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贝 《经济研究导刊》2013,(28):268-270
传统产业内贸易理论在对服务产业的解释中均有所体现,使得从资源禀赋、产品性质(包括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等)、消费者需求、规模经济、产品差异性(包括同质产品的差异化以及异质产品的差异化)等方面来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传统产业内贸易理论同样适用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区域旅游政策的形成是多个因素共同影响的复杂过程。结合不同区域的特征研究政策导向的差异性能够为政府制定弹性的旅游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从经济发展和旅游发展两个维度出发,通过四象限分析,将不同的旅游地分为四大阵营(旅游产业强势区、旅游产业弱势区、旅游产业拉动区和社会经济推动区)有利于确定不同旅游地差异化的旅游政策。分析认为:使本区域进入旅游产业强势区阵营是各旅游地发展的终极目标;处于旅游产业拉动区与社会经济推动区阵营的旅游地,旅游政策定位存在明显差异;处于旅游产业弱势区的旅游地,旅游发展条件及其政策的选择将决定该区域未来的两种不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唐叶云  卢碧玲 《经济师》2024,(2):167-169
我国地域辽阔,旅游资源丰富,不同地域旅游资源形式存在差异。因此,充分挖掘乡村丰富而差异化的旅游资源有利于达成乡村振兴目标,其中最为重要的形式便是生态旅游。国内乡村目前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基建设施落后的问题、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力有限、缺少各种法律制度保障、品牌宣传能力不足和没有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等。文章从中国式现代化和乡村生态旅游的价值关联性切入,从资源、社会、时代以及价值四个角度出发,叙述法律政策、品牌文化、人才培养以及市场需求探讨提高乡村生态旅游价值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美丽乡村背景下河南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分析了河南省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问题、弊端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促进乡村旅游经济优化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认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经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视数量而非质量,产品同质化,重视短期经济效益而非长期资源环境效益,重视资源开发,不重视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其原因是发展理念滞后、各相关主体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通过更新开发理念,优化乡村旅游产品;加强各相关主体的资源环境保护意识;努力完善乡村旅游景点的各项配套设施等可以促进河南省乡村旅游经济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的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调节代表旅游投资和旅游竞争力的参数,运用分岔理论和Mat CONT软件绘制了系统的双参数分岔曲线,并分析了参数不同取值情况下的系统几种可能的发展情景。研究表明:系统动力学及其分岔理论是一种可以用来解释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的发展情景的有效工具;通过调节表示旅游地投资政策和其所处区域旅游竞争压力的参数,可以使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出现4种可能的情景,即周而复始的周期运动情景、旅游发展的灾难性情景、环境的不可持续情景,以及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平稳发展情景;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周而复始周期运动情景符合Gunderson和Holling提出的适应性循环理论,即快速增长、稳定、释放和重组四个阶段;出现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平稳发展情景则需要通过相关政策将旅游地所处区域的旅游竞争压力和对设施的投资水平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若通过某些政策使得区域内旅游竞争压力变大,那么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会跨过阈值进入旅游发展灾难性情景,而若政策决策者太贪婪,一味的发展旅游业和追逐经济利益,增加对旅游设施的投资,而忽略了环境,那么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会跨过阈值出现环境的不可持续情景或者周而复始周期性运动情景。  相似文献   

