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宝林 《发展》2007,(4):63-64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2005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的提出,标志着我们治国理念发生了根本转折和重大突破,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3.
王春永 《发展》2006,(5):62-63
一、中国古代的和谐社会难以包涵人权保障理念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有了国家和法律这样的社会调控方式,和谐社会就成为人们世代追求的理想。中国古代“富贵合一”、“重农抑商”,社会财富很难为被统治阶级大量掌握,最能体现“平等、自由、权利”的商品经济的发展被严格限制在统治阶级高度集权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就当时的物质生产条件而言,统治也不可能允许一般社会成员过多地主张什么权利,并且中国古代长期以来实行行政司法合一,从皇帝、官僚到老百姓都推崇“无讼”、“和为贵”,很少有人会提出所谓“权利的诉求”,体现出一种独特的法律化。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西方语意上的“权利”、“私权利对抗公权力”以及崇尚平等对人和个人自由的现代人权保障理念对于中国古代的人们也因此显得遥不可及。  相似文献   

4.
人权是指所有人都有资格享受的权利。人权的目标是实现社会和谐。人权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一个最佳切入点。人权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从尊重和保障人权入手,建立全面保障人权的体制,对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它是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和谐的愿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主义才能不断充满活力。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就必须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6.
到二0二0年,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提出的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它不仅体现了崇高的价值目标和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高度统一.而且体现了最高社会目标与当前奋斗纲领的有机统一。同时,社会和谐和科学发展也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社会和谐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我们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概念甫一提出,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共鸣。毫无疑问,“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了今年的关键词之一,为什么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本刊特意组织了这组章,希望能对广大读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落实科学发展观,帮助广大农村贫困地区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是构建农村特别是革命老区农村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1.
“在我的印象中,近年来从来没有哪次中央全会如此牵动人心,如此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中央党校资深党建专家叶笃初教授认为,这是因为和谐社会这个主题牵涉到全社会,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今日中国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3.
建设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很长历史过程,要求我们必须提高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需要我们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包括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以利加强和改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14.
项敏 《宁波通讯》2006,(8):44-46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组织资源,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力量,教育广大党员作出表率,形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合力。近年来,白云街道党工委立足“民本”思想,整合各方资源,健全工作机制,依托“五中心一站”建设,不断优化区域社会管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社会总体是和谐稳定的。但是,由于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剧烈变动,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新问题、新矛盾也不断增多,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笔者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的精神,在分析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与特点的基础上,对如何积极预防和妥善化解群体性事件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孔子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等和谐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协调人与人的矛盾、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民族和国家间的和谐,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焦雪梅 《新西部(上)》2007,(1X):101-101,94
当前我国社会总体是和谐稳定的。但是,由于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剧烈变动,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新问题、新矛盾也不断增多,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笔者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的精神,在分析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与特点的基础上,对如何积极预防和妥善化解群体性事件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这是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精华的继承和发扬.中国有着世界上最为丰富的文化学术遗产,其中,关于和合和谐思想纵贯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全过程,体现着中国思想文化的首要价值和精髓.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如何适应我国的深刻变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吸收和运用文化的宝贵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曲海滨 《乡镇经济》2008,24(1):15-18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和谐社会,必须以农村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制度建设来保障农村社会的各种利益关系,通过民主方式来实践农村社会的和谐,以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式统筹兼顾协调农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规划建议指出,"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新台阶跨越,这既是一个发展机遇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可以说,中国的发展面临关键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