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戴华江 《新智慧》2004,(2B):30-31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选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的核算。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通过设置“递延税款”账户核算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额。“递延税款”与“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均属于负债类账户,两的主要区别是:“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账户用来核算本期发生的且纳税义务发生在本期的所得税费用,而“递延税款”账户用来核算本期发生的但纳税义务发生在将来(或抵税权益在将来)的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2.
所得税费用的配比问题,递延税的会计属性,所得税费用在损益表中的列示问题等都是所得税费用核算中应当澄清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谈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所得税的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无论是采用债务法还是递延法进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一般来说都只需要三步即可完成:第一步,计算当期应交的所得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企业应交的所得税是由税法规定的,企业无论采用哪一种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应交所得税的金额都是相同的。因此为使问题简化,可首先计算出企业应交所得税金额。第二步,计算当期应确认的所得税费用(或递延税款)的金额。第三步,根据借贷平衡原理。“倒挤”出递延税款(或所得税费用)的金额。下面将分三种情况介绍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所得税会计处理的简易方法——“三步法”。  相似文献   

4.
因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企业在发生企业合并交易时或发生企业合并交易后,购买方取得资产和负债的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可能存在差异,以及合并前已存在的未弥补亏损,可能因企业合并后预计很可能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从而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文章结合企业会计准则及税法相关规定,对企业合并相关递延所得税的账务处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邢志丹 《全国商情》2013,(13):74-76
因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企业在发生企业合并交易时或发生企业合并交易后,购买方取得资产和负债的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可能存在差异,以及合并前已存在的未弥补亏损,可能因企业合并后预计很可能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从而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文章结合企业会计准则及税法相关规定,对企业合并相关递延所得税的账务处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所得税会计中的递延法与债务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递延法按历史税率计算并转回递延税款,在遵循可靠性原则的同时对于信息的相关性考虑不足。新会计准则废除递延法采用债务法,是顺应财务会计的发展需要,同时也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7.
崔莹 《新智慧》2006,(3):38-39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债务法又分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损益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逐一分析资产与负债的账面价值与税基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的原因并进行核算;而损益表债务法是从损益表出发,逐一确认收入与费用在会计与税法上的时间性差异以及该差异对本期所得税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袁太芳 《新智慧》2005,(1):34-35
一、问题的提出 借款费用的计箅问题关键在于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的规定,在利息应予资本化的每一会计期间内,利息的资本化金额按如下公式计算:每一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至当期末止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X资本化率。其中,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每笔资产支出金额X每笔资产支出实际占用的天数&;#247;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资本化率=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247;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215;100%。  相似文献   

9.
我国会计新准则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在实施过程中重点把握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关键,明确帐目价值、计税基础以及所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准确把握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形成原因与内在规律及其准确的计量过程。《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来,使中国会计准则更加创新趋同于国际会计报表准则,进一步调整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缩小所得税处理原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倪侃侃 《新智慧》2006,(10):24-25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所得税准则)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应纳税暂时陛差异需要被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需要被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但在几种例外情况下,它们是不需要被确认的。  相似文献   

11.
以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执行以及企业所得税改革为背景,从条件稳健性与非条件稳健性两方面考察了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0年递延所得税项目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证明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收益(费用)既导致了非条件稳健性,又导致了条件稳健性;而递延所得税负债引起了条件稳健性,在非条件稳健性方面,不但没有表现出稳健性,反而表现出一定的激进性,说明企业在对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上,不但没有高估负债,反而可能低估负债.  相似文献   

12.
合并财务报表中与内部无形资产交易抵消相关的递延所得税的处理包括:一是将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取得的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时所进行的递延所得税处理;二是与购买方无形资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相关的递延所得税的处理;三是与内部购买方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相关的递延所得税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会计制度所得税作为一项费用,并对时间性差异采用分期摊配的处理方法。就递延法而言,其特征是对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的纳税影响,用现行税率计算,由于在递延法下,当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不需要对递延税款余额进行调整,这就出现在时间性差额转回时,其纳税影响金额难以确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不妨作一个假设,与存货发出计价相类似,按先进先出或先后进先出等来判断时间性差异转回时,转回差额原发生的期  相似文献   

14.
在所得税会计中,递延税款的计算既复杂又难懂,在教学过程中笔总结出了一套计算递延税款的程序,从而使其计算简单明了,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5.
递延法和债务法都属于所得税会计中对时间性差异进行会计处理的方法,即纳税影响会计法。在所得税税率没有变动的情况下,它们的会计处理方法是相同的,但在所得税税率提高或降低时,它们的会计处理方法就有区别。由于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存在时间性差异,对于某一个会计年度,所得税费用与应交所得税可能不相等,但通过时递延税款的调整,在递延税款发生和转销后的一个周期内,所得税费用之和与应交所得税之和是相等的。该文通过列表并强调表内项目排列顺序,分析了时间性差异发生和转销的过程、区别以及时递延税款、所得税费用的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16.
徐汉峰 《新智慧》2008,(9):33-34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简称《2007税法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同时废止1991年6月30日国务院发布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和1994年2月4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本文根据《2007税法条例》对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进行了探讨,以期促进财务会计工作者正确把握现行国家税收政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所得税是费用还是收益分配的界定,直接影响所得税性质的界定。我们认为,把所得税支出界定为费用缺乏理论依据,这是因为:所得税是纳税人接受国家社会投资而支付投资报酬;所得税支出是一种没有直接期盼、没有对应收入的经济利益的减少;所得税支出不属于企业管理当局和决策机构决定的事项;所得税是针对所得额征收的税种;所得税支出不是所有收入都必然发生的。另外,新费用概念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8.
罗长青 《新智慧》2000,(14):44-44
企业所得税核算出现时间性差异时,可采用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处理方法,如果核算时只要求反映企业的应交税金数额,而对时间性差异给所得税费用所造成的影响不予反映,即可采用应付税款法,这时不会产生递延税款;如果在时间性差异存在时,对所得税的核算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应对企业当期应交税金及当期应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分别进行反映,两者之间的差额即为递延税款,应设置“递延税款”科目进行单独核算。  相似文献   

19.
正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计税差异的确定上与利润表债务法比区别较大。经过教学过程中的反复思考,认为现行准则关于计税差异的描述不够全面和清楚,本文通过对暂时性差异的分析,探讨了准则在计税差异上的问题,提出了关于重新界定计税差异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钟骏华 《新智慧》2004,(2A):23-24
所得税会计问题是会计理论和实务中的难点,尤其是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不仅需要分析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对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分别具有什么不同影响,还要判断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和递延税款的性质,以确定在运算中是加还是减。笔者总结出了计算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应税所得和会计收益、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的三组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