6.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与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需求的转型,使乡村旅游成为旅游新热点,乡村旅游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中国虽有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资源条件,但仍存在经营理念低俗化、品牌定位趋同化、乡土文化城市化、管理模式混乱化、产业组织自发化等一系列问题。选取日本饭山市乡村旅游、阿根廷庄园游等乡村旅游发展五个成功案例的发展模式,分析其产品结构、旅游活动形式等成功经验,得出需提供高品质产品、高品位消费等五条启示,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作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行业,在近几年得以快速的发展起来。目前由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每天生活在城市人们对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更加渴望,在这种大环境及社会的发展需求下,乡村旅游得到快速的发展起来。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有效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提高了农民经济的收入。文中从乡村旅游对济的促进作用入手,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对加快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质上是旅游业的一种外部不经济性现象.乡村旅游在开发和经营中的外部不经济性将使乡村旅游资源处于低效率和过度利用的状态,难以实现帕累托最优.首先对乡村旅游和外部不经济的概念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乡村旅游外部不经济性的具体表现来进一步深究其产生根源,主要是乡村旅游资源产权模糊和虚设、乡村旅游资源具有准公共物品的特性等.弱化或内化乡村旅游在开发和经营中的外部性,可通过经济激励、体制管理、政府干预三个途径进行内化或弱化.  相似文献   

9.
新疆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资源禀赋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借用标准差分析2000~2006年新疆15个地州的旅游经济空间差异水平;利用聚类分析和核心-边缘理论分析新疆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并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度和旅游经济水平指标,对旅游经济空间结构形成、演化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2000~2006年新疆旅游资源优势与旅游经济水平大致呈正相关关系,旅游资源禀赋差异是旅游经济水平空间差异化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期,旅游资源优势与旅游经济增长速度大致呈负相关关系,增长速度的空间差异性是旅游经济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对核心区的旅游增长分析认为,旅游经济核心区增长已经由资源驱动型转向资本驱动型.  相似文献   

10.
旅游地复兴的第二曲线理论及其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旅游地复兴为研究基点,从国内外旅游地复兴理论研究回顾出发,将第二曲线理论引入到旅游地复兴理论研究之中,从第二曲线在旅游地复兴中的生长条件、拐点判断、跃入时机等问题出发,提出了旅游地第二曲线的-二种表现形态.并探讨了主要的旅游地第二曲线产生模式,最后以浙江瑶琳仙境旅游地作为实证分析了第二曲线形态、生长动力,并为该旅游区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了判断.文章丰富了旅游地生命周期及旅游地复兴理论研究,不仅对完善旅游学科的理论体系有价值,而且对指导我国旅游地转型升级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Recent contributions in tourism economics acknowledge that the tourism market is imperfectly competitive and, as such, should be studied from a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perspective. This approach seems especially relevant to shed lights on one issue of importance for tourism destinations: how to achieve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Indeed, it has long been empirically observed that tourism development follows a life cycle. After a period of growth,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tic (mountain and seaside) resorts usually stagnate and decline. At least part of the explanation for this pattern is to be found in the evolution of destinations' reputation over time. The present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ncentives for adjacent tourist resorts to invest in quality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ir collective reputation. We propose a dynamic model where (1) several adjacent tourist resorts select their tourist flows and (2) invest in order to remedy to the detrimental effects tourism flows have on local environmental amenities. The overall tourist presence and the sum of investments made by tourist resorts jointly define the quality of the touristic product offered by this tourism destination. We assume that this quality cannot be observed by consumers at the time of purchase. However, in this situation of imperfect information, consumers form expectations about the quality of the touristic product offered at any point of time. These expectations define the collective reputation of tourist resorts, determine the position of the tourist resorts' demand curve and constitute the state variable in the differential game. We characterize and compare equilibrium strategies under a noncooperative and investments coordination regimes.  相似文献   

