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山东棉花种植有悠久的历史,并发展成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棉花文化.近年来山东棉花种植业出现严重衰退,但山东纺织业棉花消费量维持高位,需要从外省和国际市场大量采购,恢复和发展山东棉花种植业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山东省棉花种植和加工工艺的发展历史,并提出通过合理布局山东棉花种植产业,在鲁西南产棉区合理组织套种轮作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棉花国际贸易“贱卖贵买”现象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通过对 1 978年以来世界上 1 0个最大棉花贸易实体进出口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我国棉花贸易具有极为反常的“贱卖贵买”特征 :即通常在国际棉价较低时处于棉花净出口国地位并出口较多 ,而在棉价较高时却处于净进口国地位并进口较多。上述“贱卖贵买”现象与国内长期维系棉花流通垄断和价格管制体制存在内在联系。改变传统棉改思路 ,成功地进行棉花流通市场化改革 ,是根治棉花贸易“贱卖贵买”问题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郑玉雯  邵景峰 《技术经济》2023,42(11):161-177
摘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为推进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民生作用的纺织业转型升级,破解其“低端化”与“高碳化”双重锁定困境,立足双重价值链视角,基于价值星系理论重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形成双重价值链嵌入范式,选取波司登作为分析对象,采用纵向探索性案例分析方法,演绎新发展格局下纺织业在双重价值链分工中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并揭示其背后逻辑。研究发现,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在价值星系成员的协同合作下创造具有竞争优势的系统集成产品,是我国纺织业破解双重锁定困境的关键;对纺织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进行重组获得高水平自主转型升级能力,是我国纺织业采取主动战略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前提;基于重构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维度价值网络找到自身优势节点进行升级,是我国纺织业摆脱陷入线性升级动力不足和“交互锁定”困境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纺织业行业的生产能力居于世界首位,纺织品出口量在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量中占据第一的位置。但是,纺织业外贸依然面临着一定的问题。面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反倾销对策研究成为当前外贸领域最重大的研究课题。在这个背景下,对我国纺织业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就我国纺织业外贸进行分析,分析提出中国纺织品企业进行反倾销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棉花加工是植棉业与纺织业之间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建国以来,我省供销社针对棉花属于重要工业原料,实行棉花集中统一加工,先后在34个产棉县(市)设立了122个轧花厂,承担全省棉花加工任务。1965年,为了发展社队工业,把一部分轧花厂下放给公  相似文献   

6.
许兵 《时代经贸》2012,(22):96-96
纺织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为国家积累了资金、解决了就业等问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向前发展。我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纺织产品生产国、出口国,我国纺织业的发展必须摆脱粗放型的增长模式,促进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完成从纺织大国到纺织强国的转变。本文对新的经济形势下纺织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探究,以期为纺织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以及纺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力量。  相似文献   

