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经济金融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国际金融监管框架正在逐步确立。为此,中国应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发展格局的变化,顺应国际金融监管的改革趋势,加快实施中国金融监管改革战略,建立和完善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内金融监管框架,强化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为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金融安全保障,成为了极其重要的现实问题。本研究从考察危机后国际资本流动的格局变化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动态入手,全面分析中国金融监管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2.
吴华增 《辽宁经济》2014,(10):23-25
现阶段,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发展逐渐加速,并且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国际金融监管得到了新的发展,同时外资银行的冲击使得中国金融业与金融发展的联系更加紧密。在国际金融运行格局变化如此之大的背景下,中国要想保证国内经济平稳、可持续地发展,势必需要对金融监管体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同时对金融风险做出有效防范,以确保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本文通过阐述当前国际金融监管的趋势,充分结合中国的金融现状分析了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相关问题及有效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明显 《特区经济》2009,240(1):69-71
在考察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可能性以及阻碍国际金融监管合作进行的因素,认为虽然存在一些因素妨碍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进行因素,但金融监管国际合作是经济金融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然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又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实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长期过程,要分层次、分阶段逐步进行。鉴于此,提出了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及其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方案及其实施效果,将是影响全球金融监管改革、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国际金融体系重构等问题的主要因素,对21世纪世界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根源,揭示了以金融证券化与美国金融监管放松等为主要特征的金融自由化浪潮在此次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中的作用;详细阐述了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并从金融监管框架、美联储职能以及金融业薪酬激励制度等层面,深入评价了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方案;最后,从国内金融利益集团、国际金融监管竞争和现代金融发展模式等3个方面研究了美国进一步推行金融监管改革将面临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5.
侯娟娟 《特区经济》2011,(6):122-123
置身于世纪之交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滚滚潮流,面对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的机遇和挑战,怎样建立和完善适应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向国际金融监管原则和发展方向靠拢,以确保中国经济、金融与国际接轨,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就成为中国金融改革不可回避的重要现实问题。而金融监管并没有一个标准统一的模式,也不存在一个普遍使用的通用模式,一个合理的金融监管体制应在既尊重传统与现实,又在考虑未来金融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金融运行状况等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国情的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纳入金融监管指标的金融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中美两国在金融国际竞争力上存在差距的制度性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美双边金融市场开放过程中的监管约束。评价结果显示,在2010-2015年这一期间,中美两国的金融国际竞争力都有所提升但差距较大,且相差程度在样本年份内并未发生明显变化;特别是两国在金融法规及监管理念上存在明显的冲突,由此强化了两国金融国际竞争力差距对双边金融市场开放的负面影响。为了进一步以金融改革促进金融开放,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应该利用在上海自贸区推行的金融改革试验,从总体上提升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水平;并且应该通过双边经济对话机制,增进两国之间在金融监管体制方面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加快融入金融一体化和全球化,传统的金融监管模式已不能适应中国加入世贸后的新形势。在金融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通过监管理论创新进而达到监管制度创新,积极学习借鉴国际金融监管先进经验,在发展中加强监管,以监管促开放,促引进,促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够迎头赶上金融监管的国际水平,为我国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8.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和混业经营趋势下,我国"一行三会"分业监管制度弊端尽显,仅仅通过"加强监管",很难有效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回顾中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分析其与现代混业经营趋势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认为:分业监管难以适应当前业态发展,统一监管已成趋势。"一行三会"的监管格局势必要改革,改革最终的方向是在"三会"的基础上建立中国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形成一个统一监管、分工明确、协调合作的现代化金融监管结构。  相似文献   

9.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科学合理的金融监管体制对防控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经营体制和监管体制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目前"一委一行两会"金融监管格局的形成过程及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国际金融格局、国际贸易和产业格局以及国际科技竞争格局三方面对"十二五"时期国际经济格局进行了前瞻分析,并得出了自己的初步判断。在此基础上,作者前瞻了中央统筹全局的国际经济战略部署,并提出基于广东利益的"三反"国际经济战略:反人民币升值、反浮动汇率、反贸易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11.
金融体系大变革的实施对日本区域金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提倡金融竞争与自由的方针改变了变革前日本区域金融经营与发展的传统模式,并随之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虽然日本的金融管理部门提出了区域紧密型金融发展等对策,但仍有许多课题尚未解决。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提高授信能力,加强风险管理和处理好金融机构自身管理和支持地方经济的关系,这样才能保证日本区域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方涛 《改革与战略》2011,27(11):66-67,93
中国经济属于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型增长方式。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必须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从政府投资行为角度,对政府财政行为对金融风险影响的进行了分析及定位,认为现阶段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积极培育和完善市场,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政策和计划,应通过构建法律体系明确和界定政府职能,约束政府权力,实现民主和透明的政府决策程序。  相似文献   

