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通过自主创新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强国力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文章在对自主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3个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期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柯 《经济师》2006,(9):37-38
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利益和安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后劲。我国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成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推动区域自主创新、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好合芜蚌试验区,提升安徽省创新能力,将对全省及其它各市起到很好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雷达图法和SPSS软件构建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以合芜蚌试验区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将其与其它10个省市进行了比较。通过模型得出实证结论,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提高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带动湖北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依据湖北省经济普查数据,创新性地构建了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将其分为4个子能力模块,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对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结合湖北的资源优势条件,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留住本省人才、提高科研素质,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市场盈利能力4个方面,提出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依据广西各地级市2003~2011年统计数据,分析影响创新产出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与广西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专利申请授权量、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是影响广西各地级市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并均与广西14个地级市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可能由于滞后性的原因,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提出增强广西自主创新能力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DEA方法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投入产出角度出发,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指标,阐述了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思路和步骤.以四川省的统计数据为例,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提高人力、物力、资源的利用率及组合优化度相关,同时协调与环境的关系、发展支柱产业、调整经济结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专利授权数量和国际三大科技系统(SCI、ISTP、EI)检索的论文数作为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分析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专利和科技论文数量与经济增长明显正相关,但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只有专利是导致经济增长的原因,而科技论文却不是。这说明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我国在自主创新层次、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政府对科研机构资助方式上可能仍存在很大不足。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实现了以创新为根本动力的经济增长.本文从新经济增长理论出发,分析了我国经济的现状及其与新经济增长理论相关的各主要方面,给出了我国以自主创新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以江西省德兴市为例,对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3-2007年德兴市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增长,资源消耗水平依然严重;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经济转型初见成效;但生态赤字逐年增加,可持续发展仍存在一定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从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和创新环境支撑三个方面,构建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中国31个省份2009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人力、财力、设施等方面的投入以及高技术产业自身的产出规模是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地区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差异较大;从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比较来看,与中国经济空间分布格局基本相似,由东部往西部呈现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1.
将国际援助使中国经济规模扩大从而影响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称为规模效应,国际援助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短期规模效应。采用专利申请数作为测量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替代变量,利用1982-2012年中国样本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国际援助、经济增长和专利申请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根据VAR模型结果分析验证了国际援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发现国际援助对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短期为正,长期为负。  相似文献   

12.
李强华 《经济师》2008,(8):52-52
文章探讨民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途径,提出通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强化企业作风建设,建设和谐企业,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牵引力。机械工业不但自身具有吸纳就业的能力,而且它的发展也带动提升了其他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我国机械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其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落后,存在着生产能力低下、总体水平落后等一些问题。要振兴机械工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机械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回顾、研究国内外理论界对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相关文献,对自主创新内涵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评价指标体系和对策建议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总结了目前学术界关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而提出研究存在的不足包括对自主创新微观层面研究的不足、应用对策研究的针对性不强、测评指标的选择过于复杂等,并从加深理论研究、正确区分和选取调研对象、深入研究产学研合作机制和技术市场、技术转移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未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方向,从而为丰富自主创新相关理论的发展和我国制定企业创新政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应洪斌  窦伟 《技术经济》2008,27(10):17-20
政府采购支持自主创新是政府增强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政策措施之一,该措施的顺利实施必然要求政府建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以对不同企业的自主创新实力和潜力进行评价。本文基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和营销能力的关系,构建了基于政府采购支持自主创新目的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制度创新能力和两者的相互作用.本文构建了一套四阶层框架结构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了适合的评价方法--熵值法,并以江西省高技术产业为例对该指标体系做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7.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确保我国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探讨自主创新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近年来,利用外资与自主创新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笔者以江苏省为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利用外资对自主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笔者分析了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总量生产函数与全要素生产率估算:1952-2007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索洛余值法和C-D生产函数,建立了江西省总量生产函数模型,并利用江西省1952-2007年相关指标数据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江西省总量生产函数是一个规模报酬递减的生产函数,江西省经济增长模式为投资驱动型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代表技术进步的全要素生产率对江西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在20%左右。因此,要提高江西省的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必须把技术进步放在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9.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大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大调整,江西省就业状况逐步好转,但从经济与就业和谐发展的角度看,江西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还存在着一些矛盾,文章从目前江西省劳动力资源就业基本情况入手,通过对江西省劳动就业与经济的协调性进行相关分析,有建设性的提出了一些正确理解和处理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之间关系的建议,以期达到促进江西省劳动就业与经济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孙亚云 《经济论坛》2011,(2):128-131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广东以外源经济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日益紧张的资源约束下逐渐走入末路。本文从产业结构入手,分析了广东现有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内需市场、提高自主创新、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推动广东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有效转变,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