7.
国际形势的变化对新时期的中国纺织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科技创新是中国纺织业发展的新契机,生态化转型是国际纺织业对中国纺织提出的新方向。本文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角度分析中国纺织业科技创新的思路,并提出纺织工业生态产业链的构建,以期对我国纺织在转型过程中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财政支持棉花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产业是典型的民生产业,不仅关系着上游上亿棉农的利益,而且关系着下游纺织业劳动力大军的利益,中间大量的棉商、棉企和棉花加工业更是聚集了数以千万计的人力,依此休养生息。因此,稳定棉花种植面积,保护棉花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利益,实现棉花产业的良性发展,这需要国家财政和金融资本的支持。本文针对棉花产业发展问题给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徐航天 《技术经济》2011,30(9):58-63
运用空间经济模型,并利用2007年我国纺织业城市层面的截面数据,分析了城市纺织业的企业密度与行业生产率的相互关系,并对该相互关系的实现机制进行了辨别。研究结果显示:城市纺织业企业密度与其行业生产率显著正相关;在纺织企业密集的城市,选择效应表现为通过淘汰生产率低的企业来促进平均生产率的提高;集聚效应在纺织业发展水平不高的城市发挥了正的推动作用,但在纺织业发展水平较高且纺织企业密集的城市发挥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志新 《经济前沿》2005,11(12):52-56
针对后配额时代,即纺织品取消配额的第一年2005年我国纺织业频繁发生的贸易摩擦,特别是欧美违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接连不断对我国纺织品设限和采取特别保障措施.本文分析了我国纺织业在后配额时代面临的新环境,为我国纺织业在后配额时代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使具有比较优势的中国纺织业在后配额时代的新环境下逐步提高自身的竞争买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纺织工业东、西部合作与产业转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我国纺织工业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沿海地区生产要素的价格 ,特别是劳动力价格的上涨 ,使得沿海地区纺织工业的传统优势在逐渐丧失 ,纺织工业呈现出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 ,特别是纺织初加工业。纺织工业向西部地区转移的原因主要是 :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压力 ;区域分工与协作的需要 ;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以及西部地区所具有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从纺织工业转移的前景看 ,棉纺工业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较为明显 ,而毛纺和化纤工业近期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The research examines the role of market expansion and international labor division in the British Industrial Revolu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ization.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British cotton textile output in pieces grew 275 times from the 1770s to the mid-1850s and documents that such growth would never have happened without a vast overseas market for the supply of raw cotton and the sale of products.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continuous and dramatic expansion of overseas markets allowed the British cotton industry to expand greatly without hitting the ceiling of marginal returns, leading not only to the great expansion of production, but also to technological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s, and that international labor division made it possible for the industry to import ample amounts of raw cotton and export large amounts of cotton textiles. In contrast, foreign demand for Chinese cotton textil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late 18th and early 19th centuries, but accounted for only 0.3% of production capacity, which was too little to lift 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 and to induce either technological or institutional changes. As a result, only Smithian growths could be achieved through optimal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in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3.
在评述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借鉴美国资深财务学家罗伯特.希金斯和詹姆斯.范霍恩的财务可持续增长模型,选择1997年以来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4家纺织企业的历时10年的财务季报为研究对象,运用均值检验和威尔科克森的数理统计方法检验了我国纺织业上市公司1998—2007年度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增长情况。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multi-fibre arrangement (MFA) quota elimination on Indian fibre market. The partial equilibrium Indian fibre model was developed using a theoretically consistent framework and incorporated regional supply response, substitutability between cotton and man-made fibres, and appropriate linkage between cotton and textile sectors. Baseline projections were developed for supply, demand and prices of cotton, man-made fibres and textiles under a set of exogenous assumptions. The effects of MFA textile quota eliminations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model by conducting three scenarios, i.e. increasing textile exports by 10, 20 and 30% from the baseline level.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on an average, cotton imports rise by 4–8% annually, while the man-made fibre exports from India decline with the opening of textile markets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higher domestic cotton prices encourage acreage expansion in cotton in all the three regions in India, but not enough to meet rising mill demand under the scenarios of higher textile exports. The rise in cotton imports from India has little effect on world cotton prices.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纺织业发展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纺织业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曾为国家积累资金、出口创汇、解决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纺织业在我国不是“夕阳产业”,而是“永恒产业”。纺织业发展必须改变粗放型以量取胜的增长方式,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变纺织大国为纺织强国。  相似文献   

16.
我国纺织工业发展尚未摆脱外延型数量增长模式,以技术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核心竞争力严重不足,技术水平、产品附加值均很低,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纺织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与可供资源、环境治理能力越来越突出的矛盾.我国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从产业结构、环境管理、标准制订以及税收政策上努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投入产出表计算出纺织业的上下游关联最密切的行业,利用广义矩估计对2001~2009年中国省际纺织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纺织业下游的服装业通过产业支持效应促进了纺织业不同来源地外资的流入;上游的化学纤维制造业对纺织业不同来源地外资的流入影响不稳健;第三产业主要通过产业替代效应限制了港澳台投资的流入,而对其他来源地外资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河南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国(地区)竞争优势源于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纺织服装产业组织结构的重要形式,随着我国沿海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河南纺织服装业加速聚集的趋势进一步显现。笔者研究了河南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分布,各地纺织产业服装产业集群区特征与优劣势,并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对河南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
绍兴市的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是其出口的传统行业,占绍兴市总出口比重从2003年以来一直处于60%~70%之间,是绍兴市出口的重中之重,保持了比较快的发展速度,但增长方式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其发展速度的进一步提高,增长方式亟待转变。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行业的出口发展,促进了绍兴市的出口发展,也为今后更好地进行绍兴市出口能力提升提供了资源和保证。但是,由于绍兴市的经济结构和出口产品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和问题,它还不能适应地区与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在对近些年来绍兴市经济结构和产品出口现状和问题的分析基础上,对绍兴市如何进行产业调整和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污染较高的工业行业主要有造纸工业、纺织工业、化学工业等。出口产品污染含量较高的行业是纺织工业和化学工业,进口产品污染含量较高的行业是化学工业和造纸工业。通过环境效应指数的分析发现,近年来,纺织工业和金属制造工业等对外贸易增加了国内环境污染,造纸工业和化学工业等对外贸易则减少了国内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