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价值是企业并购中的重中之重,如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是现在集中研究的方向。当前流行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很多,但总的来说可分为四大类:资产价值估价法、市场比较估价法、现金流量贴现法和实物期权定价法。我国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中存在行政干预导致企业评估价不真实、评估方法选择不当等问题。我国应该保持政府适当的干预力度,让政府发挥调节作用,但不直接干预企业并购;选择合适的价值评估方法,保证企业评估价尽可能地接近真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企业的知识寻求型并购呈现风起云涌之势,然而,现有的文献并未对这些后发企业如何获取这些战略资产进行细致的研究,尤其缺乏对逆向知识转移机制的研究。本文聚焦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逆向知识转移问题,结合中国企业的后发特征,提出了由吸收能力、人员互动、文化整合和子公司角色四个要素为自变量,被转移知识的特征为调节变量,被并购企业的规模、并购后经过的时间和国家文化距离为控制变量的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逆向知识转移作用机制分析框架,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吸收能力、人员互动、子公司角色三个变量对逆向知识转移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文化整合变量在整体上作用不显著,但在考虑被转移知识的特征对吸收能力和人员互动变量的交互影响的情况下,其对逆向知识转移具有比较显著的正的影响。被转移知识的特征对于吸收能力对逆向知识转移的影响和人员互动对逆向知识转移的影响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说明被转移知识的隐性特征越强,越需要重视吸收能力和人员互动的作用。本文的研究拓展了人们对于后发企业逆向知识转移机制的认识,对于中国企业国际化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谢俊 《经济论坛》2004,(22):85-86
研究并购是否创造价值需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并购创造价值与否的判断标准;其次,需要明确研究对象,也就是明确从谁的角度来判断并购创造价值与否;最后,需要建立完善的理论框架和实证方法。本文采用经济增加值比率法(EVA—spread)对并购前后公司的EVA比率进行实证分析,对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以及并购对目标公司和并购公司价值创造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笔铭 《资本市场》2007,(1):64-66
热度已经持续了长达6年的全球企业并购在2006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据国际著名的金融信息供应商Dealogic发布的最新资料,2006年1-11月,全球并购金额已跳涨至3.39万亿美元,超过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3.33万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而且这种势头还会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5.
并购是影响全球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种经济运作方式,也是企业实现迅速发展、扩大规模及培养市场势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当企业善于运用这个工具的时候,往往能够实现跳跃性的快速增长。如果运用不当,可能会使企业陷入尴尬的困境。因此,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中国公司并购中的价值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对全面提高中国企业的并购质量,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快速适应并积极参与全球性的市场竞争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分析家认为,全球并购活动持续升温的各项因素目前均已具备,全球经济资源有可能通过并购等形式实现新一轮的优化配置。2011年,全球经济有望继续呈恢复性增长态势,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企业并购存在风险,但同时也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战略利益。但目前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不能很好地解释一些并购中交易价格与企业价值背离现象,是因为忽略了企业并购活动中的战略价值、本文引入增长期权理论及期权定价模型来封这种战略利益的价值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8.
杨华  张卓 《经济研究导刊》2009,(11):34-35,38
并购已经日益成为企业快速成长的主要方式,然而,很多案例显示并购后企业远未获得预期的效益。究其原因,则是并购过程中价值流失引起的。因此,需系统分析并购中产生价值流失的原因及其种类。进而提出防止价值流失的策略与方法,从而减小并购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以实证为例,通过真实评价目标企业的内在价值,来研究并购交易中目标企业价值估算应所选择的评价方法及其合理性,为并购交易提供合理的投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非上市公司并购价值的定性分析  不同并购动机,其价值也不同,并购价值取决于进行并购的动机。企业在选择并购作为资本经营的具体方式时,应根据不同的并购动机进行价值分析。  1谋求管理协同效应。企业如果有高效率的管理队伍,要充分发挥其管理能力,使之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就可以通过并购那些未来有发展前途,但目前却由于缺少管理能力而陷于困境的企业,发挥企业过剩的管理效率。出于这种动机的并购就可以获得管理效率价值。  2谋求经营协同效应。如果企业所在的产业中存在着规模经济,而企业目前尚未达到规模经济,企…  相似文献   

11.
