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客若要购物,不必再像以前那样磨破脚皮逛遍整个商场,只需要翻阅摆设在店里的购物目录。目录选择商品、终端机查询库存、填单付款、拿号排队、叫号领取、核对商品、完成交易,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  相似文献   

2.
在实践中有两种倾向,一种观点认为顾客满意第一,企业应首先使顾客满意。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员工满意第一,企业应首先使员工满意。持第一种观点的人认为只有顾客认为某商品能满足他的某种需要,这位顾客才会购买此商品,进而企业才能得到期望的收入。另外由于企  相似文献   

3.
3月31日过后,奥运特许商品将正式“退市”。没有了奥运商品,的奥运特许产品专卖店,今后将去向何方?在王府井东安市场的奥运特许产品店内,原价90多元印有福娃图案的衬衫以25至30元的价格甩卖,整个柜台围得水泄不通。而在另一旁的福娃销售区,不少顾客不得不失望而返,因为福娃已经卖光了,现场摆着的20多套是售完等待开票顾客交钱回来取走的。售货员介绍说,“这种福娃原价360元,现价90元。”而抢到当天最后一批福娃的顾客喜不自胜,不少人拿着三四套大摇大摆地走出了门,还有一对夫妇更是一口气买走了15套。  相似文献   

4.
<正>多方考察选九州学好技术就开业家住大连市的叶显荣早在2000年就开始了经商生涯,和爱人一起在当地—个繁华的商圈内开了一间精品店。最初的几年。生意蛮好。但随着精品店的增多,竞争的加剧,顾客也变得精明。叶显荣坐在店里盼望顾客,见了顾客又怕失去顾客,搞得他身心疲惫,生意真的难做!叶显荣每天中午去吃饭的时候,都会看到商城门口有很多卖小吃的餐车,偶尔也会买一份解决午餐。看到餐车围  相似文献   

5.
优质服务是“窗口”行业之主郭海洋济南有一老者,拿着一张破旧的两角钱币,到储蓄所去兑换新钞。他走了数家储蓄所,都碰了壁。只有一家工商行储蓄所的同志,使他如愿以偿。于是,他当即掏出一万元存入该储蓄所。以旧换新中,本是银行的职责。而老者哪里是去换两角钱,其...  相似文献   

6.
<正> 百货大厦商场内,一位女营业员接待了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大娘。老大娘选好了三把牙刷,由于这位女营业员忙着又去接待另一个顾客,老大娘未付款拿着牙刷道声谢后就抬脚走了。这时女营业员才想到钱还没收。她一看,老大娘刚走出几步,离化妆柜不远,便略提高声音,十分亲切地说:"大娘——你看——"老大娘以为什么东西忘在柜台上了,便走了回来,女营业员举着手里的包装纸,说:"大娘,真对不起,您看,我忙去忙来,竟忘记给您的牙刷包上了,让您这么拿着,容易落上灰尘,多不卫生呀,这是入口的东西。"说着,接过大娘的牙刷,熟练地包装起来,边包边说:"大娘,这牙刷,每把一元二角钱,三把共叁元陆角。"并重复了两  相似文献   

7.
, 《光彩》2012,(11):38-38
Q:我在一个县级市经营一家港式甜品店,选址的时候考虑到租金的负担,店面选在了背靠闹市的一条马路上,附近人流比较少。我的门面比较小,装修简单,两边是比较大的餐厅。来甜品店光顾的顾客大多冲着店里产品的口味而来,每逢夏天,店里生意很火,很多客人特意来吃我们的芒果捞。但是到了秋冬天就非常萧条,虽然店里也有核桃芝麻糊、杏仁糊等现磨热饮,但还是不能吸引顾客。夏天赚冬天赔,一年平均下来基本不赚钱,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什么最不牢靠?人心之间的关系最不牢靠。但要是经营得好,没有什么比人心之间的关系更牢靠的了。”——一位哲人如是说35个电话这是一个发生在日本的真实故事。有一天,日本一个商店来了一位美国小姐,店员满脸笑容地接待了她,她买了台电器之后就走了。结果,商店发现那个小姐拿的是缺少零件的样品,根本就不能使用。按照一般的做法,商店可能就只会等待那位小姐回来。但是这个商店并不只是如此,而是立即主动去寻找这位顾客。他们唯一的线索,是这位顾客不小心落下的一张航空公司行李条。但是他们没有放弃,顺藤摸瓜地不断找下去,虽然这对于…  相似文献   

9.
刘玮 《商业研究》1995,(9):31-32
货仓式商店的悄然崛起刘玮货仓式商店(又名仓库商店)是一种新型的零售组织形式,最早产生于美国。其主要特点是:以少量的眼务和低廉的价格向顾客推销大量的商品。这种商店通常位于偏僻地段,店内设施也较为简陋,商品堆放在货架上,由顾客自行挑选,然后到出口处付款并...  相似文献   

10.
何时“我店没有他店有”王言快报载,美国人开店有一绝,即敬告顾客:我店没有他店有。如美国最大的百货公司--纽约梅端公司的购物大厅里就有一个小小的咨询服务亭,如果你在该公司没有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它会指引你去另一家商店。这一举措,不仅博得了"上帝"的普遍...  相似文献   

11.
<正> 正月初八,地处市繁华地段的凯悦时装精品店的女老板文凯悦一早便来到了店里,准备图个吉利日子开店营业。去年整个商业行业不景气,她的时装屋虽然没怎么赔,但日子也过得紧紧张张。新千年,新气象,她准备好好干一场。就在女老板收拾屋子之际,一个身材高挑衣着入时的年轻小姐走进店里。文老板赶紧放下手中的活,微笑着上前询问:"小姐想选哪方面的衣服?"小姐没吭声,伸出手摸摸面料捏捏衣角,看  相似文献   