12.
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是影响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种典型形式,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与冲突成为影响其发展的突出因素,由此可以影响到"农家乐"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方法,以旅游客流和社区居民的博弈分析为重点,分析安吉县报福镇.'农家乐"发展中利益相关者在合作的前提下进行旅游项目选择.提出"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从而推动该类型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老人乡村休闲养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松柏 《经济地理》2012,32(2):154-159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都市圈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季节性移居乡村休闲养老,这种发展趋势是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城市养老资源不足和乡村休闲旅游快速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两个乡村休闲养老目的地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休闲养老目的地的形成可以分为在乡村旅游发展基础上的自发模式和企业投资促成的“联众模式”两种;乡村休闲养老者群体主要是低龄老人,选择乡村休闲养老目的地时主要受目的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休闲养老配套设施、生活基础设施、管理服务和目的地形象等因素的影响。季节性移居乡村休闲养老不仅可以缓解老龄化背景下都市圈不断增大的养老压力,而且可以解决乡村休闲旅游设施淡季的闲置问题,推动乡村环境的改善,促进当地村民的就业致富和城乡文明的交融与传播。都市圈具备条件的乡村可以把满足周边城市乡村休闲养老需求作为未来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4.
旅游地空间关系的生态学解释--以山西省旅游业发展为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董雪旺 《经济地理》2004,24(1):110-114
将生态学的种群间关系理论引入到旅游研究中,总结出旅游地空间关系的基本类型,即竞争、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和寄生。在深入分析各种类型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得出了若干有实践意义的基本结论:一是旅游地之间的竞争是福祸相倚的,应当采取各种规划和管理手段限制过度的和恶性的竞争,而鼓励适度的和良性的竞争;二是旅游地空间关系的各种基本类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特性为区域旅游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三是在进行旅游资源评价和制定旅游发展战略时,应该综合考虑本地与其它旅游地的相互关系,从而做到准确定位,并进一步趋利避害或化害为利。最后,运用这一理论对山西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阿克洛夫的效率工资理论,通过吸收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将人的劳动行为看成基于公平出发的社会习俗。根据这一习俗,企业支付的工资不少于工人预期的公平工资,而工人根据企业支付的工资决定自己的努力程度,从而决定自己的边际产出。对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来说,并非支付的工资越高越好,支付工人的工资应等于工人的边际产出。当公平工资高于市场出清工资时,非自愿失业问题出现,工人技术程度与其失业率负相关。二元劳动力市场的现实与人类内生的行为规范,使得非自愿失业问题的解决前景十分悲观。  相似文献   

16.
刘超 《经济经纬》2006,(2):139-142
我国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借鉴投资理论和推进科学化投资管理对我国证券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在我国证券市场运用受到局限的主要原因。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的实际,提出了规范和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黑色旅游地是可供人们前往游览参观的人类死亡或悲惨事件的发生地或纪念地。近年来,这些与战争、死亡、灾难、暗杀、种族灭绝、恐怖事件或其他悲惨事件有关的地方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旅游亮点。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黑色旅游地特别多。文章着重分析了我国黑色旅游地的类型与开发现状,并对我国黑色旅游地的深化开发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将社会营销的概念引入到旅游目的地营销中,通过对社会营销概念的分析,对旅游目的地社会营销的概念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旅游目的地社会营销活动具有区域性、公共性、非营利性及可持续性等特征,然后指出旅游目的地社会营销能够解决旅游目的地四大方面的社会问题,从而对旅游目的地社会营销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探讨,最后得出实施旅游目的地社会营销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营销对旅游目的地与一般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旅游目的地与一般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旅游目的地与一般企业有营销中心、基础、手段、目标等方面的共性,明晰旅游目的地与一般企业存在营销主体、目的、对象、方式与流程等五个方面的不同,提出旅游目的地营销的四点发展启示:树立现代营销理念;开拓新型营销模式;注重旅游目的地市场和形象;塑造旅游目的地品牌。通过研究为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借鉴,以实现旅游目的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现代城市的发展不但促进了许多新的旅游中心地的产生,而且形成了不少新的城市旅游中心地的区域结构。这是现代旅游产业集聚的一大特征。本文把旅游消费者行为中关于多样化偏好和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经济学理论,运用于城市旅游中心地的周边旅游目的地的区位结构研究。全文从消费者对一个周边旅游目的地做单一往返旅游、对全部周边旅游目的地分别做单一往返旅游以及对全部周边旅游目的地做链路旅游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其总消费效用最大化问题,最后求得城市旅游中心地在总消费效用最大化前提下最优的两种基本区域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