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认为当前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工的身份仍是农民;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社会歧视仍然存在;就业环境差、待遇低、工资被拖欠、克扣现象时有发生;社会保障权利不完善。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对策:深化户籍制度及其配套设施的改革;建立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体系;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马明  孙正林 《经济师》2015,(2):240-242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文章通过应用灰色模糊评价法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进行评价,指出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过程中存在的社会保障缺失、社区活动参与度低等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新生代农民工社区管理体系,加大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力度等方面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往研究都发现新生代农民工非常执着于购买能够代表城市身份地位的商品,但缺乏对这一现象背后的机缘分析.本文构建了能够解释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地位消费独特性的研究模型,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自我概念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地位消费最主要的因素,这意味着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将自己定位于城市人;社会认同威胁对地位消费也有显著影响,这一变量解释了新生代农民工地位消费被动性的缘由;物质主义倾向对地位消费的影响最小.通过地位消费,新生代农民工塑造出了与城市同龄人无明显差异的形象,这提升了他们在城市生活的自信心,满足了他们自尊的需要,增加了他们的成就感.地位消费在本质上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也是他们融入城市生活最简单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途径和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指农民工在身份、地位、价值观、社会权利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全面向城市市民的转化,以实现城市文明的社会变迁过程.目前,农民工在城市里的边缘化现象依然突出,而且由于城市化水平较低和各种观念的制约,以及户籍、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等体制藩篱的阻碍,未来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依然步履维艰.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遭遇的种种困难,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就业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立足与发展的基础,城市融入则是其实现个体城市化和市民化的关键。该文基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与测量,以上海847位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为依据,应用二分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就业能力因素对于这一群体城市融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就业能力整体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融入和市民意愿融入影响显著,就业能力微观因素对于身份和社会地位融入影响显著,宏观维度因素显著影响身份融入。此外,居住时间显著影响城市感情和市民意愿融入,性别影响身份融入,年龄因素影响社会地位融入。  相似文献   

6.
张蕾  潘芳 《经济研究导刊》2011,(34):127-13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新生代农民工逐步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军。从新生代农民工与其社会网络成员的联系频率、联系目的、情感亲密度、熟识程度、互惠程度五个方面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网络构成,并进一步探讨了社会网络对其求职、城市融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曹莉 《当代经济》2016,(14):116-117
人力资本素质不高、文化与社会认同缺失以及带有城乡二元分割色彩的户籍、就业、社会保障制度共同构成了由禀赋约束构成的功能性排斥和由制度约束构成的结构性排斥这两种社会排斥存在的原因.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进程的必然路径在于政府通过制度革新破除阻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制度桎浩,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意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引导帮助其实现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问题是新生代农民工发挥经济社会价值的重要前提.建立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的社会支持系统,需要从社会、政府、民间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建立起一套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适应城市、融入城市的政策和管理体制,帮助其更好地解决城市适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空间距离与社会距离不一致,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心理距离逐渐拉大,其对策:1.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构建法律保障。当前,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还时有发生,劳动保护措施不力,生产条件较差,超时工作得不到应有报酬,无社会保障或社会保障程度极低,权益受到侵害问题较突出。应通过制定农民工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确立农民工的社会地位,明确规定合法劳动报酬不受侵犯,人身、财产不受侵犯;真正享有与普通城市居民一样的城市生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日常生活方式上明显区别于第一代进城农民工。对沈阳市服务性场所服务员日常城市生活作了个案研究。作为社会分层多元化的一种特殊表现,从农村到城市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主观与客观双方面上重构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社会阶层地位,一种固定情景化的生活模式正在形成。外部存在的国家传统制度政策的限制以及城市社会体系的排斥都进一步强化了新生代农民工对于本群体共同利益与共同生存条件的认识,情景化的城市社会生活将不可避免地对新生代农民工阶层未来的发展前途与最终社会归属提出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与城市居民相比,他们受到了不平等的政策待遇,在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层面表现的状况并不乐观。,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既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要求。为实现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在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完善和改革制度体系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经济融入、社会融入、文化心理融入层面分析了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着重剖析了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制度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并从制度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提出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转移和城市化体现着独特特征。首先,由于当前快速的城市化造成了城市的可流动要素集聚密度过高,土地和住房等非流动要素价格增长过快,使得新生代农民工转移的边际成本增加。其次,尽管城市的高支出成本造成了多数新生代农民工面临收入-支出的不对称局面,但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选择城市化,因而需要农民工家庭几代人的储蓄和财力支持,这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叠代投资转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该文认为,农业积累缓慢、学习机制不完善、制度惯性和社会歧视等因素约束,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必须走渐进式发展道路。农民工市民化在政策导向、城镇承载力和财政能力等方面具有可行性。城市政府应该建立科技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并将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城市企业应畅通农民工职业生涯通道,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城镇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张俊 《财经科学》2015,(11):129-140
本文基于2014年海口市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采用马氏距离匹配以及偏差校正方法,估计在职培训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职培训比未参加在职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月工资高496.91元,使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提高21.5%;在职培训对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的贡献高于教育回报率,但在职培训与教育水平的交互项对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呈现负向效应;新生代农民工在职培训参与率不高,教育程度、跨区就业对新生代农民工在职培训参与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经验的影响呈现"U"型,性别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大力推进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涌入城市,如何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向市民转变已成为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市民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几个方面探索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途径,对于消除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尽早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推进城市化进程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推进农民工及其家庭融入城市,享受与城市户籍居民身份统一、权利一致、地位平等的公共服务和权益保护,是促进我国城市化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条件。通过在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进行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1000余名农民工的调查问卷,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的个体结构与社会结构,研究了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提出了建立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增强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形成培训就业长效机制,增强农民工市民化能力,优化农民工市民化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农民工问题是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转型的产物,是城市和农村互相渗透的反映。农民工问题不仅是农民工自身利益问题的体现,还是不断凸显的社会问题。文章通过分析社会结构转型和变迁、政府定位、社会组织、社会参与、社区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对多元化社会管理、农民工社会参与、加强社会公正公平提出可行性建议和对策,以期在社会层面加快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19.
李俭国  张鹏 《财经科学》2015,(5):131-140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为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考虑到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庞大的资金需求,应该优先将市民化意愿强烈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分项计算,得出:沿海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为21万元;内陆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为16万元.加快户籍、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对于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社会成本资金来源、城市融入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一个重要的契机和切入点,有利于加快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推动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转型。当前,清除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加快研究制定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措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