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凤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依托嵩明县"丹凤化石"的历史传说。在兼顾城市湿地公园多种生态功能的同时,以水体和当地丰富的动植物为材料,塑造了极具地域特点的湿地景观风貌,并建设了丰富的城市游憩活动空间,探索了融合生态、文化与游憩等多种功能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
公园城市理念是生态文明时代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价值位序,实现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是践行这一理念的关键抓手,其本质是通过科学合理配置生态资源、社会资本等发展要素,实现生态经济价值、人文价值和治理价值的多维整合与裂变,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与系统性工程。研究结果表明,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模式与结果的形成发展受到资源禀赋、行为主体及相关制度的多重影响,并进一步通过构建自然场域、人民场域、经济场域和文化场域等不同类别的价值转化场域,分析了可能的导向模式和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3.
保护湿地是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改善和持续利用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是未来工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持续利用,一直受到社会极高的关注.文章主要介绍了湿地生态公园的建设原则,并结合西溪湿地生态公园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善湿地生态公园建设的具体策略.旨在有效地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及生态环境效益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兴起了建设湿地公园的热潮,为湿地资源的保护带来了强大的动力。然而湿地公园作为一种新兴的湿地保育措施,目前其设计建造大多还处于比较盲目的状态,没有固定规律可循。以湿地公园建设为依托,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保护或恢复的设计理论探讨以及技术方法等层面的研究更是缺乏。考虑到湿地的重要生态价值,亟需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提出一套系统的湿地公园设计和方法指导。湿地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功能,而不同湿地类型和环境条件下,湿地公园的类型和价值也不同,因而设计方案会有较大差异。因此,要做到根据不同湿地公园的类型,提出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和参数计算方法,从而对湿地公园中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价值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支持,对灞柳生态湿地公园进行了规划和评价,总结了其功能分区、景观格局、交通系统等设计构造,介绍了土方工程量的计算、调配和项目系统照明设施的设计方案,分析评价了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以期对将要进行的湿地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支持,对灞柳生态湿地公园进行了规划和评价,总结了其功能分区、景观格局、交通系统等设计构造,介绍了土方工程量的计算、调配和项目系统照明设施的设计方案,分析评价了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以期对将要进行的湿地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云南楚雄在干燥气候、海子湿地等自然条件下的城市公园设计为例.探索景观设计满足审美秩序、活动功能需求的同时,如何满足生态需求的设计理念与方法,从而引发对各种自然要素如何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思考,以及对生境营造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湿地功能及生态经济价值评估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阐述了湿地的功能、服务与价值等湿地评估对象的内涵及内在联系,分析了湿地评估方法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指出当前对湿地的评估主要是湿地服务价值的评估,并以长江口湿地为例,介绍了主要的评估方法,并指出现有评估方法的不足和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生态、社会和景观价值。文章在城市湿地公园迅速增长、相关理论研究数量有限的情况下,选取游憩价值评估最为成熟的旅行费用法作为评估方法、长沙市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洋湖湿地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对其游憩价值进行了评估,得出结论如下:公园目前游客实际旅行费用为4411.983万元,而其总游憩利用价值为81 578.473万元,相比之下,公园应有的游憩利用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存在很大程度的资源闲置,开发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铜陵西湖湿地现状,结合铜陵市西湖新区 总体规划,研究在协同湿地保护与城市发展为导向下的城市新 区湿地修复策略。重点阐述了公园在功能分区、土方水系和生 境植被上的规划设计策略:在功能分区规划上结合新区功能, 分区开发保护;在土方水系规划上保留场地肌理,统筹水系调 蓄;在生境植被规划上恢复栖息场所,营造多样景观。修复策 略平衡了湿地生态修复与城市发展需求间的关系,以期为中国 城市化进程中新区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湿地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受人为活动干扰强烈,中国城市湿地存在面积缩小、功能退化、污染严重,特别是富营养化现象突出。湿地拥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城市湿地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景观美化和生态效益。