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和神经中枢,它不仅承担着制定货币政策,执行金融监管等重要职能,同时它还同财政部一起肩负着维持国民内部均衡的重任,但在国际经济高度一体化的当今世界,办际贸易与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都在迅速膨胀,运动速度也在日益加快,一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已有了质的变化,各个国家都在主动和或被动地加大着开放力度,这一方面使本国的对外经济部门迅速地发展,同时也使得国内经济部门与对外经济部门的传递到国际市场,国内经济的变化可通过的风云变换亦可通过对外经济部门阐接影响国内经济的均衡,经济的开放性已使本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状况的敏感性大大增强了,想再封闭起来不仅是得不偿失的,而且很可能也是图劳的,经济的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央行发挥其功能的经济金融环境,同时也对央行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政策工具的选择和金融监管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夏斌  陈道富 《中国发展评论》2010,(3):17-24,108-118
一、汇率制度选择的本质是货币稳定机制的选择 一个国家的货币运行状态最终是由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微观行为和汇率等外部金融变量的四维因素共同决定的,不仅仅只是货币政策因素。其中,从外部经济、金融对本国货币运行状态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是汇率制度和资本账户管理两方面。  相似文献   

3.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防止金融危机生成的重要保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我国金融安全网建设的必然结果,制度创新是加强我国金融监管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纳入金融监管指标的金融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中美两国在金融国际竞争力上存在差距的制度性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美双边金融市场开放过程中的监管约束。评价结果显示,在2010-2015年这一期间,中美两国的金融国际竞争力都有所提升但差距较大,且相差程度在样本年份内并未发生明显变化;特别是两国在金融法规及监管理念上存在明显的冲突,由此强化了两国金融国际竞争力差距对双边金融市场开放的负面影响。为了进一步以金融改革促进金融开放,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应该利用在上海自贸区推行的金融改革试验,从总体上提升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水平;并且应该通过双边经济对话机制,增进两国之间在金融监管体制方面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5.
金融全球化趋势下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国际 《特区经济》2008,(11):230-231
经济市场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国金融业既要坚持开放,又要审慎性监管。然而,我国现行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存在诸如金融监管理念模糊、监管者角色定位不准等缺陷,不利于金融创新和金融业的全面发展。目前,完善我国金融监督法律制度必须确立开放与保护并重的监管理念,实现监管者角色的转变,尽快制定统一的《金融监管法》,协调和完备我国金融监管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6.
金融监管制度模式创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金融监管的制度模式从根本上决定着金融监管效果,因而对金融监管制度创新的研究必须要注重对金融监管制度模式创新的研究,在金融监管制度模式选择及模式创新的决定因素中,社会经济制度及其所包含的利益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所处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环境的发展变化是最为重要的因素,金融监管力度应随宏观金融形势、金融市场风险程度、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而随时予以调整,金融监管模式的建立必须符合国际规则,在我国金融机构混业经营趋势加强和入世步伐加快的情况下,混业监管将是中国金融监管制度模式创新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经济体制对应着不同的金融监管制度,各国金融法律框架的变动,在一定意义上预示着世界金融监管发展的方向。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监管的制度变迁反映了决策者和公众偏好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过27年来金融改革与开放,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金融运行中所暴露的制度性缺陷也十分明显,金融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金融监管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金融监管的成本越来越高,金融监管的效率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在金融开放条件下.由于国内外金融环境的变化,我国金融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金融风险与日俱增,有效金融监管刻不容缓.而保证金融监管有效性的关键是金融监管目标的正确选择和监管重点与难点的把握.  相似文献   

10.
王俊  云锋 《开放导报》2024,(2):42-50
稳步扩大金融制度型开放,是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以及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分析WTO-FTA金融规则演进趋势,对比CPTPP、RCEP等主要自由贸易协定金融规则差异性,可以发现我国在金融自由化等关键性条款、金融数据流动等敏感性条款,以及在“新金融”等全新议题上,与国际高标准金融规则存在较大差距。应以对标国际高标准金融规则、强化金融法制建设、落实金融管理措施、金融标准国际化作为金融制度型开放的主要方向,以“国内统一、国际接轨”为原则,完善金融制度体系;以“一带一路”等国际开放平台为载体,推动金融规则“引进来”“走出去”;以自贸试验区为依托,推动国际高标准金融规则压力测试与复制推广;以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为指引,加强金融监管,稳步扩大金融制度型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