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隋聪  李恒 《金融论坛》2014,(5):30-37
本文利用2003~2010年间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本土银行和外资银行样本数据,实证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在模型设计中,本文引入3个虚拟变量,分别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前后中国银行业净利差变化、本土银行与外资银行净利差表现差异、参股投资与直接投资的外资银行净利差表现差异。通过研究发现:由于利率管制和市场份额有限,外资银行进入并未体现出竞争效应;在中国市场环境下,外资银行的技术优势并不明显,相反劣势更加突出;参股投资的外资银行仅利用资本的投入就能通过本土银行网点、客户方面的优势分享收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现状入手,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动因。结果表明:"追随客户"战略是带动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最主要因素,国内信贷和存贷利差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中国对外进口和外资银行的进入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刘彬  曾勇  李强  张波 《投资研究》2012,(5):34-51
市场特征将影响外资银行的进入模式和在华总资产。本文在市场存在高质量客户区域和低质量客户区域假设的基础上,建立外资银行进入模式的模型,从理论上给出外资银行在华独立发展总资产较少的一个解释。结论表明:因为外资银行在低质量客户区域存在信息劣势,在两个区域客户质量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外资银行将在客户规模差异小时选择在高质量区域独立发展模式,而在两个区域客户规模差异也大时选择既独立发展又股权合作的复合模式。只有两个区域客户质量差异不变,随着区域规模差异的增大,外资银行才倾向于选择单纯股权合作模式。此外,外资银行对本地市场熟悉程度下降将降低其选择独立发展模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现状入手,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动因.结果表明:"追随客户"战略是带动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最主要因素.国内信贷和存贷利差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中国对外进口和外资银行的进入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余翔 《新疆金融》2006,(6):39-40
外资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伴随着金融业的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发挥着其他银行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自1979年日本输出入银行获准在北京设立首家代表处、1981年香港南洋商业银行在深圳设立第一家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以来,发展迅猛,地位日益显现。特别是入世后几年间,伴随人民币业务的开放,外资银行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拓展业务步伐,再次“抢滩”中国市场。如南京爱立信“倒戈”事件、汇丰、花旗、美国银行入股10多家中资银行以及外资银行针对中国内地中高端客户率先推出的网上银行、个性化  相似文献   

6.
冯大卫  王颐 《新金融》2005,(3):37-39
到2013年,个人银行业务利润将更快增长,对公银行业务在全行业利润总额中的比重,将从目前的绝对份额降到一半。这为外资银行争夺中国最有利可图的富裕客户群、进占中国市场提供了绝佳机会。外资银行要抢占国内富裕客户市场,与国内金融机构合作恐怕是必不可少的一步。由于中国目前多数金融产品市场还未对外资开放,因此只有通过与本土金融机构合作才能先期进入,提前进行适应,获得成功所必备的业务技能。信用卡产品最能体现合作互利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对全球银行业国际化现状以及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外资银行进入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之后,本文以全球76个国家相关数据,通过广义最小二乘法检验了外资银行进入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跟随客户、追逐当地市场是外资银行进入的主要动因。另外,东道国的制度因素、东道国银行业自由化、经济自由化程度也会对外资银行进入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生存模型,实证检验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时机确定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规模越大、资本量越充足及对中国市场的经验越丰富的外资银行越早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外资银行母国对中国的投资规模越大、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越高,外资银行越早进入中国市场。另外,研究还发现亚洲地区的银行业进入中国市场并没有明显的先行优势。  相似文献   

9.
范雷  张燕 《福建金融》2000,(10):6-8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目前已逐步由理论探讨阶段进入具体操作阶段。中国加入 WTO后,外资银行将分期分批进入中国金融市场,中国银行业将直接与拥有先进管理技术、机制、人才的外资银行开展面对面的激烈竞争。本文试图引入目前西方商业银行管理中流行的作业成本管理系统,论述其在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包括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确定核心客户、核心产品,增强核心经营力,为客户存、贷款提供定价以保护和巩固存贷款市场等方面的作用。   一、为什么提出作业成本管理系统   一是基于竞争策略的考虑。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后各家银行所采取的…  相似文献   

10.
跨国银行海外经营动因研究——基于中国市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不同时期进入中国的各国银行的面板数据,分期讨论影响跨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不同阶段影响跨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因素不一致,但跟随客户动机是跨国银行进入中国的主要动因,中国经济高速成长产生的市场机会也对跨国银行的进入起到了积极的影响。1985~1996年样本期内,跨国银行进入动因区位优势假说得到了实证的支持;同时,不同阶段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政策及中国市场的风险因素也影响到跨国银行的进入速度。第二阶段的数据检验表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对跨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