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专利保护,提高企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尔·盖茨曾经就中国盗版软件的现象说过这样一句话:“让中国人去盗吧,他们最终会付出代价的!”可惜当时这句话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但从2002年开始演绎得轰轰烈烈的DVD、数码相机及彩电等行业的专利侵权案证明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现在国际市场上流行一种新的理念: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这种简单的说法给我们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今天,技术是产品的核心,而如何利用专利制度保护自己的核心技术免受侵犯,应是当前大多数企业保护国内市场,进入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2.
日韩企业专利战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我国企业由于缺乏专利保护知识和应对专利诉讼的经验,致使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在全球性的“专利大战”中陷于被动,“中国制造”不断陷入发达国家的“专利围剿”中。从DVD行业遭受重创,到索尼状告比亚迪公司锂离子电池侵犯专利案;从奥林巴斯数码相机事件,到丰田诉吉利侵权案……围绕专利、商标等所引发的国际纠纷此起彼伏。仅DVD事件一项,中国企业就被迫支付了几亿元的“专利学习费”。有专家指出,2005年,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专利战略布局基本结束,国内专利大战一触即发,发达国家专利大棒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电子技术水平正在迅速提高的中国。  相似文献   

3.
争夺市场制高点专利战略如何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加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企业正经受缺乏足够自主知识产权之痛:先是由飞利浦、索尼和先锋三大技术开发商联盟组成的3C发难,导致中国DVD在欧盟海关被扣,后有6C迫使中国企业向其支付每台4美元左右的专利使用费,再加上其他国际DVD专利收费大军的进逼,导致DVD产品的出口价格上升,出口增长势头受阻。最近,中日摩托专利又起纠纷。竞争利器从最近发生的数起知识产权和专利纠纷案不难看出,外国企业正在加紧实施针对中国企业的专利战略,专利正在成为他们遏制中国企业及其产品拓展国内外市场的利器。知识产权作为非关税壁垒的主导形式…  相似文献   

4.
近一时期以来,欧美、日韩等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量申请专利的同时,还将核心技术集中在我国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上,逐步形成对中国企业的专利“包围圈”。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遭遇国外企业知识产权“围城”,专利封锁愈演愈烈。今年2月,日韩和欧盟等9家企业组成蓝光光盘联盟,推出单张容量16GB蓝光DVD光盘,并开始对其他企业技术专利使用授权。这就使得中国企业于2002年卷入的DVD知识产权之争尚未平息后,国外企业又竖起了新的知识产权壁垒。日前,美国思科公司状告中国深圳华为公司产品专利侵权,美方企业抡起知识产权法律大锤意在阻…  相似文献   

5.
走出知识产权和标准之争的阴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多少生产厂家,还记得2002年那尴尬而又屈辱的一幕? 一份由互联网实验室新近公布的<中国高科技标准战略研究报告>全面反思了中国的高科技发展之路.该报告让人们自然地回顾起2002年那次堪称教训的专利纠纷.当时,在欧洲口岸,多家中国DVD播放机因生产厂商涉嫌未支付专利使用费,而被扣留在国外港口.  相似文献   

6.
今年4月19日,我国电子音响协会与“6C联盟”进行DVD谈判。我国企业每生产一台DVD就必须向“6C联盟”支付4美元的专利使用费。这次DVD谈判给中国企业上了生动的一课。  相似文献   

7.
一、DVD专利侵权事件简介 2002年3月,约100家中国企业DVD出口欧盟被当地海关扣押,其原因是中国企业没有获得DVD相关技术的知识产权所有者的专利许可,拉开了在国内众说纷坛的DVD事件的序幕.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摩托车产量已居世界第一,摩托车国内市场已趋饱和,亟待开拓海外市场。在此紧要关头,国内主要摩托车生产企业却频频遭遇跨国知识产权纠纷:日本摩托车行业协会等多次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每次都开列出数十种所谓中国企业侵犯日本企业产品知识产权的名单,其中约80%涉及摩托车等外观设计专利。  相似文献   

9.
《企业研究报告》2005,(10):26-38
由于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我国不少行业存在产业技术空心化的危险。我国虽然是DVD激光视盘机生产大国,但因不掌握核心技术,每出口一台价格40美元的DVD视盘机,就要向外国公司交纳专利使用费20美元。我国已成为PC机生产和消费大国,但CPU芯片和操作系统这两大核心技术却掌握在Intel和微软手中。在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几乎所有药物的专利均为发达国家拥有,  相似文献   