分析城市湿地公园的特征和城市湿地公园维护的原因和意义,力争使城市湿地公园成为全国同类湿地保护和利用的典范。并在分析中国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中国城市湿地公园维护对策,并就当前中国城市湿地公园研究与保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对研究评估我国31个省份(港澳台地区除外)湿地生态价值的85篇文献进行案例分析,构建了区域湿地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思路与估测模型,并对我国31个省份的湿地生态价值及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定量测算。结果表明:(1)从空间分布来看,湿地生态价值总量呈现由西向东递减、由西北、东北向中部递减趋势;单位面积湿地生态价值量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由中部向东北和西北递减的趋势,这与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梯度基本一致。(2)2018年我国湿地生态价值总量为18.36万亿元,其中调节服务价值占生态价值总量的75.55%,表明调节服务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功能;(3)经济欠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对生态补偿需求迫切程度较大,特别是西藏、青海应对其优先补偿。(4)我国83.87%的省份有条件支付补偿标准,16.13%的省份有较大困难支付补偿标准,其中作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和主要集水区的青海、西藏基本没有条件支付补偿标准,这为建立横向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设计前期的项目定位选址、景观格局、景观形态及生态景观设计美学等,对当前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作了详细阐述,为城市生态公园的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闽江湿地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条件而具有特殊的价值,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效益和价值评价是对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本文基于对闽江的实地考察和综合价值评估,针对闽江河口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城市生态失衡日趋严重,引发了诸多"城市病"。人们逐渐意识到,只有在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城市,寻求生态与人文的和谐共生,城市和人类才能更和谐健康地发展。而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对城市湿地公园进行开发与建设,开展湿地生态体验型旅游活动有利于湿地保护与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可全面提升湿地公园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夏季植物景观美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阳市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夏季园林植物景观的实地调查,运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对其景观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陆生植物景观评价中,最佳的植物配置是:杨梅+桂花+鸡爪槭+龟甲冬青+三叶草;过渡地带植物配置景观评价中,最佳的植物配置是:法国梧桐+水杉+垂柳;水域植物配置在评分中大众喜爱的配置模式是:构树+香蒲+花叶芦竹,由此可见人们对复合层次的植物景观及丰富的植物色彩配置更为喜好。(2)从SBE法得出的植物景观预测模型看,植物生活层次构成、植物种类、色彩数量、花朵比、郁闭度和灌草盖度与植物景观美景度成正相关,且色彩数量对植物景观美景度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7.
“公园城市”的提出是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体现,也是探索城市发展规划格局的全新升华。以“公园城市”的首提地成都为例,综合使用MCR模型等构建生态阻力面并提取生态廊道,并对当前成都生态安全格局进行空间耦合匹配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源地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多以林地为主,其余生态源地分布较为分散,以水体和湿地为主。(2)生态重心主要向西倾斜,且城市生态格局受地形等的影响呈南北走向,城市主城区尚有生态潜力较大区域。(3)生态节点之间连通性尚有待加强,需进一步开发和完善环城、环湖等城市绿化系统,加强生态景观之间的连通性。  相似文献   

18.
《新经济》2007,(1):103
品牌简介:明骏投资开发的洞庭青山岛度假村(洞庭青山岛国家湿地生态公园),位于南洞庭湖中心一座神秘而美丽的岛屿洞庭青山岛上。洞庭青山岛的面积11平方公里,是潇湘八景“远浦归帆”之所在。洞庭青山岛位于世界三大鸟类迁徙飞行线的  相似文献   

19.
根据湿地的生态功能机制,本研究定量估算出郑州黄河湿地年生态效益为50.379亿元,这对开展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内陆省会郑州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公众对湿地的认识不断深入,各地的湿地公园建设逐渐步入一个高峰时期,成为目前湿地资源保护和利用中的焦点之一.湿地公园规划,作为一种跨专业跨学科的全新规划类型,在其规划设计过程中应秉持何种理念、制定何种策略,是每一个湿地工作者和规划工作者应该加以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谨结合个人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湿地公园规划过程中的保护性开发的框架、基础条件、核心保护、动态调节、开发引导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未来湿地公园规划研究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和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