍子在柴火中间拱了拱,柴火蓬松了,一下子就燃着了。一边拱,她一边说:"老话说,火行虚,人行实!"母亲的这句话拉开了我记忆的闸门,瞬间思绪翻飞。自打懂事起,这句话就一直在耳边萦绕。父亲和母亲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目不识丁。母亲平常最喜欢念叨一句话就是:"火行虚,人行实。"在我儿时懵  相似文献   

8.
台湾著名哲学家傅佩荣先生的母亲,50岁时,因病瘫痪,半身不遂,终日卧床。傅先生为了学业与前程,远涉重洋,负笈异国。也许年轻时不懂亲情,他在国外虽然偶生乡愁,思念母亲,但因学业重,朋友多,对母亲也只是“例行公式”式的问候,不曾真正体会母亲内心的孤寂与对天伦亲情的渴望。  相似文献   

9.
《英才》2000,(7)
《来电传情》三姐妹各有事业与爱情,彼此间以及和浪荡不羁的老爸都是用电话联络。当父亲病重时,她们回到他身边,重新认识他,认识彼此,也认识自己,更体会到彼此之间最珍贵的亲情。影片不但故事感人,对白幽默,更将成年女子在亲情、爱情及事业间周旋描述得写实而深切。  相似文献   

10.
作家的父亲     
重视儿子早期教育的果戈理父亲 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讽刺作家果戈理之父,是个八等文官,不喜欢巴结奉迎,也不喜欢追求功名利禄。但他爱学习,知识特别渊博,并酷爱文学艺术,创作过诗歌和剧本。另外,他还喜爱演戏。每天晚上,果戈理一家人就围坐在暖和的火炉旁,一边取暖,一边听父亲声情并茂地朗读优美动人的小说和他自己写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他9岁,就失去了父亲。父亲走后,留给他的,是一个徒有四壁、一贫如洗的家。双目失明的母亲,已经不能再给他别的孩子所能拥有的关爱照顾。整个家庭的重担,随父亲的离去,便全部落在这个叫胡俊杰的小男孩身上。  相似文献   

12.
母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的责任田开始有五口人的,那时父亲是民办教师,我们姐弟三人都在上学,所以,田里的活儿全靠母亲一个人干。后来,父亲转为公办教师了,哥哥夭折了,姐姐出嫁了,我也上了大学。家里的责任田最后只剩下母亲自己的。母亲的身体因为劳累过度落下了些毛病,父亲从学校回来,给母亲捶腿揉肩,心疼地说:“等我退休了,就跟你一起侍弄这几亩田。”1998年,父亲检查出患了食道癌,不久后去世,母亲扶着他的尸体号啕大哭:“死老头子,你不是说要帮我侍弄那一亩田吗!”在场的人无不落泪。父亲死后,我和姐姐都想接母亲来城里住,她不愿意。…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美国马卡姆很小的时候,便失去了父亲,由于父亲生前欠下的债务,马卡姆和母亲的生活总是处在贫困中。他在小学五年级时便辍学回家。母亲身体不好,马卡姆便承担一部分责任。面对生活的艰辛,马卡姆并不沮丧。因为母亲经常对他说,你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超过别人的期望,那样你长大后才会是一个成功人士。  相似文献   

14.
生活之友     
父亲不能忽视自己教育孩子的责任跟母亲相比,父亲教育孩子,往往只给他划个大框框,为孩子留下一个较大的自主空间。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促使孩子去发挥自己的智慧、能力,而不指望血缘亲情的庇护,从而在意志品质上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充分锻炼,使孩子的智商更高、学习的进度和深度更理想。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父爱在男孩的成长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父爱对孩子的影响远不止于智力,还涉及体格、情感、性格等方面。与父亲接触少的孩子,身高、体重、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要落后一些,并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不强、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碍,被专家称…  相似文献   

15.
下午,沈野家的电话响了。儿子秋林抓起话筒,听一下,对沈野说:“爸爸,肖叔叔找你。”秋林看见父亲的脸阴沉下来,知趣地躲到一边去。他的母亲苏秀芝不安地看着沈野。“你们罚吧。按制度办事……应该的应该的……我没意见……没关系。没关系。我们今后一定对孩子加强教育……就这样就这样……好的。好的。”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书信     
自从我当兵到了部队,远方的母亲最盼望的就是我的信.母亲并不识字,那个时代给了母亲耕种的经验,却没有接触文字的机会,但母亲能准确无误地分辨出儿子的笔迹.她说:"我儿的字写得硬实,就像他的性格."这是一种血缘亲情的特殊感应.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书信     
自从我当兵到了部队,远方的母亲最盼望的就是我的信。母亲并不识字,那个时代给了母亲耕种的经验,却没有接触文字的机会,但母亲能准确无误地分辨出儿子的笔迹。她说:“我儿的字写得硬实,就像他的性格。”这是一种血缘亲情的特殊感应。  相似文献   

18.
《大众标准化》2011,(12):26-26
一个农民,初中只读了2年,家里就没钱继续供他上学了。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3亩薄田。在他19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祖母。  相似文献   

19.
陈昌浩之子     
《经营者》2016,(4):173-175
他父亲为原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他11岁时从延安被送往苏联学习,后考入莫斯科鲍曼最高技术学院机械系。陈祖涛1928年生于湖北省汉阳县蔡甸,父亲陈昌浩常年在外闹革命,直到他9岁那年,才得和父亲在汉阳见面。没过几天,父亲又独自回延安。不久,陈祖涛由其叔叔陈俊带去延安,母亲留在汉阳,由12岁的哥哥照顾。  相似文献   

20.
父亲     
父亲是个刚强的山东汉子,从不抱怨生活。我小时候,父亲在所有人的心目中,都是严厉的一家之主,绝对权威。他靠出卖体力供我吃穿,是我的恩人,也是我惧怕的人。父亲板起脸,母亲和我们兄弟四个,就忐忑不安,犹如感应到大风暴的鸟儿。父亲从不唉声叹气,按照我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