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公众气候变化关心是全球气候治理的社会基础,通常被认为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本文基于2019年度世界风险民意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多层次逻辑斯蒂回归模型,考察了经济发展与公众气候变化关心的关系,并探索导致公众气候变化关心国际差异的其他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首先,国家经济繁荣是气候变化关心的一个重要动力,经济发展因素在公众气候变化认知的形成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相较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公众更加关心气候变化;其次,公众的气候变化关心不受各国气候脆弱性和碳排放水平的约束,气候条件更脆弱的国家尚未唤醒现阶段公众对气候变化的关心,而各国悬殊的碳排放水平也没有造成全球公众气候变化关心的显著分化;再次,教育在提升公众气候变化关心方面能够发挥积极效用,个体层次和国家层次受教育水平都对气候变化关心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发达国家应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治理所需的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也应通过气候教育与宣传唤醒公众气候变化关心。  相似文献   

2.
西方国家低碳经济政策与实践创新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西方国家低碳经济的创新政策与实践,主要是英国征收气候变化税,签订气候变化协议,设立碳基金和排放贸易机制;欧盟气候变化立法,相关碳税和碳交易机制;美国绿色能源法案以及日本碳足迹、碳抵消制度和"创新技术21"等;分析了中国低碳经济的现状与问题,认为驱动中国CO2:排放量增长的因素涉及中国经济发展、经济结构、技术进步、能源消费、人口总量、居民生活以及锁定效应等,并从西方国家低碳经济政策实践创新中得到启示:建立健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国际间低碳技术转让与资金的合作以及落实和加强全民绿色经济与低碳消费意识.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对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使低碳经济再度升温。本文浅析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变化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关注环境问题.从整体来看,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启动更早,政策工具多样,值得发展中国家深入研究和借鉴.当前我国低碳经济正处于探索阶段,尚面临许多障碍与困难,为顺应国际发展潮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借鉴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政策启示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低碳发展是现代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迫使全球发展向低碳转型.低碳经济既是发达国家经济转型的方向,也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新主题与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资金机制是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减缓适应行动的关键。由于发达国家缺乏履行公约义务的政治诚意,长期以来在资金问题上同发展中国家展开了艰苦的斗争。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国际气候融资呈现出主体多元化、渠道分散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完善与规划气候融资整体框架,充分认识和利用政府作用和市场手段、国际与国内两种资源,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融资机制,并引导资金在减缓和适应两个领域平衡投入,对推动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低碳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地球变暖给人类和地球带来的威胁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人类对抗气候变化的理想方式.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地球环境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开始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在法制方面,中国开始了低碳经济的立法尝试,但是仍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中国应履行相关的国际条约义务,借鉴美国、日本、英国等低碳经济法制先进国家的经验,完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8.
发展低碳经济,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当前我国的基本国策:2007年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是发展中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应对气候问题的国家方案;2008年10月我国又首次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的白皮书,这些纲领性的文件都充分表明中国政府对气候问题的高度重视;2009年11月26日,我国宣布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这更是推进低碳经济战略的具体行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低碳要"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9.
《经济》2010,(1):27-27
英国:2003年,英国政府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希望通过调整能源政策发展低碳技术,到2050年把英国从根本上变成一个低碳经济国家,力图引领世界潮流。英国认为发展高效的低碳技术并进行全球推广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英国能源与环境变化部2009年6月26日发表的题为《通向哥本哈根之路》的报告称,低碳经济对英国和全世界都有益处。  相似文献   

10.
董超 《经济》2011,(10):63-65
跨国公司既是碳排放大户,也是主要的低碳投资者。随着全球经济向低碳转型,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在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低碳技术和低碳发展经验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经济和社会挑战。中国走低碳发展之路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1.
在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国际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我国物流业的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综合带动作用更加突出,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做好物流业自身的低碳化发展,成为低碳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将有利地促进总体经济的低碳发展。文章通过分析物流业与低碳经济的关系,研究我国物流业在低碳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物流业低碳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由于各国经济社会背景、发展目标和技术基础不同,其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中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战略和路径。英国以市场机制建立为核心发展低碳经济,德国以低碳技术为核心发展低碳经济,美国重视新能源开发与应用,日本重点建设低碳社会,韩国实施绿色增长战略,印度将低碳与环保相结合,巴西大力发展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通过对这些国家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进行梳理和分析,得出如下启示:发展低碳经济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国情的低碳道路;低碳立法和政策规划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保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传统产业的低碳化和新能源产业是低碳经济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及发展路径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在我国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背景下,发展低碳城市是开拓新型城市发展理论和规划理论的有利契机,需要建立评价机制来辅佐相关政策的制定。模糊粗糙集方法作为一种新兴的处理不确定性、不精确性的数学理论,可以仅利用数据本身的信息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有效约简,在处理决策信息系统的离散属性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为此,本文构建了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粗糙集理论,建立了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模型,并用实例佐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进而对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路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低碳经济推进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融合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碳经济的研究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英国、美国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的低碳经济实践已经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列。中国在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经验的基础上,自觉将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升级纳入到低碳经济战略之中,从农业碳汇化、能源工业低碳化、传统制造业低排化以及低碳指向的产业规制等方面实现低碳经济推进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低碳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勇  颜琪  陈小连 《经济地理》2011,31(4):686-689
旅游目的地是低碳旅游发展必须依托的空间载体,在充分吸收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对低碳旅游目的地核心理念进行了解读,并从低碳旅游目的地核心理念以及其涵盖内容的角度出发,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由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所组成的低碳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低碳经济模式要求与之相对应的产业模式支撑其发展,即低碳产业。低碳产业已被多个国家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其理论也成为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但关于低碳产业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低碳产业的内涵、分类、特征以及发展等问题是众多学者关注较多的部分,但仍有很多地方如分类依据、判定标准、测算指标等问题亟待深入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河南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大潮下,河南既是一个资源大省,也是一个能耗大省,又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能源需求增长与减排、重化工工业结构与高能耗、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矛盾。解析这些矛盾,为河南发展低碳经济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18.
东道国的环境税与低碳技术跨国转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借助一个外资企业与东道国企业进行古诺竞争的模型,讨论了在市场机制下外资企业的低碳技术转让问题,并重点分析东道国的环境税政策及补贴政策在其中的影响。研究表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需要东道国宽松的环境政策加以配合,发达国家回避技术支持问题来要求发展中国家执行严格的环境政策实际上是将发展中国家置于两难境地。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坚持不同议题之间互动的谈判策略,在确定技术获得的前提下探讨减排责任的承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