12.
他和其他到加油站加油的顾客一样,开车进站、停车加油、付款、他还可能在加油站便利店买瓶矿泉水、到加油站卫生间洗洗手,没有加油员会留意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其实,在他进入加油站的那一刻,他的大脑已经像电脑一样存储了在加油站经历的各项服务细节,离开加油站的他会按照事先拟  相似文献   

13.
笑一笑     
《光彩》2001,(9)
借口   父亲:“孩子,今天不要去上课了。昨晚妈妈给你生了两个小弟弟。明天,你给老师解释一下就是了。”   儿子:“爸爸,明天我只说生了一个,另一个,我想留着下星期不想去上学时再说。” 切实保证 商店里,一位秃顶的顾客走到化妆品柜台前,热情的营业员立刻向他推荐一种生发油。顾客问:“你能保证这种生发油一定有效吗 ?”   “当然,”营业员说,“您看,买本品一瓶,附送高级梳子一把,这就是最切实的保证。” 录取资格 小露丝去考贵族幼儿园,面试时老师取出一张 10元的钞票问:“这是什么 ?”小露丝很快回答:“这是奶…  相似文献   

14.
2008年还剩两个多月的时候,台塑创始人王永庆在睡梦中安详离世。 老人是台塑真正的灵魂,他勤勉一生,善于经营,人们把他尊为“经营之神”。大家都记得他的很多小故事,比如一条毛巾用了20多年,比如喝咖啡的时候一定把奶球残余的奶精涮干净到咖啡里,比如把用剩的小肥皂块捏在一起用……这位富可敌国的富翁,对自己相当小气,但对同胞则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5.
曾文祺 《浙商》2007,(6):110-111
身有所求,心也有所求 每天下午,在我们公司里面,你会看到三三两两的人群拿着杯子到旁边的咖啡厅去,一边吮吸着迎面飘来的咖啡的清香,一边聆听着打磨咖啡豆所发出的清脆的声音,有如来自大自然的古朴音乐,然后端一杯浓淡相宜的咖啡,在以“圆”为设计主轴的咖啡厅里小栖片刻,缓释一下工作的紧张,感受一份幽雅、安逸和自在……  相似文献   

16.
《商业时代》2004,(16):24-25
他和其他到加油站加油的顾客一样.开车进站、停车加油、付款、他还可能在加油站便利店买瓶矿泉水、到加油站卫生间洗洗手.没有加油员会留意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其实.在他进入加油站的那一刻.他的大脑已经像电脑一样存储了在加油站经历的各项服务细节.离开加油站的他会按照事先拟定的服务质量标准给加油站打分。这个人是谁7他想干  相似文献   

17.
咖啡与名人一位维也纳艺术家说:“我不在家里,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巴尔扎克每天都饮用大量咖啡。他认为咖啡有助于灵感的发挥。他说:“一旦咖啡进入肠胃,全身就开始沸腾起来,思维就摆好阵势,仿佛一支伟大军队的连队,在战场上开始投入了战斗。”萨特和西蒙·波娃当年经常在巴黎花神咖啡馆(CafedeFlore)二楼的一个靠窗的位置约会,他俩每天坐在那里交谈、写作。1689年,巴黎第一家咖啡馆普各伯咖啡馆(CafedeProcope)开业。在普各伯咖啡馆二楼一个靠窗的角落里,至今还保留着一张“海明威之椅”——椅背的铜牌上刻着海明威的名字。18世纪初,普各伯最重视的座上客是作家伏尔泰,这位法国大文豪总像赌徒似的戒不了咖啡瘾,据说他每天都要喝上四十杯咖啡。海明威在巴黎丁香园咖啡馆用两星期的时间写了《旭日依旧东升》(TheSunAlsoRises)。康德,在早年时对咖啡并不太嗜好,但在晚年时,却对咖啡怀有特别强烈的依恋。拿破仑一生喜爱喝咖啡,他形容喝咖啡的感受是:“相当数量的浓咖啡会使我兴奋,同时赋予我温暖和异乎寻常的力量。”1732年,德国作曲家巴赫作“咖啡大合唱”(CoffeeCantata),讲述一个年迈父亲劝说自己女儿戒除饮用咖啡习惯的故事。但巴赫本人却不仅爱喝咖啡,而且也劝别人喝。音乐  相似文献   

18.
一名女顾客在一家服装店里看衣服。她对其中一套连衣裙颇有好感,踌躇间,店主主动问这位顾客要不要试一试衣服,并特意加上一句“不买不要紧,不买也可以试的”。这位顾客于是就到试衣间里试衣服了。但是,穿上之后她感觉不是很好,于是又脱下来还给了店主。店主依然笑容可掬,并向顾客推荐另一套衣服。  相似文献   

19.
凉涧  邬江 《销售与管理》2006,(11):28-29
在重庆市巫山县城最繁华的广东中路,有一家“重庆火锅鱼府”让当地人津津乐道。在这家店里,常常能看到一个高大的外国人,拿着一瓶啤酒,到每张火锅桌边给客人敬酒、递香烟、套近乎。看到这样的情景,您能想到这个入乡随欲的老外就是火锅店的老板吗?这个老外不仅在重庆开了家独具特色的火锅店,而且还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相似文献   

20.
张蜀东 《商业时代》2003,(241):41-43
在百安居商场中,向陪同我们考察的店长询问某种商品在哪里时,他对我们说,对不起,我们这儿的规定是当有顾客需要帮助时,要先回答顾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