13.
金融发展缓解公司融资约束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况学文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5):74-79
文章利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各地区金融发展指数,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视角,实证考察金融发展和市场化进程对公司外部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和市场化程度能够显著降低融资约束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缓解其外部融资约束程度。因此,为了促进公司投资和总体经济的增长,国家应进一步深化金融和市场化改革,加快金融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加强财务管理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当前金融危机波及实体经济,加强财务管理更为重要。应对金融危机企业要重视资金管理;切实强化应收账款回收;加强企业成本控制;节约费用支出;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财务风险分析,合理进行投资、筹资活动;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15.
亚洲金融危机与金融开放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宇 《世界经济研究》2002,138(2):41-46
亚洲金融危机向人们显示了金融开放的风险。自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际社会纷纷就金融开放风险管理问题提出了各种建议,这些建议包括提倡发展中国家限制短期资本移动和谨慎实施资本项目开放等内容。可以说国际社会就这些内容达成了广泛的共识。本文将探讨这一共识形成的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总结金融开放的一些基本教训。  相似文献   

16.
我国金融抑制背景下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结合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分析了当前农村金融体系的组织结构和农村金融抑制的表现形式,提出在我国现存农村金融抑制背景下,重构农村金融体系的对策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发达的金融制度可以通过降低金融交易的信息成本促进资本形成、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当金融交易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时,金融管制有其存在的经济合理性,通过放松金融管制促进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前提是通过完善法制建设和提高司法效率降低金融交易的信息摩擦。  相似文献   

18.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stepped up its drive to reconstruct its international ftnancial strategy after the sub-prime crisis developed into a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The main aim of the strategy is to reduce the country's dependence on the US dollar in foreign trade, cross-border capital flows and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management. The strateg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iers: renminbi internationalization, regional monetary coope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regime. So fa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fared well in the application of all three tiers. We hoM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continue in the same direction in a coordinated manner despite various challenges it faces.  相似文献   

19.
论跨国公司的金融服务和金融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艺新 《南方经济》2001,140(5):68-70
本文通过分析跨国公司的经营特征及在中国发展的特点,提出银行业要针对跨国公司的特点提供金融服务并有效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20.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auses of the current crisis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systemic elements that turned the crisis of subprime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 small part of the overall system, into a worldwide crisis. The first half of the paper explains the role of mortgage securitization as a mechanism for allocating risks from real estate investments and discusses what has gone wrong and why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mechanism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second half of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ncidence of systemic risk in the crisis. Two elements of systemic risk are identified. First, there was excessive maturity transformation through conduits and structured-investment vehicles (SIVs); when this broke down in August 2007, the overhang of asset-backed securities that had been held by these vehicles put significant additional downward pressure on securities prices. Second, as the financial system adjusted to the recognition of delinquencies and defaults in US mortgages and to the breakdown of maturity transformation of conduits and SIVs, the interplay of market malfunctioning or even breakdown, fair value accounting and the insufficiency of equity capital a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finally, systemic effects of prudential regulation created a detrimental downward spiral in the overall financial system.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se developments have not only been caused by identifiably faulty decisions, but also by flaws in financial system architecture. In thinking about regulatory reform, one must therefore go beyond considerations of individual incentives and supervision and pay attention to issues of systemic interdependence and transparency. Revised and expanded text of the Jelle Zijlstra Lecture at the Free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on May 27, 2008. I am very grateful to the Jelle Zijlstra Professorial Fellowship Foundation for inviting me to visit the Netherlands as Jelle Zijlstra Professorial Fellow 2008 and to the Netherlands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for providing a wonderful environment for this visit. This expanded text tries to respond to comments and questions from the discussant, Gerrit Zalm, and from members of the audience at the Lecture, for which I am very grateful. I am also grateful for comments on this text from Christoph Engel. Kristoffel Grechenig, Hans-Jürgen Hellwig, Isabel Schnabel, and two referees. As the text was being written, its subject itself has been evolving at a catastrophic pace. Some anachronisms are therefore unavoidable. However, the core of the analysis is, I believe, unaffec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