10.
专利维权:朗科PK必恩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国际知识产权纠纷,我们所能想象到的图景很单调:胜方总是外企.而倒霉的总是中国企业。DVD、数字电视、数码相机、手机、摩托车、汽车……几乎没有例外。但这样的图景却被深圳一家名为朗科的小企业所颠覆。作为国内第一起靠自主创新与自主发明专利在国外维护知识产权的案件,朗科在美国起诉必恩威(PNY)专利侵权案无疑具有标本意义。尤其在当前“自主创新”的氛围下,对于正从“制造型”向“创新型”转变的国内企业而言,这一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将更为深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一些大企业的专利战略盛智龙去年11月,我有幸参加航天总公司专利工作考察组赴美国考察,尽管考察时间只有十来天,对美国的专利工作只能是走马观花式的了解。然而从我们的所见所闻中,深深感到美国的企业专利工作,已成为美国企业经营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专利...  相似文献   

12.
此举意味着蓝光标准在下一代DVD大战中全面胜出 在下一代DVD标准之争中经历多次重大失利之后,东芝2月19日正式宣布,将停止推广HD DVD标准。此举意味着蓝光标准在下一代DVD大战中全面胜出。在东芝退出HD-DVD生产销售业务之后,HD—DVD中国版阵营还将会继续“挣扎”,不过前景颇为渺茫。  相似文献   

13.
备受关注的中国彩电企业应对出口专利壁垒有了新的突破.经过与众多国外专利权利人近两年的接触谈判,彩电出口交纳专利费用问题有了较大程度缓和,彻底扭转了DVD时代在专利问题上的被动局面,困扰中国彩电企业的这一头疼难题在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作为技术贸易壁垒对贸易的影响日趋明显。为保持技术垄断和竞争优势,发达国家把专利技术转化为产业标准,通过技术法规引用标准使自愿性标准具有事实强制效力,形成技术贸易壁垒。[1]出口产品进入欧美市场如履薄冰,一旦侵权成立,涉案产品将面临禁入,涉案企业面临巨额处罚。一些企业的专利预警和防侵权意识防范在产品面试前重视不够,遇到专利侵权和专利纠纷后无法临时应对。特别是美国的337调查,如:DVD专利许可、温州打火机CR法案、思科诉华为及丰田诉吉利等。2012年,中国企业遭受美国“337”调查13起,其中12起是以专利侵权为诉由发起的,产比超过90%,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山东、江苏、安徽等地30多家企业涉案。最主要的是,如果调查一旦成立发出针对产品的“普遍排除令”,整个行业都将失去美国市场。  相似文献   

15.
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二流的企业卖技术;一流的企业卖专利,超一流的企业卖标准!"DVD专利费事件"让我们记忆犹新,参与制定DVD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6.
浅谈专利文献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不少企业在生产经营不景气时,抱怨技术难开发,产品无市场;也有的企业见市场上什么热销,就生产什么,结果侵犯了竞争对手的合法权益,遭到起诉,赔个精光。这其中原因很多,但有一条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过程中忽视了专利文献的调查和利用,没有做到知己知彼。本文将谈谈专利文献在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中的一些重要作用。1利用专利文献进行技术和市场预测利用专利文献进行技术预测,确定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方针,主要包括:通过对某技术领域中各种专利申请技术的分析,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DVD等事件,揭示了知识经济条件下,发达国家推出了国际知识产权新规则,即“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对中国企业实施不公平的技术垄断。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作者在对这一新的游戏规则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企业调整自身知识产权战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音视频产品市场巨大。有人统计,美国约占世界音视频产品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美国对音视频产品需求继续增长。有人统计美数字电视机销售额,2002年是39亿美元,2003年达61亿美元,2004年增加到80亿美元;DVD播放机销售额,2002年是24亿美元,2003年达30亿美元,2004年仍然继续增长;MP3播放机销售额,2002年是2.05亿美元,2003年达5.56亿美元,2004年可望超过7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制造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稳定立足与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企业产品技术创新,其中,专利输出的质量与数量成为赢得同行企业竞争的优势之一。由此可见,以产品技术创新为根本的专利布局对制造企业的转型与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以B公司专利管理运营模式为样本,对企业如何进行专利管理,如何进行专利质量与数量的提升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提高企业专利管理水平和质量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制造业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企业研究报告》2004,(159):9-9
2001年初,我国信息产业部和美国高通公司谈判,关于在中国生产该公司倡导的CDMA标准的手机,美国高通公司的专利许可使用费开价是每部手机360.80元人民币,按照中国三年可以生产这样手机2800万部计算,就要付出104亿人民币的专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