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游富相 《企业经济》2005,(10):110-112
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激励是企业为了特定目的而去影响人的内在需要,调动个体在组织中的工作动机,引导和强化人的行为的过程。酒店作为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以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本文从分析影响员工激励有效性的相关因素入手,提出了有效提高酒店员工激励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随机抽样对2007年部分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报酬激励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企业每股收益(EPS)与高层管理者的年薪及总体持股比例成正相关。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此研究不仅能为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提供有效的实证依据,还可以促进上市公司不断改进并完善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随机抽样对2007年部分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报酬激励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企业每股收益(EPS)与高层管理者的年薪及总体持股比例成正相关.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此研究不仅能为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提供有效的实证依据,还可以促进上市公司不断改进并完善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4.
高层管理者是中小企业中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文章在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对其高层管理者薪酬激励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年薪收益激励、股权收益激励、工作发展激励、保障收益激励相结合的全面薪酬激励方法来留住优秀的高层管理人才,促进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5.
精神激励是指通过一系列非物质方式来满足个体心理需要,改变其意识形态,激发其工作活力。成功的国有企业经营者一般来说都具有较高的精神追求和较强的事业心,这种高层次的追求仅仅靠物质激励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有效精神激励来激发其内在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员工的激励问题已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在企业中进行的多种形式的激励实践,往往在实施之初能取得一定成效,但最终会遇到各种瓶颈而无法深入。分析其原因,更多是企业从激励主体角度出发,忽视了作为激励客体的员工的发展和内心世界。激励的目的应是追求激励主体和激励客体的共同发展,在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同时,达到员工个人满足和发展。本文将从该角度出发,从薪酬福利激励、情感激励和文化激励等方面对企业多层次激励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阎森  武威 《现代企业》2012,(1):24-25
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的支持。每个管理者都应懂得,员工决不仅是一种工具,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将对企业生存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而要取得员工的支持,就必须对员工采取激励政策,激励是指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条件。要想激励员工,又必须了解其动机或需要。每个管理者首先要明  相似文献   

8.
李宏旺 《财会通讯》2008,(3):60-62,116
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管理者激励问题。目前人们对于激励问题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这两个角度所做的研究,笔者认为是不全面的。由于这一问题涉及企业财务收益分配和业绩评价,针对“如何激励”须借助财务学相关理论。然而仅从财务的角度会显得零散,缺乏系统性和深邃性。因此,本文结合财务学理论的运用,探求管理者激励的独特本质,力求能实现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高层管理者薪酬结构对公司绩效有重要影响.本文从高层管理者薪酬结构特别是股权激励结构的角度出发,研究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相关关系,利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构建回归模型,对2009~2011年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管持有股权和期权占其总薪酬比率偏低,而该比率对公司每股收益存在显著的倒U型影响,现阶段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结构有待优化.  相似文献   

10.
切莫忽视精神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理论界及实务中对国企经营者的激励机制探讨很多,也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许多地方已实施了年薪制,股票期权及职工持股也开始了试点。但不可否认,目前的研究大多局限在物质激励方面,而忽视了精神方面的激励作用,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不仅有物质方面的需要,还有精神方面的需要,既然经营者有精神方面的需要,就应当满足这种需要,更好的实现对经营者的激励。国企实施精神激励的特殊意义鉴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在国企中对经营者实施精神激励有着特殊的意义。对许多效益不佳,大量职工下岗拿生活费的国企而言,大幅度提高经营者物质收…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人力资本价值不断上升之际,激励理论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一种激励常常是从一个角度揭示激励过程,而个体由于个性、知觉、价值观、需要与动机的不同,使用单一的方法不可能取得满意的激励效果。所以,管理者应在激励理论的指导下,正确运用激励的原则和技巧,科学选用激励的方法和策略,以真正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优良绩效。  相似文献   

1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与奥尔德弗的ERG理论是激励内容理论中的两大经典理论,他们从个体的需要出发,研究了如何针对个体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从而达到激励的效果。奥尔德弗的ERG理论是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修正和完善,这两个理论具有相似性,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文章主要分析了这两个激励理论在内容和激励机制上的不同,为管理者的管理实践活动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企业员工的个性差异与金钱激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顺春 《企业经济》2003,(4):133-134
经济社会,企业管理中用金钱对员工进行激励往往是管理者的首选。因为经济社会大家需要钱,它是个体在经济社会获得生存及成功评价的最基本的要素。另外,用金钱激励,原因(金钱投入)同结果(员工努力)之间的线性关系更能为管理者所把握。管理人员往往会说某某事以前没有人愿意做,有了钱后有人做了;某某事以前做得不够好,加了钱后做得更好了。加之金钱激励比精神激励更易量化,便于比较。在被激励者方面,精神激励的“优秀”、“模范”等之间相差多少,是个模糊的印象。而获得金钱激励就不同了,一万元的奖励就是五仟元奖励的两倍。因此多数管理者对…  相似文献   

14.
知识型员工在现代企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们能够让企业充满发展的动力。但很多管理者仍重视眼前经济效益而忽略长期人力资源战略,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企业中普遍的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从人本管理的思想出发,提出提高知识型员工激励水平的措施,希望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企业如何激励员工成了管理者面临的一大难题。而薪酬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激励工具,对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起关键的作用。然而.目前一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在设计企业内部的薪酬体系时.往往只注重员工的经济收入等物质报酬,而忽视了员工的心理报酬。最后导致企业虽然给了员工很高的工资待遇,但员工忠诚度、满意度仍然不高,严重的甚至跳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人力资源不再像过去那样被当作一种成本,而是作为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越来越被企业重视进而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阐述了企业应用激励中的问题及完善激励行为的方法与措施。指出激励的实施要从员工需求出发讲求个体差异性;物质激励要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激励的频率与程度要有艺术性。明确了企业管理机制的创新和企业家的行为具有增强激励效果的积极用作。  相似文献   

17.
卫刚 《现代企业》2001,(7):37-37,48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成功的沃土,是企业获得永久竞争优势的最终源泉。在建立“以人为本 ”管理理念的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在于激励员工。无论企业 的技术水平多么高,产品多么精良,服务多么优秀,决定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员工的团 结合作和努力奉献。采取科学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对企业的 忠诚度,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始终处于有利地位。但在实践中,很多企业在激励员工方面却 存在着一些误区,应当引起重视。一、重视对先进员工的激励而忽视对后进和中间员工的激励。先进员工和…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很多人投身于企业经营并探索其内在规律,渴望用科学方法取得对企业管理上的成功.当今很多企业都面临着一定的人才危机,也是今天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解决的根本途径是"企业怎样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的问题".从物质和精神激励出发,分析现代激励理论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讨论两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建立机制应遵循的原则,对企业进行有效激励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是影响企业总体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激励高管,充分发挥高管潜能,使其为企业和股东创造出最大经济价值,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课题。企业高管激励强度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关系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本文从财务管理角度对现代企业高管激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朱霞 《活力》2011,(5):145-145
一个企业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是决定企业兴衰的重要因素.而创新则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然要重视激励与创新的关系。如何在激励机制中发挥其创新意识呢?从传统型的薪酬激励到注重人事关系的人事性激励以及重在激发员工潜能的人力型激励,经过了很长的探索发展时期。而中国还处于建立激励机制的发展阶段.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做出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