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中部欠发达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如何?这是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中部典型欠发达地区的黄冈市为例,深入阐述其乡风文明的发展现状,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就乡风文明建设提出若干对策措施,为中部其他欠发达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试论乡村旅游业与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旅游作为休闲旅游的一种重要方式,正在成为我国农村的新兴产业,在带动广大农民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在西部,而西部又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文章分析了乡村旅游业是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探讨了乡村旅游业在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并提出西部民族地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展乡村旅游应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从细微之处入手进行有特色的开发;选择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和乡村旅游的开发要坚持几个结合等策略。  相似文献   

3.
发展乡村旅游,是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搞好乡村旅游对于解决苏北地区“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乡村旅游开发对苏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以及苏北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以促进苏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外显状态和有效载体,其目的就是强调农村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以全面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本文结合中部典型欠发达地区黄冈市所属县市的十个行政村的调查,就村容整洁的发展现状作出描述,剖析村容整洁中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就村容整洁发展提出若干路径选择,为中部其他欠发达地区村容整洁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浙江丽水市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艳恺 《时代经贸》2007,5(10Z):74-75,77
文章运用“SWOT”理论对丽水发展乡村旅游所具备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找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和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旨在为欠发达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石娟 《经济视角》2012,(4):115-116,14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乡村旅游对于新农村建设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由乡村旅游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入手,以望城县光明村为案例,从产业、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及社会文化建设等方面,探讨基于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以期取得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金凤  陈乾  谢贤健 《时代经贸》2011,(14):140-141
发展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而新农村建设又给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以四川省内江市白马镇双河村为佣,通过分析当地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特点,从中找出它们互动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研究结果以期为当前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发展模式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的模式选择与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要大得多。如何推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选择正确的发展模式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模式的选择应坚持生态、富裕、文明等基本方略。部分农村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可供欠发达地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振兴农村经济,带动农村相关产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格局的重要推动力。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案例,宁波天宫庄园的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互相融合,以工促农,以农兴旅,以旅强村,走上了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之路,实现了农村经济、生态及社会的协同发展,使天宫庄园成为浙江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文章探讨了宁波天宫庄园"以产业集群为组织模式,以农业为产业基础,以乡村旅游为产品特色,以庄园为空间载体和依托"的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模式,并对其他类似区域推进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协同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发展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而新农村建设又给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以四川省内江市白马镇双河村为例,通过分析当地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特点,从中找出它们互动发展存在的间题及解决的对策,研究结果以期为当前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发展模式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环境压力,农村工业化面临环境资源约束.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资源问题,必须发展欠发达地区农村循环经济,而推进农村新型工业化是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山区农村空心化调控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进程中,农村空心化问题日趋严重,尤以城乡差异较大的山区为最。通过对重庆武陵山区进行实地调研,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社会经济相关数据,发现重庆武陵山区农村空心化现象是由于城市化发展迅速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民购买能力增强与现行规划管理调控手段乏力等因素发展不协调引起的。这必然对农村的土地资源、人居环境、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鉴于此,提出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农业开发,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开展农村用地规划,加强政府对农村住宅用地的管理等相关措施,以促使城市与农村在经济发展、空间布局、人口流动等方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菏泽市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资力度,积极拓宽筹资渠道,使农村文化建设有足够的资金保证。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山东省荷泽市作为案例对其农村文化建设的成就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天军 《经济问题》2007,334(6):80-8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的必备条件,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纽带,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来支撑.因此,在加快新农村建设中,应着力于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相似文献   

15.
将对洱海、滇池湖滨区两个村庄的实地调查结果与我国农村环境教育研究文献综述结合在一起分析,对农村环境教育的对象、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以及教育方式进行了思考,提出当前的农村环境教育多面向农村中小学开展,而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来看,引起当地环境问题产生的行为主体主要是农村成年劳动力,故须以他们为主开展农村环境教育,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活动方式上贴近当地农民的实际发展需求。同时,各地情况不一,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亦须因村而异因人而异有所调整。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有了一定发展,但还存在组织规模较小、程度低、竞争力较弱、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缓慢、零售业态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因此,应通过政府支持、推行现代流通方式,制定科学、合理且可行的商贸流通规划,构建高效的流通网络体系,提高商贸流通组织化程度等途径,为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而生态型新农村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研究通过对南阳市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深刻分析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农民是农村的主体,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培育新型农民。加强文化建设是当前培养新型农民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在南疆三地州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公共文化设施闲置率较高,文化设备配套设施供应不足,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单一,私人文化活动单一、文化娱乐支出较少等。在今后的建设发展中,应创新思路、创新内容,全面推动南疆三地州农村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培养知识型新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9.
洛阳是历史文化名城。按照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要求,河南省洛阳市确定了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总结了洛阳市新农村建设发展成效,分析归纳了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十个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组织领导,扎扎实实抓新农村建设;加大宣传力度,统一认识;积极发展农村生产力,努力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等十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指出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级部门及村民应该做好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不同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是我国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大部分贫困地区都属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主体功能区建设使得贫困地区成为国家转移支付的重点地区,这将为贫困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带来历史性机遇。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视角看,贫困地区农村社会保障还存在诸如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转移支付规模过小、税收返还测算方法不尽科学等问题;加快财政体制向公共服务型转变、将公共服务效果纳入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等,是加快贫困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