企业并购决策中的价值评估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并购具有期权的特性,因此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能够将期权定价模型应用于并购中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期权定价理论在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中的优越特征在于它能有效评估不确定性的机会价值。将目标企业价值分为现有资产价值和机会价值分别用现金流贴现法和期权定价模型进行评估的应用框架能够将两种方法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2.
从实物期权角度谈企业并购的价值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海滔 《生产力研究》2002,(3):246-247,253
企业并购是一项重要的资本运营方式,是企业实现迅速增长的重要途径。企业并购价值评估对于企业并购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常用的并购价值评价方法无法完整地评估并购价值,因此,本文引入实物期权概念对企业并购价值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完整的并购价值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逆向物流的经济价值及管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柏毅 《经济师》2008,(7):246-246
文章介绍了逆向物流的概念。分析了逆向物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国外的发展概况;从降低原料成本、提高服务价值、提高环境业绩等方面对逆向物流的经济价值进行了分析;对逆向物流管理的基本策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20,(2)
并购可以看作是企业控制权运动过程中的一种权利让渡行为,成功的并购往往能够给企业的发展创造出新的机遇和条件,而一次成功的并购是离不开较为准确的价值评估的。文章介绍了企业并购及其价值评估的含义,论述了几种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及其优缺点,指出了几点在并购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尚媒 《大陆桥视野》2006,(12):62-63
熟练地掌握整合进程是成功收购的前提条件,大多数收购交易的价值都体现在将中国的成本优势与西方公司的品牌、技术和其他资产之间的结合。随着跨国企业不断涌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纷纷走出国门:他们通过收购国外公司或与国外公司结盟,以获取原材料、技术和知名品牌的使用权,同时进入能够助其实现增长目标的新市场。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规模对企业价值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选取了2000-200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358起并购事件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主并方公司在信息披露日前后15个交易目的累积超额收益,对比大小主并公司和大小并购事件的并购价值创造,发现在我国的并购市场中,并购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创造,大规模的主并公司在大规模的并购事件中更能创造价值,而小规模主并企业在小规模的并购事件中呈现出稳定的并购价值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7.
论逆向物流的成因及战略价值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随着人们对产品质量、环保意识的增强,一直被忽视的逆向物流开始引起业界的关注。通过对逆向物流的含义及成因进行剖析,揭示逆向物流的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资源源于自然界。在经济发展的今天,从取得资源用于生产,到流通和消费的每个环节,都会产生众多的废弃物。基于自然资源的有限使用和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现代物流要求流通企业充分认识和实施逆向物流。逆向物流的价值战略不仅有利于环境的保护,而且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增加了客户的满意程度,维系了顾客忠诚度,使得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具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企业供应链的价值网管理模式与现实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供应链的价值网管理模式是传统供应链模式在当今电子商务社会的一种提升。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解读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供应链的价值网管理模式的四维特征,同时.探讨了企业供应链价值网管理模式的现实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3-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创新资金投入和人员投入两个方面出发,通过比较研究和回归分析,探讨并购行为和并购类型分别与创新投入间的关系,以及主并企业性质和行业性质对并购创新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并购行为有助于企业创新投入水平提高,且这种积极作用具有持续性。其中,横向并购与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而纵向并购和多元化并购与创新投入的关系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主并企业性质和行业性质对并购创新效应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非国有企业横向并购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投入,而国有企业并购创新效应不显著;高新技术企业横向并购能够显著提高创新投入水平,而非高新技术企业并购创新效应不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并购创新效应相关研究,可为国内企业并购行为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